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降雨径流作用下红壤坡面侵蚀水动力学机制
本文选题:红壤 + 坡面侵蚀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摘要】:土壤侵蚀过程受控于侵蚀外营力和土壤抗侵蚀性能,深入理解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及其侵蚀动力是研究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的基础。利用可变坡土槽,通过不同雨强(60、90和120 mm/h)和径流冲刷(10、15和20 L/min)组合模拟试验,研究了第四纪黏土红壤坡面水流的水动力学特征参数及其与土壤侵蚀量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降雨和径流冲刷影响了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和坡面流水力学特性,其中平均流速v、平均水深h、雷诺数Re和水流功率ω均随降雨强度和上方来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对水深曼宁糙率n/h则减小,其水力学他参数(弗如德数Fr、阻力系数f和水流剪切力τ)变化规律不明显。坡面水流平均速度取值范围为0.21~0.45 m/s,平均水深取值范围为5.6~9.4 mm,在试验条件下红壤坡面侵蚀水流流态大部分均处于"紊流-急流区"。不论从径流角度看或是从泥沙角度分析,由相对水深和曼宁糙率系数两种水动力因子共同组成的复合水动力特征参数-相对水深曼宁糙率,是表征不同上方来水流量和降雨强度条件下第四纪粘土红壤坡面侵蚀特征的水动力参数。
[Abstract]:The process of soil eros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external force of erosion and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It is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soil erosion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rosion dynamics of slope surface.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Quaternary red soil slope flow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oil erosion were studied by using variable slope soil trough and combine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intensities (6090 and 120 mm / h) and runoff scouring (1015 and 20 L / min).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infall and runoff scour affect the proces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the slope and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ope. The mean velocity v, average water depth h, Reynolds number re and flow power 蠅 all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intensity and water flow over the slope. The relative water depth of Manning roughness n / h decreases, and the variation of hydraulic parameters (Frr, drag coefficient f and shear force 蟿) is not obvious. The average velocity of slope flow is 0.21 ~ 0.45 m / s and the average depth of water is 5.66 ~ 9.4 mm.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most of the eroded water flow patterns on the slope of red soil are in the "turbulent jet reg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runoff or sediment, the composit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Manning roughness, is composed of two hydrodynamic factors, relative water depth and Manning roughness coefficient. It is a hydrodynamic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the slope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Quaternary clay red soil under different upper water flow and rainfall intensity.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水土保持研究中心;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1285和4090113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共同资助(2013JC013)~~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羽松;李双喜;丁树文;蔡崇法;夏栋;刘丹露;;鄂东南崩岗不同层次土壤分形特征及抗蚀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年01期
2 王龙生;蔡强国;蔡崇法;孙莉英;;黄土坡面发育平稳的细沟流水动力学特性[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8期
3 郭太龙;卓慕宁;李定强;蔡庆;谢真越;廖义善;胡建;;华南红壤坡面侵蚀水动力学机制试验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9期
4 马仁明;王军光;李朝霞;蔡崇法;王硕;;降雨过程中红壤团聚体粒径变化对溅蚀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5 肖培青;姚文艺;申震洲;杨春霞;;苜蓿草地侵蚀产沙过程及其水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1年02期
6 李朝霞,王天巍,史志华,丁树文,蔡崇法;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产沙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05年01期
7 肖培青,郑粉莉;上方来水来沙对细沟水流水力学参数的影响[J];泥沙研究;2002年04期
8 张光辉;坡面薄层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9 雷廷武,M.A.Nearing;侵蚀细沟水力学特性及细沟侵蚀与形态特征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0年11期
10 张科利,唐克丽;黄土坡面细沟侵蚀能力的水动力学试验研究[J];土壤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WANG Tian;LI Peng;REN Zongping;XU Guoce;LI Zhanbin;YANG Yuanyuan;TANG Shanshan;YAO Jingwei;;Effects of freeze-thaw on soil erosion processes and sediment selectivity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J];Journal of Arid Land;2017年02期
2 杨帆;张宽地;马小玲;杨明义;杨婕;;植被覆盖度对坡面流相对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7年02期
3 王晨沣;张守红;王彬;王玉杰;王云琦;胡波;王凯;;不同土壤前期含水量对土壤分离临界水动力学特性及其抗剪强度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4 郝好鑫;马仁明;占海歌;郭忠录;王先舟;;不同粒径红壤团聚体坡面溅蚀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1期
5 杨吉山;姚文艺;郑明国;申震洲;刘慧;;原状砒砂岩坡面产流产沙规律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7年01期
6 郭忠录;马美景;蔡崇法;闫峰陵;;模拟降雨径流作用下红壤坡面侵蚀水动力学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7 张素;熊东红;张宝军;杨丹;校亮;方海东;;干湿交替下干热河谷冲沟不同土层的抗侵蚀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12期
8 王秋霞;丁树文;邓羽松;马媛;;人工模拟降雨下花岗岩崩岗区不同层次土体产流产沙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6期
9 夏振刚;邓羽松;赵媛;丁树文;;鄂东南花岗岩崩岗岩土抗剪强度与含水量的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6期
10 吕威;武新英;李法虎;;径流量和坡度对复合坡薄层径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羽松;丁树文;刘辰明;夏栋;张晓明;吕国安;;鄂东南花岗岩崩岗崩壁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4期
2 邓羽松;丁树文;蔡崇法;吕国安;夏栋;朱芸;;鄂东南崩岗洪积扇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24期
3 蒋芳市;黄炎和;林金石;赵淦;葛宏力;;花岗岩崩岗崩积体颗粒组成及分形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6期
4 李万能;金平伟;李岚斌;李红;丘彩娟;冼茂毅;覃金清;;南方红壤丘陵区崩岗成因机理的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4年03期
5 邓羽松;丁树文;梁传平;夏栋;蒋代华;张勇;;安溪崩岗洪积扇不同培肥方式的土壤理化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4期
6 朱明勇;谭淑端;张全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土壤可蚀性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7 雷廷武;张婧;王伟;马玉莹;;土壤环式入渗仪测量效果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2期
8 龙莉;丁树文;蔡崇法;夏栋;廖晓炜;;花岗岩红壤丘陵区崩岗侵蚀对农田的危害及治理[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12期
9 陈晓安;杨洁;熊永;肖胜生;;红壤区崩岗侵蚀的土壤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J];水利学报;2013年10期
10 王龙生;蔡强国;蔡崇法;孙莉英;;黄土坡面细沟发育过程中含沙量与水动力学参数的关系[J];水土保持学报;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青杵;煤炭开采区废弃物堆置体坡面侵蚀特征的研究[J];山西水利科技;1998年04期
2 杨建英, 赵廷宁;坡面侵蚀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3 甄斌;;草被覆盖对坡面侵蚀形态与产沙过程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2013年09期
4 张进伟;王颖;程文;陈建峰;;黄土坡面侵蚀试验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7年04期
5 A.J.Jones,R.A.Selley,L.N.Mielke,毕华兴;坡面侵蚀控制与耕作体制的动态关系[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6 娄会品;高甲荣;王越;张金瑞;;土壤生物工程减少坡面侵蚀效果[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4期
7 吴永;何思明;李新坡;;降雨作用下坡面侵蚀的水动力机理[J];生态环境;2008年06期
8 杨明义,田均良;坡面侵蚀过程定量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6期
9 蔡崇法,丁树文,张光远;花岗岩红壤表土特征及对坡面侵蚀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年04期
10 王莎;王占礼;马春艳;;黄河班多水电站荒草地坡面侵蚀过程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春;汤国安;李占斌;;基于GIS的黄土坡面侵蚀与沟壑发育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刘阳;许歌辛;李洪星;黎肖平;刘晓端;;坡面侵蚀养分迁移的数学模型及数值计算[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文佳;省政协人资环委:视察江西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基地[N];光华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华;植被护坡根系固土及坡面侵蚀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其东;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侵蚀规律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刘金铎;坡面侵蚀过程及其微地形演变的试验和元胞模拟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2年
3 吴凤至;坡面侵蚀过程中泥沙颗粒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肖培青;上方来水来沙对坡面侵蚀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马春艳;黄河班多水电站工程区主要地类坡面侵蚀动力学过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57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5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