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半干旱区黄绵土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

发布时间:2018-05-26 16:20

  本文选题:保护性耕作 + 土壤呼吸 ; 参考:《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减少农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减缓全球变暖和发展低碳农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连续16年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于2016年用LI-8100A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COR Inc,Lincoln,NE,USA)测定了传统耕作(T)与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秸秆不覆盖(NT)和传统耕作秸秆翻入(TS)三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和豌豆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长季内土壤呼吸、碳排放和碳平衡的影响,并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总孔隙度等方面探讨了耕作措施影响碳排放的主要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呈现出昼高夜低的单峰曲线,在一天中的12:00-14:00和凌晨4:00-6:00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在春小麦的灌浆期和豌豆的开花结荚期前后达到了整个生长季的最大值。2.在春小麦田和豌豆田,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减少旱地农田作物生长季土壤碳排放量,其中免耕秸秆覆盖(NTS)减少碳排放最多。与传统耕作(T)相比,NTS处理下春小麦田和豌豆田土壤碳排放量分别减少了21.90%和33.54%。各种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旱地农田均表现为大气CO_2的“汇”,其中NTS的增汇效果最好。3.在作物生长季,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以降低0-15cm土层土壤温度,NTS处理下春小麦田和豌豆田0-15cm土层平均温度分别降低了0.33℃和0.43℃,降幅最大。0-15cm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与土壤碳排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保护性耕作通过降低土壤温度来减弱土壤呼吸速率,进而减少土壤碳排放。4.无论是春小麦田还是豌豆田,相对于传统耕作(T),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提高0-30cm土层土壤含水量,NTS提高最多,在春小麦田和豌豆田分别提高了5.94%和7.94%。0-30cm土层含水量与土壤呼吸速率和碳排放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5.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可以显著提高旱地农田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NTS效果最好。与T相比,NTS处理下春小麦田和豌豆田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34.70%和27.24%。旱地农田作物生长季土壤碳排放量与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与10-3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保护性耕作增加了旱地农田表层(0-1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从而减少了碳排放量。6.在春小麦和豌豆田,保护性耕作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而降低了0-30cm土层土壤容重,其中NTS效果最明显。较传统耕作(T),NTS处理下春小麦田和豌豆田0-3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比T分别提高了8.92%和6.28%,而平均土壤容重则显著减少了10.43%和7.63%。作物生长季土壤碳排量与0-10cm土壤总孔隙度负相关。因此,保护性耕作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从而减少了农田土壤碳排放量。7.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和豌豆籽粒产量分别比传统耕作提高了29.25%和33.09%,作物生长季碳排放效率分别提高了57.69%和76.74%。采取保护性耕作措在保持或提高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旱地农田土壤碳排放量,即保护性耕作措施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排放效率,NTS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采取免耕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不仅能够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增加产量,而且通过降低土壤温度、提高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来减少作物生长季土壤碳排放量,提高碳排放效率,是该区实现作物增产、土壤碳增汇减排的最合理的耕作措施。
[Abstract]:The effects of long - term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respiration ,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balance in dry land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 1 .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of dry land was decreased by 21.90 % and 33.54 % in spring wheat field and pea field .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illage ,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0 - 30cm soil layer increased by 8.92 % and 7.94 % , and the soil carbon content of 0 - 30cm soil layer increased by 8.92 % and 7.94 % respectively .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345;S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娜;陈浮;张绍良;唐倩;王莉;;中国碳排放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2 谢守红;薛红芳;邵珠龙;;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4期

3 王莉雯;卫亚星;;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1期

4 楚杰;;降低碳排放的私家行动[J];生态经济;2007年10期

5 王小亭;高吉喜;;张家港碳排放人类驱动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1期

6 ;北京将增建大面积“城市森林”减少碳排放[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4期

7 李炎丽;梁浩;梁保松;;河南省碳排放因素分解及关联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张晨栋;宋德勇;;工业化进程中碳排放变化趋势研究——基于主要发达国家1850~2005年的经验启示[J];生态经济;2011年10期

9 田云;张俊飚;李波;;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年06期

10 高军波;李清飞;余国忠;;河南省碳排放与碳吸收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8 陈亚楠;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9 梅天华;基于求偿权的电力碳排放权公平分配及收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王乃春;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7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37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