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分析——以江西省587份问卷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7 22:09

  本文选题:土地管理 + 生计资本 ; 参考:《中国土地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研究目的:针对农户生计日益分化的社会现象,探究生计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影响的规律性,以期为提升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Ordered probit回归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生计资本与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其中承包耕地中水田的比重、家庭中是否有村干部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占家庭人口比重、耕地的破碎度、家离县城的距离、家庭是否拥有农机具则为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要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特别是推进"旱改水"工程;鼓励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有效地降低耕地的破碎度;充分尊重城郊地区农户的耕地保护积极性,强化城郊耕地的保护。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the influence of livelihood capital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in the light of the increasingly differentiated social phenomenon of farmers' liveliho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olicy making of promoting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thods: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ordered probit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livelihood capital an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rotect cultivated land. Among them, the proportion of paddy field in contracted farmland, whether there are village cadres in the household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and the proportion of labor force in the household population is significant.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home and county, and the ownership of farm machinery and tool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search conclusion: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especially to promote the project of "drought and water reform", encourage the circulation of the management right of contracted l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fully respect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suburban areas, We will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the suburbs.
【作者单位】: 江西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333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473112)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YC2016-S182) 江西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江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凌;耕地保护与明天的生活[J];北京房地产;2000年06期

2 姜延卫;耕地保护对策的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缪瑛;数质并重,切实抓好耕地保护[J];石河子科技;2000年06期

4 杨亦民,陈和钧;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0年01期

5 刘田;增减进退之间——世纪初耕地保护形势思考录[J];中国土地;2001年06期

6 陈茵茵,褚玉江;入世后广东耕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02年02期

7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耕地保护[J];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02期

8 汤建东,梁山然;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责任[J];生态环境;2005年05期

9 张凤荣;张琳;;耕地保护如何纳入政绩考核体系[J];中国土地;2006年08期

10 成婧;;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原因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秀茹;马勇冰;王秋兵;;当前耕地保护的难点及对策[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九个全国“土地日”:保障科学发展,,保护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9年

2 晏涵;刘觉民;任国平;黄怡;刘丽;胡浩怡;;长沙市耕地保护和利用问题的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秦明周;卢红岩;;耕地保护中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卫东;;论耕地保护认识的误区[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葛敬光;;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措施[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6 佟伟光;杨爱萍;张大安;;美、中耕地保护的比较和借鉴[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敏;;成都市创新耕地保护机制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京;胡柳;;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的耕地保护——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力娜;;我国耕地保护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玉征;;浅谈耕地保护的途径和具体措施[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君宇 杜新波 胡杰;让全社会来监督耕地保护[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田网;耕地保护仍是热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记者 董超文邋通讯员 傅伦为 实习生 郭怡晨;深圳耕地保护具有特殊意义[N];深圳商报;2007年

4 记者 张中源;自治区20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组在我地区检查工作[N];日喀则报;2009年

5 记者 钟伟 通讯员 春明 福刚;省耕地保护验收组来我市检查指导[N];德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常慕城;省检查组来菏检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N];菏泽日报;2009年

7 朱道林 王翔;创耕地保护新机制 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N];东方城乡报;2009年

8 武永清;我市召开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座谈会[N];太原日报;2009年

9 记者 武春晖;扎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N];淮南日报;2010年

10 记者 潘燕 实习生 丁静茹;郑州出台政策加强耕地保护[N];郑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泽斌;耕地保护利益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郑纪芳;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相关主体行为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牛海鹏;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效军;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全景;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耕地保护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毛良祥;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补偿基金规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石志恒;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薛凤蕊;我国农地确权对耕地保护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霄;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于兰红;我国农民耕地保护主体地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3 石彦;基于农户行为的耕地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马驰;构建我国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讨[D];河南大学;2009年

5 冷磊世;关于耕地保护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邵宏斌;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动力机制与对策建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任继伟;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分析及程度评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邓健;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张雅琴;地方耕地保护的途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王翠华;农户参与耕地保护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3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03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