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施肥对棕壤铁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8 01:41

  本文选题:铁形态 + 土壤pH ; 参考:《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目的】利用沈阳农业大学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耕层土壤酸碱度(pH)、氧化还原电位(Eh)和有机质的影响,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总量和有效铁含量的变化以及与pH、Eh和有机质的关系。【方法】本文选取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N(氮肥)、NP(氮磷肥配施)、NPK(氮磷钾肥配施)、M(有机肥)、MN(有机肥与氮肥配施)、MNP(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NPK(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施)。在2014年大豆收获期,采集了不同施肥处理0—20 cm耕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pH、Eh、有机质含量以及游离态氧化铁、无定形氧化铁、亚铁和有效铁含量。【结果】与1979年原始土壤相比,所有处理土壤pH显著降低了0.6~1.4个单位。不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下降了11.5%,化肥处理有机质略有下降,而有机肥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所有处理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化肥有机肥配施增加幅度更大;与2014年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处理土壤pH最低,而氮肥配施磷、钾和有机肥中的一种或几种pH又有所上升,其中配施有机肥效果最明显;施用化肥处理土壤Eh增加,而施用有机肥处理Eh则下降。施用化肥土壤游离态氧化铁和有效铁含量增加,亚铁含量下降,而施用有机肥土壤游离态氧化铁降低,亚铁总量及有效铁含量增加。【结论】经过长期耕作和施肥,土壤pH显著下降,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长期不施肥土壤有机质显著下降。施用氮肥土壤酸化趋势明显,磷、钾和有机肥配施能够缓解氮肥引起的酸化现象。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氧化态铁向还原态铁转化,更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效性铁的含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soil pH, redox potential (Eh) and organic matter in brown soi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to explore the free ferric oxide in soil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conditions. Amorphous iron oxide, The changes of total amount of ferrous and available iron cont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H and organic matter.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 was selected as CK (no fertilizer) N (N fertilizer) NP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 combined application) and NPK (organic fertilizer) (organic fertilizer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MN (organic fertilizer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MNP (organic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N P fertilizer) MNPK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N P K fertilizer). During the harvest of soybean in 2014, soil samples of 0-20 cm topsoil layer with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pH valu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free ferric oxide and amorphous iron oxide were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oil in 1979, the pH value of all treatments decreased by 0.6 ~ 1.4 units. Soil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by 11.5% withou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slightly decreased by chemical fertilizer treatment, 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organic fertilize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er treatment in 2014, the soil pH of N fertilizer treatment was the lowest, while tha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combined with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one or several pH of organic fertilizer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at of no fertilizer treatment in 2014, the available iron content of all treatme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oil pH value of N fertiliz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in 2014. The effect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was the most obvious, and the Eh of soil treated with chemical fertilizer increased, but the Eh of organic fertilizer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free iron oxide and available iron i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oil in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 of ferrous oxide in organic fertilizer soil decreased, the total amount of ferrous oxide and available iron content increased. [conclusion] after long-term cultivation and fertiliza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ferrous oxide a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iron in organic fertilizer soil increased. The soil pH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available iron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oil organic matter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out fertilization for a long time. The acidification trend of soil was obvious when applying nitrogen fertilizer, and the acidification phenomenon caused by nitrogen fertilizer could be alleviated b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hosphorus, potassium and organic fertilizer.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dox potential of soil,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xidized iron to reductive iron, and to the increase of available iron content in soil.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玉米营养与施肥科学观测实验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1940)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开放基金(2014-02)资助
【分类号】:S1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飞;杨艳芳;王娅娅;刘文静;张平究;;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铁形态变化[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10期

2 张蕾;尹力初;易亚男;高德才;王泽浩;;红壤性水稻土Eh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4年05期

3 孟红旗;刘景;徐明岗;吕家珑;周宝库;彭畅;石孝均;黄庆海;王伯仁;;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耕层土壤的pH演变[J];土壤学报;2013年06期

4 郎春燕;林龙飞;魏建军;张鑫;;成都某地稻田水—土界面上铁形态的时空分布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10期

5 孟红旗;吕家珑;徐明岗;蔡泽江;王伯仁;;有机肥的碱度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5期

6 文星;吴海勇;刘琼峰;李明德;;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7 张晓玲;;土壤酸化成因与改良管理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8 潘晓峰;阎百兴;祝惠;王莉霞;;三江平原水田灌溉-排水过程中铁形态变化及输出贡献[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5期

9 李燕婷,白灯莎·买买提艾力,张福锁,江荣风,毛达如;酸性根际肥对石灰性土壤pH和铁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年03期

10 徐德福,黎成厚;氧化铁和有机质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红旗;长期施肥农田的土壤酸化特征与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永春;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酸化作用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丹;不同植茶年限名山茶园土壤铁的分布特征及其有效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2 孙好;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肥力及作物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贤;赵梦霖;;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改良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年35期

2 周晶;姜昕;马鸣超;赵百锁;李俊;;长期施氮对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年06期

3 刘永红;倪中应;谢国雄;徐立军;钟林炳;马立强;;浙西北丘陵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年06期

4 周佳;赵天钟;赵敬坤;文绍明;陈松柏;张宁;;不同调酸剂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J];南方农业;2016年21期

5 邱婷;张屹;肖姬玲;魏林;梁志怀;;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6年10期

6 YAN Baixing;GUAN Jiunian;Vladimir SHESTERKIN;ZHU Hui;;Variations of Dissolved Iron in the Amur River During an Extreme Flood Event in 2013[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6年05期

7 杨歆歆;赵庚星;李涛;万广华;李萍;;山东省土壤酸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8 胡明芳;;长期施肥下鄱阳湖区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演变[J];土壤通报;2016年05期

9 高昊辰;;海南省澄迈县耕地养分状况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年08期

10 O@国涵;王毅;徐大兵;赵书军;谭军;彭五星;;不同施肥结构对酸性黄棕壤修复效果研究[J];土壤;201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继福;秸秆还田供钾效果与调控土壤供钾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Z;不同施肥模式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邓晓栋;基于Android平台的温室大棚环境因子远程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海南大学;2015年

3 常娟;生物有机肥对荒漠区日光温室延后栽培葡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4 林涵;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酸度变化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5 孙云保;控释氮肥定位试验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文婧;攀枝花烟区肥料资源供需平衡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产质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依洪涛;有机物料与无机肥料配施条件下退化黑土肥力提升及碳库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祖丽胡玛尔·赛买提;苦豆子沤肥养分含量分析及其生物有效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9 孙惠娟;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10 郭洁;有机物料对酿酒葡萄园土壤改良培肥效应及合理施用技术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真;杨艳芳;孔令柱;刘爽;刘文静;司红君;张平究;;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量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年06期

2 刘文静;张平究;董国政;孔令柱;郑真;司红君;;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磷素组分特征变化[J];生态学报;2014年10期

3 常同举;崔孝强;阮震;赵秀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紫色水稻土重金属含量及有效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4年06期

4 孔令柱;刘爽;郑真;崔宏;彭江;张平究;;不同退耕年限下安庆沿江湿地土壤氮、磷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1期

5 孙文广;甘卓亭;孙志高;李丽丽;孙景宽;孙万龙;牟晓杰;王玲玲;;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Fe和Mn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3年11期

6 郎春燕;林龙飞;魏建军;张鑫;;成都某地稻田水—土界面上铁形态的时空分布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10期

7 金鑫;蔡林运;李刚华;侯朋福;王绍华;;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氧化还原物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3年05期

8 杨艳芳;孟向东;张平究;;不同退耕年限条件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3期

9 孟红旗;吕家珑;徐明岗;蔡泽江;王伯仁;;有机肥的碱度及其减缓土壤酸化的机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5期

10 姜军;徐仁扣;潘经健;闻晨晨;;宜兴乌栅土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pH与Eh的动态变化及原因初探[J];土壤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巧霞;温室栽培土壤硝酸盐累积的水、热、氮耦合效应及其神经网络预测[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会民;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钾素演变特征及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谭海燕;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漂洗土壤铁元素转化迁移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何霞;铁锰对茶叶品质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竹娟;蒙顶山茶园土壤基本化学特性及氮素矿化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4 杨义;重庆水稻土剖面胶膜中铁锰形态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范晓云;旱稻缺铁黄化的成因探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修冲;谭允阳;陈天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1983年06期

2 王根林,李玉梅,李忠库,田秀平;长期定位试验下土壤中微量元素研究进展[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宗衡 ,罗亦云;氮磷钾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初报[J];土壤肥料;1981年02期

4 周修冲,谭允阳,陈天生;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初报[J];土壤肥料;1984年03期

5 汪寅虎;刘德本;顾永明;周德兴;姜素珍;;从长期定位试验看青紫泥类型土壤施肥效应和肥力变化[J];上海农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6 傅高明,李纯忠;土壤肥料的长期定位试验[J];世界农业;1989年12期

7 戴茨华,王劲松;从长期定位试验论红壤施磷的效应[J];土壤肥料;2002年02期

8 吴建富,陈素珍,施翔,卢志红,戴红波,肖青亮;水稻长期定位试验软件分析结果[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05期

9 党廷辉,高长青,彭琳,李玉山;长武旱塬轮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1期

10 李冬梅;;瘠薄土壤种植玉米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戴茨华;王劲松;;从长期定位试验论红壤施磷的效应[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郝明德;樊军;党延辉;郭胜利;;黄土高原旱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氮磷化肥利用率与硝态氮累积[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段建南;李旭霖;王改兰;武冬梅;;砖窑沟试验区土壤-作物系统氮素特征与管理[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周宝库;张喜林;高中超;马星竹;魏丹;迟凤琴;;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肥力变化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杏梅;吴建军;徐建明;;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的时序变化[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冯金莲 胡志杰 贾凤霞;依托科研优势 推广科技成果[N];石家庄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悦;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及其与氮指标的关系[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赵云英;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水肥效应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沈小燕;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4 徐玲;长期不合理施肥造成的退化稻田土壤肥力特征及其修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6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76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