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民勤绿洲农业系统变化的协整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3 05:51

  本文选题:农业系统 + 协整分析 ; 参考:《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6年01期


【摘要】:采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基于1956—2008年长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近50年内民勤农业生产系统(作物和牲畜)和环境系统在土地退化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进一步探寻了民勤农业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系统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状态。研究表明:(1)在土地退化的条件下,民勤农业生产系统和环境系统之间依然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状态,虽未使民勤农业系统在土地退化的影响下崩溃,但却存在过度种植放牧、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之间的恶性循环;(2)民勤绿洲农业各子系统围绕长期均衡态还存在短期的波动,其中天气条件(沙尘暴次数)和地下水资源(机井数)开采调整回均衡态的贡献显著,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前系数绝对值分别为0.9129和~(-1).2583,远远大于其他指标;在对荒漠化地区进行监测时,应当优先选择沙尘暴天气数和机井数等指标;(3)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羊只存栏数和地下水资源(机井数)开采是沙尘暴次数的Granger原因。畜牧业的发展,超过草场的自然承载能力,风蚀现象加重。地下水严重超采,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矿化度增加、地表植被大面积死亡,导致沙尘暴灾害加剧。因此,可以通过减少放牧和有效管理地下水资源来实现研究区的荒漠化防治。
[Abstract]:Based on the long - term sequence data from 1956 to 2008 , the variation law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 crop and livestock )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nd degradat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long - term sequence data from 1956 to 2008 .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与管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46)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开放基金
【分类号】:S181;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永杰;;民勤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2 戴晟懋;邱国玉;赵明;;甘肃民勤绿洲荒漠化防治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年03期

3 吴希瑞;;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措施[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06期

4 杨永春;干旱区流域下游绿洲环境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3年04期

5 张军谋;石惠春;;基于能值分析的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6 李俭富;马永开;;基于证券价格时间序列的协整优化指数跟踪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7 叶浩;濮励杰;;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郭宁;宋芙蓉;;1990年以来山东耕地变化及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1期

2 张月丛;孟宪锋;;基于Morlet小波的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3 李新;郭宁;宋芙蓉;;1990年以来山东耕地变化及与人口·经济发展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刘佳;刘靖敏;周建华;;碳汇与我国草地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5 李永乐;吴群;;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阶段性特征研究——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检验[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6 文继群;濮励杰;张润森;;耕地资源变化的空间计量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7 周雷;才吉;;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驱动因素定量研究——以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为例[J];中国草食动物;2011年01期

8 郭承录;李宗礼;陈年来;刘蕾;;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草地退化问题分析[J];草业学报;2010年06期

9 李明诗;刘图强;潘洁;;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以美国阿拉巴马州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翁翎燕;濮励杰;文继群;朱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松;;中国城市用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永乐;吴群;;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协整分析及其Granger因果检验[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郭丽英;王道龙;王介勇;;中国沿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其成因分析[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荣宝;陈美招;;耕地非农化流转与决策研究进展综述[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教燎;土地政策传导机制与路径的分析与仿真[D];南昌大学;2010年

2 宫漫;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地资源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钰;陕甘宁生态脆弱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柴尚蕾;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相关性及套期保值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军华;塔里木河流域水权适时控制及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8 阿如旱;近50a京津风沙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杜雄;华北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适度开发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杨杨;土地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金存;基于数据挖掘的指数化投资组合优化的比较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2 马永伟;大连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郭涛;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湖北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张海波;利用指数跟踪方法构建指数套利现货组合[D];厦门大学;2008年

5 王玲;指数跟踪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朱幼垓;厦门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鄢然;哈尔滨所辖市县耕地利用经济效益时空分布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方庆松;基于聚类选股的上证50指数跟踪遗传算法优化模型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9 冯晓利;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耕地综合效益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孙晶;基于跟踪误差的指数化投资组合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全林,孙坤,王继和;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原因与治理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2 陈东景,徐中民;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3 罗雨泽;;我国FDI、经济增长与国内投资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方法(1979~2004)[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4 周连第;胡艳霞;严茂超;董孝斌;吴志强;魏长山;;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北京密云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5 熊鹰,王克林,吕辉红,许联芳;湖南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6 李香云,王立新,章予舒,张红旗;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7 刘彦随,Jay Gao;陕北长城沿线地区土地退化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8 李海涛,廖迎春,严茂超,胡聃;新疆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及其可持续性评估[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9 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1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王继和,贺访印;民勤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J];草业科学;2005年11期

2 张利明;;民勤绿洲生态整治的若干建议[J];中国林业;2006年16期

3 柴成武;徐先英;王方琳;;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荒漠化影响因素趋势预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4期

4 杨春利;白永平;;干旱地区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的评估——以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年05期

5 岳东霞;杜军;巩杰;降同昌;张佳静;郭建军;熊友才;;民勤绿洲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回归分析[J];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6 ;治理沙漠 改善环境[J];中国水土保持;1991年03期

7 刘韶斌;刘进琪;;民勤绿洲衰变成因及保护对策[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赵生龙;张建东;;民勤绿洲荒漠化动态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9 蒲卫晖;;甘肃民勤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05期

10 柴成武;赵明;徐向中;贺访印;尉秋实;;民勤绿洲沙地系统特征及“退耕”建议[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颉耀文;王乃昂;陈发虎;;历史时期民勤绿洲空间分布重建[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尚清芳;张建明;米丽娜;王积锋;;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的能值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3 李宗礼;冯起;康国玺;沈清林;;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水与生态问题的关键对策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石惠春;赵勇;;基于CVM的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石惠春;杨二俊;;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系统服务恢复价值评估——以民勤绿洲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孙月;毛晓敏;康绍忠;;民勤绿洲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中源汇项分析与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7 石惠春;王芳;;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锦春;赵明;汪杰;;民勤绿洲边缘区防护林带根系分布特征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德民 通讯员 程瑛;民勤绿洲生态有所好转[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贾莉丽;拯救民勤绿洲要从生态移民开始[N];西部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辉 本报通讯员 王晓雷 骆宁;我们能否坚守住民勤绿洲[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周小平 记者 马三成;武威军民让“民勤绿洲”悄然延伸[N];解放军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倩;采取有力措施保住民勤绿洲[N];甘肃日报;2007年

6 周戡;合理用水 科学治沙 拯救民勤绿洲[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7 周戡;科学用水治沙拯救民勤绿洲[N];西部时报;2007年

8 贾莉丽;亚洲最大沙漠水库节水工程在甘肃开建[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张强;民勤绿洲 生态退化实堪忧[N];中国气象报;2005年

10 记者 宋振峰 通讯员 卢一湖;为民勤绿洲送去滔滔黄河水[N];甘肃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秀梅;民勤绿洲农村社区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井学辉;民勤绿洲景观格局与动态及荒漠化成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3 徐兰香;水权理论在民勤绿洲沙漠化地区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郑庆钟;民勤绿洲边缘沙漠化治理与水环境驱动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5 杨雪菲;民勤绿洲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奎俊;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生态需水与措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7 王诗琪;沙患与水荒中的生存—民勤绿洲区农户生计状况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荷;民勤绿洲水资源供需分析及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韩林;环境变化对民勤绿洲边缘区农村家庭生计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10 周鲲鹏;民勤绿洲边缘区基于节水的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17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717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