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孢白僵菌与三种农药对萝卜蚜的协同防治效果
本文选题:球孢白僵菌 + 萝卜蚜 ; 参考:《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前期选育得到了侵染蚜虫的球孢白僵菌高毒力菌株,但蚜虫发育繁殖快而白僵菌侵染致病慢的问题制约了该菌株的应用。为此,进行了白僵菌及吡虫啉、乐果、高效氯氰菊酯不同浓度单独处理,以及菌药混合处理对萝卜蚜的生物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白僵菌浓度在0.08×106~50×10~6孢子/m L,可导致萝卜蚜47.0%~89.3%的死亡率。以2×10~6孢子/m L中等浓度白僵菌分别与1/10推荐浓度的吡虫啉、1/5推荐浓度的乐果和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混用处理,可使萝卜蚜死亡率显著提高到97.3%~100%,LT50由76.8 h缩短到46.9~56.5 h。通过孢子萌发率检测表明球孢白僵菌与3种农药有较好的相容性。本试验证明白僵菌与3种农药具有良好协同增效作用,并确定了菌药混用的适宜浓度,为田间治蚜工作中制定减施化学农药、提高白僵菌防效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The high virulence strain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fected aphid was obtained in the early stag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aphid and the slow infection and pathogenicity of Beauveria bassiana restricte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train. Therefore, the bioassay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eauveria bassiana, imidacloprid, dimethoate and cypermethrin, as well as the mixed treatment of bacteria and drugs on aphid radish aphid was compared. The concentr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was 0.08 脳 10 ~ (6) ~ 50 脳 10 ~ (6) spores / m ~ (-1), which resulted in a mortality rate of 89.3%. Treated with 2 脳 10 ~ 6 spore / mL medium concentration Beauveria bassiana and 1 / 10 recommended concentration of imidacloprid 1 / 5 dimethoate and cypermethrin respectively, the mortality of radish aphid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76.8 h to 46.956.5 h. The results of spore germination showed that Beauveria bassiana had good compatibility with three pesticides. The experiment proved that Beauveria bassiana and three kinds of pesticides had good synergistic effect, and determined the suitable concentration of the mixed use of bacteria and drugs, which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ducing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improving the control effect strategy of Beauveria bassiana in the field.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205) 中俄合作项目(2012DFR30810) 国家产业技术体系(CARS-35-07)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3GB23260581)
【分类号】:S43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志萍;李敦松;黄少华;曾玲;;球孢白僵菌两种施用方式对侵染桔小实蝇的影响及田间的防治效果[J];环境昆虫学报;2014年01期
2 岳碧松,邹方东,孙奇志;有翅型萝卜蚜的产生及其生长繁殖研究(英文)[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冯明光;迁徙蚱蜢经口器摄入感染球孢白僵菌的时间与剂量效应[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4 李嘉;任佳慧;刘艳微;王冰;关兵兵;张航;冯树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及其杀虫效果展望[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5 张光美,刘树生,施祖华,吴晓晶;萝卜蚜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二项式抽样设计[J];生物数学学报;1995年04期
6 王成树,李农昌,李增智,王林,马圣安;球孢白僵菌不同剂型对马尾松毛虫控制效果的灰色评判[J];中国生物防治;1999年01期
7 何恒果;李正跃;;不同温度下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生殖力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8年01期
8 王迪;董振华;;球孢白僵菌孢子150亿个/g防治玉米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03期
9 谢湘玉;电子束诱变球孢白僵菌高产几丁质酶的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杨帆;刘春来;段立清;;球孢白僵菌SJ-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植物保护;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驰;两种侧耳高温胁迫导致的细胞凋亡研究和球孢白僵菌胁迫响应转录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芳;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发育激活蛋白及其转录因子的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娟娟;球孢白僵菌甘露糖转移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叉头转录因子及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功能解析及其同生物防治潜能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志康;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质组学与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的构建、分析及验证[D];浙江大学;2016年
5 朱静;球孢白僵菌适应环境pH变化及胞内pH稳态维持的遗传分子基础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6 关怡;球孢白僵菌Ras大家族中八个小G蛋白的功能解析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7 张龙斌;球孢白僵菌硫醇/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系和两个内吞标志位点蛋白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陈雪;中国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家蚕白僵病分子溯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琛;氧化胁迫对球孢白僵菌生理及代谢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10 刘永杰;具胃毒杀虫活性的球孢白僵菌工程菌剂对甘蓝害虫的整季田间防效和安全性评价[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雨林;球孢白僵菌MADS-box转录因子Bbrlm1与细胞壁完整性和毒力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登杰;烟粉虱与球孢白僵菌的互作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王鑫焰;球孢白僵菌侵染相关基因BbpepA00319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4 罗林丽;醛酮还原酶Bbakr1参与球孢白僵菌高渗和重金属铬胁迫反应[D];西南大学;2016年
5 崔雨虹;球孢白僵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6 张军;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球孢白僵菌在蝉蜕和蚕血淋巴诱导下的特异表达基因[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圆圆;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田间生存潜能及与常用药剂的相容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李苹;高温对萝卜蚜生物学参数和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何玲敏;中国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10 胡晓磊;中国南方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61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6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