川芎内生放线菌活性菌的筛选及鉴定
本文选题:川芎 + 内生放线菌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为了了解川芎内生放线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能力,从中筛选活性较强的放线菌资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发酵提取液对5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结合经典分类法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活性菌种。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白色念球菌(Canidia albicans)表现抑制活性的菌株占川芎内生放线菌的百分比分别为83.33%、76.67%、23.33%、30.00%、13.33%;从中选出4株活性较强的放线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F3、F19、F-L-5、F-L-7的16S r DNA序列与Gen Bank已知序列链霉菌属金色类群[Streptomyces sp.(KF126314.1)]、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AB7184118.1)]、肿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FJ883749.1)]、暗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haeochromogenes(KP718589.1)]高度相似,同源性分别为99%、100%、99%、99%。综合鉴定,F3为链霉菌属金色类群,F19为暗灰链霉菌,F-L-5为肿痂链霉菌,F-L-7为暗色产色链霉菌。表明川芎内生放线菌中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活性菌株,并鉴定出4株活性菌。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ability of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to inhibit common pathogenic bacteria, we screened the active Actinomycetes Resources, and used the paper diffus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bacteriostasis activity of the 5 indicative bacteria by the paper diffus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aure) was identified with the classic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and the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 Us), the percentage of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from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Escherichia coli), Aspergillus niger (Aspergillus Niger) and Candida albicans (Canidia albicans) accounted for 83.33%, 76.67%, 23.33%, 30%, 13.33% of the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respectively, and 4 strains of actinomycetes were selected and the Blast ratio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ains F3, F19, F-L-5, F-L-7, 16S R DNA sequence and Gen Bank known sequence Streptomyces aureate [Streptomyces sp. (KF126314.1)]. ] highly similar, the homology is 99%, 100%, 99%, and 99%., respectively. F3 is the golden group of Streptomyces, F19 is Streptomyces acycetes, F-L-5 is Streptomyces swell, and F-L-7 is dark color Streptomyces. It shows the high active strain of the endophytic actinomycetes in Ligusticum chuanxiong,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4 active bacteria.
【作者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药材标准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0161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编号:20135132110004) 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编号:ZRQN1546)
【分类号】:S47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晔晴;张宝俊;韩巨才;刘慧平;;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年06期
2 田新莉,曹理想,杨国武,黄炳超,周世宁,陈明,肖汉翔;水稻内生放线菌类群及其对宿主病原菌的抗性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3 詹刚明,荣晓莹,孙广宇;两株颉颃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生防活性检测[J];陕西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4 刘慧芹;张姝;韩巨才;刘慧平;;番茄等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抑菌作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5 周鑫钰;朱宏建;雷湘华;周倩;;植物内生放线菌应用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12期
6 古力山·买买提;赵国玉;董志芳;吾甫尔·米吉提;;一株蓝麻黄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和活性研究[J];生物技术;2009年04期
7 邱并生;;红树林内生放线菌[J];微生物学通报;2012年06期
8 马强;宗兆锋;梁亚萍;;凤县几种野生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J];西北农业学报;2007年03期
9 朱文勇;李洁;赵国振;黄海玉;秦盛;赵立兴;徐丽华;;喜树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抗菌活性评价[J];微生物学通报;2010年02期
10 张秀敏;张利平;李景晨;;艾叶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系统发育及相关特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秦盛;赵国振;李洁;朱文勇;徐丽华;李文均;;滇南美登木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郝丽;马海龙;徐润;顾沛雯;;宁夏干旱荒漠区苦豆子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A];第二次全国植物抗病虫和病害流行与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彩霞;董向丽;李保华;于冯;刘海南;;植物内生放线菌A-1的鉴定及其防病潜力和防病机制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黄丽丽;涂璇;康振生;高小宁;;植物内生放线菌TIASA5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红星;吕仲贤;陈建明;郑许松;张珏锋;陈列忠;俞晓平;王向军;;银杏内生放线菌HG2393菌株发酵过程及其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6 王心选;黄丽丽;康振生;;一株生防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谱及其稳定性研究[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房保柱;四种农业生境昆虫内生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廖敏;四川阿坝地区药用植物内生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其防病促生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丽;印楝内生放线菌抑菌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4 解修超;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和2株海洋链霉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鹤兴;苦豆子内生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抗生素合成酶基因的挖掘[D];宁夏大学;2015年
2 王鑫;延胡索稀有内生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邢佳;石竹中稀有内生放线菌分类学鉴定及抗菌活性初步探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周树宇;白花前胡根际和内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及两个新种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5 关雪娇;生防菌NEAU-Da4对大豆内生放线菌的影响及特异放线菌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6 李静;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植物内生放线菌药用资源勘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7 曹鹏;一株抗黄萎病的番茄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8 徐红艳;药用植物刺五加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多样性分析及活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9 曾夏冬;水稻内生放线菌OsiLf-2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稻瘟病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10 詹刚明;银杏颉颃内生放线菌生物多样性暨莴苣叶疫病病原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3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2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