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紫云英下稻田土壤硝化特征的研究
本文选题:紫云英 + 稻田土壤 ; 参考:《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硝化作用是全球氮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农田系统中影响氮素利用及损失的主要过程,对硝化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南方稻田中,种植利用紫云英是重要的培肥稳产措施,而紫云英-水稻种植体系中,冬种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硝化特征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本文依托设置于南方典型稻区的多年定位试验,结合室内培养试验,分别从不同区域、时期、施肥水平和水分状况等方面研究了冬种紫云英对不同稻田土壤硝化特征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在安徽、福建、湖南、河南、湖北、江西6省的联合定位试验中,冬种紫云英及配施化肥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冬种紫云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试验点土壤的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江西土壤中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试验点土壤,而绿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湖南碱性土壤的硝化强度最高,达0.187μg/(g·L),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点土壤。各试验点稻田土壤硝化强度对冬种紫云英及配施化肥的响应不同。其中冬种紫云英降低了湖南和河南两地稻田土壤硝化强度,提高了江西土壤的硝化强度;绿肥配施化肥处理提高了湖南稻田土壤的硝化强度,降低了河南土壤硝化强度,其它试验点中无显著变化。湖南紫潮泥和江西黄泥田两种典型水稻土的硝化能力不同,在晚稻收获后和绿肥盛花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紫潮泥的硝化强度及硝化势均明显高于黄泥田。紫潮泥中各处理土壤间的硝化强度差异不显著;硝化势在培养第5周达到10.25%,且紫云英配施化肥抑制了紫潮泥的硝化作用,但差异不显著。黄泥田中,单种紫云英提高了土壤硝化强度及硝化势,其中绿肥配施化肥对硝化作用的促进最强,在培养第3周硝化势开始呈上升趋势,在培养第5周即达到5.41%;单独种植翻压紫云英相对于不施肥对照提高了土壤硝化强度及硝化势,与施用化肥处理效果相当,绿肥配施化肥对硝化作用的促进最强。AOA在紫潮泥和黄泥田两种水稻土中均占主导地位,黄泥田中AOA-amoA基因丰度显著低于紫潮泥,冬种紫云英显著提高了黄泥田中AOA-amo A和AOB-amoA基因丰度,与冬种紫云英对硝化强度和硝化势的影响结果相吻合。相同绿肥翻压量下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在湖南紫潮泥和江西黄泥田中对土壤肥力和硝化强度均有不同的影响。冬种紫云英及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均降低了紫潮泥pH,其中绿肥配施100%化肥的降幅最大;施用化肥处理同样降低黄泥田p H。两地冬种紫云英及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紫潮泥中单施绿肥及配施40%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提高效果最明显,在黄泥田中,紫云英配施60%化肥处理有机质和全氮最高。单施绿肥处理提高了紫潮泥和黄泥田中的铵态氮含量,增幅分别为22.4%和16.0%。紫潮泥的硝化强度明显高于黄泥田。在紫潮泥和黄泥田中,紫云英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均显著提高了硝化强度,紫潮泥中配施60%化肥、黄泥田中配施80%处理的硝化强度最高。无论是湖南紫潮泥还是江西黄泥田,在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规律都呈现淹水期升高和落干期降低的趋势。黄泥田干湿交替处理淹水期土壤Eh逐渐降低,其变化规律与土壤pH相反。紫潮泥和黄泥田干湿交替处理在落干阶段铵态氮含量都逐渐升高。紫潮泥中,干湿交替过程落干期硝态氮含量上升,尤其是第二个落干阶段,硝态氮含量累积得更多。黄泥田中干湿交替过程落干期硝态氮含量并未升高反而下降,待复水后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处理硝化强度在干湿交替过程中有不同的变化趋势,紫潮泥中,干湿交替培养在第二次落干过程中硝化强度逐渐升高,绿肥配施化肥处理增加了培养后期硝化强度。黄泥田干湿交替培养过程中各处理硝化强度均较低且变化不大。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nitrification intensity of soil in the paddy field of Hunan and Henan provi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est points . In the course of dry - wet alternation ,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i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whole nitrogen was increased .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3;S1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水霞;唐杉;蒋光月;李帆;郭熙盛;王允青;曹卫东;;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6年06期
2 GAO Song-juan;ZHANG Ren-gang;CAO Wei-dong;FAN Yuan-yuan;GAO Ju-sheng;HUANG Jing;BAI Jin-shun;ZENG Nao-hua;CHANG Dan-na;Shimizu Katsu-yoshi;Kristian Thorup-Kristensen;;Long-term rice-rice-green manure rotation changing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ypical red paddy soil in South 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15年12期
3 张淑香;张文菊;沈仁芳;徐明岗;;我国典型农田长期施肥土壤肥力变化与研究展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6期
4 陈龙;张美玲;李建东;辛明月;孙琳琳;牛琳琳;孙占印;;几种类型土壤对碱的缓冲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学学报;2015年11期
5 唐杉;王允青;赵决建;张智;吴立蒙;曹卫东;;紫云英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5年11期
6 万水霞;朱宏斌;唐杉;郭熙盛;王允青;;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年03期
7 高嵩涓;曹卫东;白金顺;高菊生;黄晶;曾闹华;常单娜;志水胜好;;长期冬种绿肥改变红壤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特性[J];土壤学报;2015年04期
8 王峰;陈玉真;尤志明;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翁伯琦;;不同施氮量对两种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和pH值的影响[J];茶叶科学;2015年01期
9 史云峰;张丽莉;赵牧秋;王刚;;土壤硝化强度测定方法的改进[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33期
10 颜志雷;方宇;陈济琛;王飞;何春梅;林新坚;;连年翻压紫云英对稻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嵩涓;长期冬绿肥—水稻制度下稻田土壤部分环境化学及分子生态学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侯雪燕;土壤pH对硝化作用和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3 王明;干湿交替驱动下土壤微生物量及N_2O变化规律[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张s鷝\;种植利用紫云英对南方稻田土壤肥力性状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詹林庆;水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及肥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张慎凤;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9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889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