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降雨对马尾松低效林改造初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27 23:13
本文选题:低效林 + 改造模式 ; 参考:《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森林更新或改造是林地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四川省宜宾市高县马尾松低效林不同改造模式的5个人工径流小区不同降雨量条件下产流产沙数据分析,探索改造初期(3a)降雨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关系及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14年Ⅰ~Ⅴ号径流小区因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导致的产流总量较2012年同期分别降低-6.44%,-10.51%,20.95%,13.28%,12.73%;产沙总量降低58.4%,56.38%,77.72%,78.16%,79.68%。产流量与产沙量随降雨量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但产沙量在森林改造当年增长幅度更大。不同改造模式径流小区产沙量第2年和第3年显著低于第1年,而第2年、第3年差异不显著,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无显著相关性,改造模式不同并不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的主要因素。改造时间与产流量、产沙量存在显著差异性。皆伐径流小区在改造初期恢复效果更佳,但随着林木生长及森林环境的形成后不同改造模式与产流、产沙量的关系可能会出现差异。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nfall and runoff , sediment yield and the evolution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ere discuss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runoff produced by different rainfall condi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ame period in 2012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noff plot decreased by 68.4 % , - 10.51 % , 20.95 % , 13.28 % , 12.73 % , respectively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泸州市水务局水利管理站;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生态综合整治技术与示范”(2011BAC09B05) 四川省高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分类号】:S71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白清俊,刘亚相;流域坡面综合产流数学模型的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3期
2 袁建平,蒋定生,甘淑;影响坡地降雨产流历时的因子分析[J];山地学报;1999年03期
3 宫渊波;陈林武;张健;罗承德;;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植被恢复对沟道产流的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4期
4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孝玉;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对农田降雨入渗及产流关系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2 刘刚才;紫色土坡耕地的降雨产流机制及产流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军侠;黄土高原坡耕地超渗产流及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44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4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