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岩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与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08 15:31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变化 + 土壤有机碳 ; 参考:《生态学杂志》2017年09期


【摘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是当今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组分及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土壤CO_2,进而控制岩溶地质过程的碳汇效应。本文综述了岩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与岩溶地质过程的影响,阐明了岩溶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影响的过程与机理,土地利用变化对岩溶地质过程影响的土壤CO_2浓度调控机制、水循环影响及无机酸干扰等影响机制。提出了土壤固碳的团聚体归宿和分配,团聚体物理保护机制及钙的化学稳定机制是当前岩溶土壤有机碳深化的方向;土壤CO_2、水循环和无机酸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以何种关系共同影响岩溶碳汇强度;水生光合作用利用DIC形成的稳定有机质与DIC、AOC通量的关系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理是岩溶碳循环前沿领域;而石漠化治理对岩溶碳循环的影响及相关固碳增汇技术的研究是需要重视的工作。
[Abstract]:The impact of land use change on the carbon cycle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s a hot topic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and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ffects the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hus affecting soil CO _ 2, and then controlling the carbon sink effect of karst geological 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karst geological process in karst area is summarized, and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land use change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its components in karst area are expounded.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on karst geological processes include soil CO2 concentration regulation mechanism, water cycle effect and inorganic acid interference mechanis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aggregate fate and distribution of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phys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aggregate and the chemical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calcium are the direction of deepening organic carbon in karst soil. Soil CO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cycle and inorganic acid in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change affects the intensity of karst carbon s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ble organic matter formed by water photosynthesis and DIC-AOC flux and its response mechanism to land use change are the frontier of karst carbon cycle. The influence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on karst carbon cycle and the research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sequestration techniques are important work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603、2016YFC05026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584、41673129)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15]2111号) 贵州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5]7775号) 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科研启动项目(600204)资助
【分类号】:S15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2 ;我国著名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专家宋桂琴研究员谈:土地利用在水土保持中的地位[J];水土保持通报;1997年05期

3 赵文智,程国栋;人类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后果及其缓解对策[J];中国沙漠;2000年04期

4 田小海,邹社校;土地利用-作物生产系统模拟研究进展[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陈水森,黎夏,邹春洋;珠江口岸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基本特点[J];人民珠江;2001年05期

6 高俊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洪涝灾害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团胜;陕西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8 郭欢欢;李波;侯鹰;孙特生;;元胞自动机和多主体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9 申怀飞;侯刚;翟书梅;程昌甫;;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10 王毓瑚;我国历史上土地利用的若干经验教训[J];中国农业科学;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龙花楼;张献忠;王军;罗明;;长江上游地区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研究——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段飞舟;刘雪华;;岷江流域山区县的经济发展转型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马边县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贺一梅;杨子生;李云辉;杨宗文;张义琳;王云鹏;;金沙江上游高山高原区近40年来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5 柴敏;郭治兴;邓权权;;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估算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贺一梅;杨子生;李云辉;张义琳;王云鹏;;金沙江中游中山高原与干热河谷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云南宾川县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7 吕雄杰;陆文龙;宋治文;张昱;;GIS支持下的静海县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调查[A];中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学术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胡江玲;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温仲明;纸坊沟流域近百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4 王瑞燕;县域尺度环境脆弱性演变及其土地利用/覆盖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常春艳;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水资源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萍;遥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信息提取的决策树方法[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7 沈润平;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地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8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买凯乐;基于ALOS遥感影像的黄土丘陵区典型流域景观制图及格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2 程光大;基于分形的宁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3 代龙丽;基于现代农业的眉山市东坡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迪力夏提·阿卜杜萨拉木;基于SD和CLUE-S模型的且末绿洲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席庆;基于AnnAGNPS模型的中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氮磷营养盐输出影响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6 蒋观滔;基于SWAT模型的北洛河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沙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宋伟民;山区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王鹤融;长汀县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东;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养分流失控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10 卫建军;延安示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96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1996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