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及效应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玉米 + 秸秆还田 ; 参考:《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09期
【摘要】:玉米秸秆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一项主要措施,它不仅可以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本文对我国玉米秸秆还田现状、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秸秆还田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Returning corn straw to the field is a main measure for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traw. It can not only supplement and balance soil nutrients, but also improve soil structure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rn straw returning in China, the effects of corn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oil fertility and soil bi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maize yield were reviewed. On this basis,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returning straw to field a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straw return in a wider range.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东北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
【基金】: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编号:CARS-02-40)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125-07)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法;;安阳市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的几点做法[J];农业机械;2001年10期
2 孔庆捷;河南重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进展顺利[J];农机质量与监督;2002年05期
3 常树堂;玉米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河南农业;2002年10期
4 管锁荣;浅谈玉米秸秆还田[J];山西农业;2002年12期
5 王庆法,郭青松;安阳市实施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情况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3年01期
6 张富良;玉米秸秆还田作肥料[J];山西农机;2004年03期
7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邱贵春,罗洋,蔡洪岩;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示范[J];玉米科学;2004年S2期
8 王瑞彩;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负效应浅析[J];河北农机;2005年04期
9 江永红;郭善竹;;北方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的效益分析及经济学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6年01期
10 李志强;;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注意事项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慧兰;尚德勇;;推广玉米秸秆还田,确保粮食稳产高产[A];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N肥去向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氮肥去向研究[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周怀平;关春林;李红梅;杨治平;;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与土壤氨挥发[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丽梅;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N];陕西科技报;2010年
2 贾友江;玉米秸秆还田注意啥[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3 张满良;玉米秸秆还田要点[N];陕西科技报;2012年
4 正定县农牧局 白俊香;玉米秸秆还田技术[N];河北科技报;2013年
5 张明来;玉米秸秆还田勿入三大误区[N];农资导报;2014年
6 通讯员 高志丹 王猛 记者 解丽达;文安:今秋48万亩玉米秸秆还田[N];河北日报;2014年
7 张继臣 董庆利 赵学科;玉米秸秆还田须“三防”[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8 张继臣 董庆利;玉米秸秆还田“三防”[N];农民日报;2008年
9 苏中良;玉米秸秆还田莫生负效应[N];粮油市场报;2009年
10 东光县东光镇政府 刘庆喜;玉米秸秆还田五注意[N];河北科技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四义;玉米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CO_2排放及碳氮组分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2 陈勇;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变化及对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3 程苗苗;Bt玉米秸秆还田和赤子爱胜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4 孙日静;生物降解膜覆盖及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蒜产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436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43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