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球孢白僵菌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促生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8 02:01

  本文选题:球孢白僵菌 + 玉米 ; 参考:《热带作物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采用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施2种方式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202接种至玉米,研究不同接种方式及处理浓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喷施方式对玉米苗均存在促生作用,且这种促生作用与孢子接种浓度密切相关。在叶面喷施处理中,白僵菌仅对玉米地上部分生长指标有促进作用,而对玉米苗的根长无显著影响;其中1.0×10~4孢子/m L处理组对玉米苗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株高、叶长、叶宽、鲜重指标比蒸馏水对照组分别高出7.47%、15.42%、25.70%和16.85%。在土壤喷施处理中,白僵菌对玉米苗地上与地下部分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1.0×106孢子/m L和1.0×10~8孢子/m L处理组,玉米株高、叶长、根长、生物量指标较蒸馏水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8.66%和29.59%、30.66%和37.85%、43.08%和33.60%、28.35%和32.55%。从对玉米苗的促生作用来看,用1.0×106孢子/m L的白僵菌悬浮液处理土壤,可以取得最经济、最显著的促生效果。
[Abstract]:2 methods of soil application and foliar spraying were used to inoculate 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 Bb202 to mai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inoculation methods and treatment concentration on maize growth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 spraying methods had a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maize seedlings, and the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spore inoculation. In the spraying treatment, Beauveria bassiana only promoted the growth index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rn,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oot length of the corn seedling, and the 1 x 10~4 spores /m L treatment group had the best effect on the maize seedling. The height, the leaf length, and the fresh weight index of the plant were 7.47%, 15.42%, 25.70% and 16.85%.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e distilled water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Beauveria bassiana had a significant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s of the maize seedlings, of which 1 x 106 spores /m L and 1 x 10~8 spores /m L treatment group, maize plant height, leaf length and root length, and biomass indexes increased 28.66% and 29.59%, 30.66% and 37.85%, 43.08% and 33.60%, 28.35% and 32.55%. from the maize seedlings. The effect of 1 * 106 spores /m L Beauveria bassiana suspension on soil can achieve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significant growth promoting effect.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微生物防治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471822)
【分类号】:S476.12;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楠;;温度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3期

2 林志伟,刘洋;氮素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陈焕瑜,武亚敬,何余容;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徐文静;马德良;刘娜;谭云峰;李启云;董英山;;球孢白僵菌最适培养基筛选和遗传转化筛选标记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5 程国华;舒静;丁克坚;;球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7 谢翎;陈红梅;陈安徽;李增智;;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球孢白僵菌麦角甾醇的条件优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何末军;周国英;李燕荣;;环境条件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9 徐艳聆;赵润洲;任向辉;白双丽;陈莹;;常见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赵军;杨震元;张胜利;李增智;;几种微胶囊适宜加工材料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相容性[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倩;应盛华;冯明光;;杀虫真菌球孢白僵菌热激响应过程中胞内海藻糖的潜在生理功能[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付廷荣;林立辉;;球孢白僵菌孢子对几种医学昆虫的毒杀效果初步观察[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3 丁珊;汤坚;丁贵银;孙继美;于宙;吴克;;球孢白僵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4 蒋洪岩;宋雨林;黄帅帅;何张江;张永军;;球孢白僵菌细胞表面蛋白提取及其对孢子表面特性和毒力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增智;;球孢白僵菌的昆虫寄主名录[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6 王滨;李农昌;;球孢白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研究初探[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7 魏萍;陈斌;李强;李正跃;孙跃先;;我国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研究进展[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农向群;金正俊;张泽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9 洪家保;徐庆丰;;球孢白僵菌在液体培养中的发育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1996年

10 罗志兵;张永军;裴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评价[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驰;两种侧耳高温胁迫导致的细胞凋亡研究和球孢白僵菌胁迫响应转录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芳;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发育激活蛋白及其转录因子的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娟娟;球孢白僵菌甘露糖转移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叉头转录因子及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功能解析及其同生物防治潜能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志康;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质组学与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的构建、分析及验证[D];浙江大学;2016年

5 朱静;球孢白僵菌适应环境pH变化及胞内pH稳态维持的遗传分子基础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6 关怡;球孢白僵菌Ras大家族中八个小G蛋白的功能解析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7 张龙斌;球孢白僵菌硫醇/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系和两个内吞标志位点蛋白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陈雪;中国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家蚕白僵病分子溯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耿涛;家蚕与白僵菌互作机制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生防微生物鉴定及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雨林;球孢白僵菌MADS-box转录因子Bbrlm1与细胞壁完整性和毒力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2 孟豪;玫烟色棒束孢IF-1106杀虫谱测定及与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对比[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登杰;烟粉虱与球孢白僵菌的互作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李晓慧;球孢白僵菌内共生性及对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作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汪超;球孢白僵菌的退化与DNA甲基化关系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鑫焰;球孢白僵菌侵染相关基因BbpepA00319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罗林丽;醛酮还原酶Bbakr1参与球孢白僵菌高渗和重金属铬胁迫反应[D];西南大学;2016年

8 褚欣玲;球孢白僵菌脯氨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多蛋白桥联因子1介导菌体氧化耐受力的初步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史汉强;球孢白僵菌四个Septin基因的功能解析与无外源抗性标记表达杀虫蛋白Vip3Aal的工程菌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10 胡月;球孢白僵菌五种液泡钙离子交换子蛋白差异调节钙调磷酸酶依赖型Ca~(2+)/Mn~(2+)耐受力、多胁迫应答及毒力[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03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03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