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植被类型和降雨量对沟谷地土壤水分和温度空间分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1 22:40

  本文选题:刺槐 + 柠条 ; 参考:《草地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土壤水分和温度作为反映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对土壤中各种生物化学过程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和降雨量梯度沟谷地土壤水分和温度0~500cm剖面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间沟谷地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草地沟灌木沟乔木沟,土壤温度表现为乔木沟草本沟灌木沟;这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对植物群落土壤的水分和温度产生分异影响。不同降雨梯度地区间沟谷地的土壤水分和温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土壤水分含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土壤水量表现为西河口沿河湾镰刀湾;土壤温度表现为镰刀湾西河口沿河湾;这表明降雨量差异可以对沟谷地的土壤水分和温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沟谷地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区降雨条件和植被类型的配置,这将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升。
[Abstract]: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as important indexes reflecting soil enviro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arious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 soil. In this paper, the 0~500cm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and rainfall gradient valley land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moisture and soil temperature among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P0.01).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shown as grassland ditch shrub ditch and soil temperature as Arbor ditch herbaceous ditch shrub ditch.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ife types of plants could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among different rainfall gradients (P0.01).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shown as sickle bay in the western estuary of the western estuary, and the soil temperature in the river along the estuary of the western estuary of the Kamakou B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rainfall ca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and temperature in gully land.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gully l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rainfall conditions and vegetation types, which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upgrad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
【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2101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5BAC01B03)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A314021402-17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60150)资助
【分类号】:S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从举,康慕谊,雷加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年04期

2 彭万杰;郭异礁;;虎峰镇土壤水分的动态及其随机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3 杨涛;宫辉力;李小娟;赵文吉;孟丹;;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年22期

4 徐联;申俊初;翟英涛;;影响土壤水分观测精确度的原因及观测注意事项探讨[J];贵州气象;2011年04期

5 高建华;胡振华;;土壤水分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1年03期

6 王安琪;施建成;宫辉力;解超;;降尺度土壤水分信息与植被生长参量的时空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S1期

7 胡伟;熊凌云;熊雄;胡新华;;自动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中的阈值确定[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2年03期

8 陆枫;胡志洪;胡毅恒;;土壤水分测定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2年23期

9 黄文杰;吕军;翟伶俐;魏晓奕;朱宝;;人工与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差异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14期

10 冯兆林;陈玲爱;;华北地区土壤水分问题——Ⅰ.土壤水的扩散机制及水在剖面中运动的限制[J];土壤学报;195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农气报表土壤水分记录审核软件[A];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的建设和应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薛龙琴;冶林茂;陈海波;师丽魁;;河南省自动土壤水分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除多;次仁多吉;边巴次仁;王彩云;;西藏中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姚付启;蔡焕杰;张振华;;烟台苹果园表层土壤水分与深层土壤水分转换关系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6 石庆兰;王一鸣;冯磊;;土壤水分测量中相位差检测算法的实验与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巫丽君;潘建梅;魏爱明;王秀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异常原因浅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海鹰;冶林茂;陈海波;;土壤水分研究进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9 黄奕龙;傅伯杰;陈利顶;;黄土丘陵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陈怀亮;徐祥德;刘玉洁;厉王f;邹春辉;翁永辉;;基于遥感和区域气候模式的土壤水分预报方法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班胜林;山西引进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王量迪 通讯员 陈瑜;我市建成两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宁波日报;2010年

3 王一;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3年

4 记者 宛霞 通讯员 赵志强;中国气象局将加强土壤水分观测[N];中国气象报;2009年

5 记者 王建忠;我国将布设1500套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N];中国气象报;2009年

6 实习记者 王宝军 通讯员 赵志强;全国建成7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7 张芳 仲维健;江苏启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记者 刘剑英;我省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大名投用[N];河北日报;2009年

9 邢开成 胡佳军;河北邯郸首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投入使用[N];粮油市场报;2009年

10 记者 田宜龙;6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建成[N];河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安琪;大尺度被动微波辐射计土壤水分降尺度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丙霞;黄土区典型灌草植被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其植被承载力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刘艳;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4 褚楠;基于状态—参数同步估计的土壤水分数据同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李陆生;山地旱作枣园细根分布格局及其土壤水分生态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张晨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7年

7 王改改;丘陵山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模拟[D];西南大学;2009年

8 刘伟;植被覆盖地表极化雷达土壤水分反演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5年

9 杨开宝;黄土丘陵区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燕东;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忠凯;土壤水分监控保障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苏欢;河南省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张洛丹;不同植被类型对陡坡地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白盛元;黄土土柱降雨特征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上官玉铎;负水头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和氮素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陈鲁燕;基于MODIS数据的榆林土壤水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常继钟;不同耕种方式对作物苗期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张磊;双面蒸发条件下沟岸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赵东发;基于IEM模型的双极化TerraSAR数据反演土壤水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10 武江涛;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50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50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