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针叶树种凋落物的热解研究
本文选题:凋落物 + 热分解 ; 参考:《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摘要】:分别对华山松、云南松、藏柏3种林下凋落物未分解层(L)、半分解层(F)、腐殖质层(H)进行了热重实验,计算和分析3种凋落物3个层次共9种样品的活化能、着火温度、燃烬温度等热解和燃烧参数,建立了相应的热解动力学方程。分析表明:3个层次的凋落物燃烧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L层F层H层,3种凋落物的燃烧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藏柏。
[Abstract]:The thermogravimetric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ree litter layers under Pinus huashanensis, Pinus yunnanensis and Cypress burgeonii. The activation energy and ignition temperature of 9 kinds of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in three litter layers, I. e., the undecomposable litter layer (LU), the semi-decomposable layer (FU) and humus layer (H). The kinetic equations of pyrolysis are established by pyrolysis and combustion parameters such as embers temp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combustibility of litter in three layers from strong to weak was in the order of strong to weak from strong to weak in F layer H layer of F layer of L layer: Pinus huashanensis, Pinus yunnanensis, and Sabina burgeana.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0180)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明章,于丹,郭继勋;凋落物层对东北羊草草原微环境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3年05期
2 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赵玉涛;;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叶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与碳、氮和磷释放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3 万猛;田大伦;樊巍;;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4 马红亮;刘维丽;高人;杨玉盛;孙杰;;凋落物与单宁酸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5 涂玉;尤业明;孙建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与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6 崔洋;汪思龙;于小军;颜绍馗;;森林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早期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7 汪思龙,陈楚莹;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的缓冲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2年04期
8 彭耀强;薛立;曹鹤;任向荣;梁丽丽;;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9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张剑;刘燕新;;杉木与阔叶树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6期
10 孙志虎;牟长城;张彦东;;地统计学方法在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估测中的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继勋;;植物凋落物研究概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殷秀琴;陈鹏;;小兴安岭人工云冷杉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华;张建利;喻理飞;卢红英;袁丛军;;草海流域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秀芹;千岛湖片段化生境中凋落物降解的差异及其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D];南京大学;2017年
2 梁德飞;凋落物质量、土壤动物和牛粪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4 王春阳;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7 潘辉;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肖以华;冰雪灾害导致的凋落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9 王意锟;不同杨树—农作物复合经营模式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紫金山栓皮栎林凋落物特性及其对土壤性状的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超;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及土壤层真菌群落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姜沛沛;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左巍;青海高寒区不同林分凋落物养分归还与碳固定[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孙双红;林隙大小对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层及土壤层酶活性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6 张素彦;凋落物的去除和添加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易志强;红壤退化恢复林地凋落物归还特征与土壤水源涵养功能评价[D];南昌工程学院;2017年
8 张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生产及其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9 樊小丽;南岭小坑植被变化对坡面水土流失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10 马红叶;铁核桃凋落物对受体植物生长与立地生境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37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37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