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氮肥管理对秸秆还田下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9 20:10

  本文选题:秸秆还田 + 氮肥运筹 ; 参考:《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年02期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和氮肥管理对小麦生育期土壤无机氮、微生物量碳、氮和小麦生长的影响,设置秸秆还田不施氮(CK)、农民习惯施氮FN5∶5(5∶5为氮肥基追比,下同)、推荐施氮SN3∶7、SN5∶5、SN7∶3和秸秆移走推荐施氮N5∶5处理。施氮显著提高苗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与基肥氮量成正比且在拔节期显著降低,拔节后追肥提高了后期无机氮且其与追肥量成正比。小麦生育前期土壤微生物没有增加对无机氮的固持,而在拔节和抽穗期显著增加,此后逐步降低。秸秆还田较秸秆移走增加了无机氮固持,且生育中期固持量远高于前期。氮肥基追比过高导致小麦前期氮奢侈吸收和旺长且影响后期生长,氮肥3∶7基追施能满足小麦养分供求同步并实现高产和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Abstract]:The effects of straw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management on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itrogen and wheat growth in wheat growing period were studie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treatmen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SN3: 7: SN5: 5, SN7: 3 and straw removed with N 5: 5. Nitrogen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inorganic nitrogen in soil at seedling stage, which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nitrogen content of basal fertilizer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jointing stage, and increased inorganic nitrogen in later stage after jointing and wa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topdressing. Soil microbes did not increase the fix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at the early stage of wheat growth, bu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jointing and heading stage,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removal of straw, the fix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 was increased, and the fixation capacity in the middle growing period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rly stage. The high ratio of nitrogen fertilizer base to topdressing resulted in the extravagant absorption and growth of nitrogen in the early stage of wheat and affected the later growth. The 3:7 topdressing of nitrogen fertilizer could meet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wheat nutrients, achieve high yield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itrogen fertilizer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2013CB127404)
【分类号】:S158;S51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世琦;王永生;韩瑞芸;谢晓军;杨正礼;;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16期

2 石祖梁;顾东祥;顾克军;张传辉;张斯梅;于建光;杨四军;;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稻茬晚播小麦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11期

3 何虎;吴建富;曾研华;胡凯;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4期

4 张亚丽;吕家珑;金继运;李书田;陈占全;高旭升;;施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及春小麦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2期

5 单鹤翔;卢昌艾;张金涛;王金洲;徐明岗;;不同肥力土壤下施氮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1期

6 崔思远;尹小刚;陈阜;唐海明;李锋;张海林;;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氮渗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7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灿;;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5期

8 裴雪霞;王秀斌;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年01期

9 石玉;于振文;李延奇;王雪;;施氮量和底追肥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10 张丽娟,巨晓棠,张福锁,毕淑芹,高强;小麦各生育期对土壤不同深度标记硝态氮的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士诚;魏美艳;仇少君;何萍;;氮肥管理对秸秆还田下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7年02期

2 张雪凌;姜慧敏;刘晓;郭康莉;杨俊诚;邓仕槐;张建峰;;优化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肥力和双季稻氮素的农学效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年02期

3 薛斌;殷志遥;肖琼;张惠华;刘胤池;徐晓萌;董祥伟;黄丽;;稻-油轮作条件下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07期

4 许菁;贺贞昆;冯倩倩;张亚运;李晓莎;许姣姣;林祥;韩惠芳;宁堂原;李增嘉;;耕作方式对冬小麦 夏玉米光合特性及周年产量形成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年01期

5 王萍;李瑶;夏文建;陈先茂;罗奇祥;;江西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02期

6 程倩倩;王光禄;王怀恩;冯盛烨;闫树平;孙允超;于洋;赵杨;;粘土土质下定位施氮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不同土层碱解氮分布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7 谢志煌;李彦生;于镇华;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金剑;;秸秆还田与作物氮素利用关系研究[J];土壤与作物;2016年04期

8 耿明明;赵建;贾瑞莲;罗玉英;张长华;梁永江;袁玲;;烟梗(末)有机肥对烟田土壤养分、病害发生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6年12期

9 王元林;;应用腐杆剂对于玉米秸秆腐熟速度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6年22期

10 YIN Min Htun;同延安;韩稳社;胡腾;高鹏程;;减氮-秸秆还田及双氰胺施用对旱地雨养区冬小麦产量和氮平衡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祖梁;杨四军;常志州;张斯梅;;秸秆产生利用现状调查与禁烧面临难点分析——以江苏省某乡镇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年02期

2 吴建富;曾研华;潘晓华;石庆华;李涛;王苏影;;稻草还田方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6期

3 杨佳凤;丁锦峰;顾后文;訾妍;朱新开;彭永欣;郭文善;;密肥组合对稻茬晚播小麦籽粒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3年03期

4 黄涛;仇少君;杜娟;史振侠;巨晓棠;;碳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作物产量、秸秆腐解、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5 吴建富;潘晓华;石庆华;;施氮量对免耕抛栽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崔思远;尹小刚;陈阜;唐海明;李锋;张海林;;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氮渗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0期

7 张水清;钟旭华;黄农荣;吕国安;;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1年03期

8 王永生;黄剑;杨世琦;;宁夏黄灌区稻秆还田对硝态氮流失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灿;;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素淋失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10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灿;;连续全量秸秆还田与氮肥用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娟,吴福观,顾东华;水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2年01期

2 井长勤,周忠,张永;氮肥运筹对小麦倒伏影响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刘爱云,吉建国;氮肥运筹对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5年01期

4 曾家玉;熊楚国;万俊英;;不同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金优527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年01期

5 张翼;徐正绪;赵权;杨秀芸;;水稻不同密度与氮肥运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7年03期

6 王允青;郭熙盛;戴明伏;;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年02期

7 王时幻;;水稻氮肥运筹试验[J];现代化农业;2008年06期

8 任琨;陆引罡;任明见;陈琼;刘凌云;;氮肥运筹对小麦贵农19品质和产值的影响[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9 李丽春;李丽芳;;高海拔稻区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年12期

10 杨凯鹏;褚光;马义虎;张耗;;水稻高产与优质的氮肥运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笃江;王永安;龚宝梅;;免耕直播水稻土壤供肥状况及氮肥运筹研究[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3 石祖梁;田中伟;戴廷波;姜东;曹卫星;;氮肥运筹对稻茬冬小麦氮肥利用及去向的影响[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付立东;王宇;隋鑫;任海;李旭;李宝军;;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长付;刘立军;王志琴;杨建昌;;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冠层内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芳芳;姜清华;朱新开;李春燕;封超年;郭文善;彭永欣;;氮肥运筹对生选6号籽粒产量及花后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枫;张辛未;叶舒娅;朱宏斌;;水稻氮素营养特点与氮肥运筹技术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靓军;水稻氮肥运筹效应及技术改进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双凤;氮肥运筹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贾维强;不同氮肥运筹和密度对机械穴直播早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钊;氮肥运筹对新疆大田滴灌棉花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刘松;不同氮肥运筹对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左文刚;氮肥运筹对秸秆全量还田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6年

6 韦维;基本苗数及氮肥运筹对钵苗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7 曹跃强;氮肥运筹对川南烟区烤烟品种NC297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彭超攀;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9 马蓓;氮肥运筹对孕穗期受渍小麦部分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成雨;氮肥运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7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67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