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不同植被复垦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本文选题:PCR-DGGE + 复垦矿区 ; 参考:《环境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以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区为研究对象,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复垦植被(榆树、落叶松、杏树、云杉和刺槐)及复垦年限(15年和20年)对土壤细菌的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垦20年组,榆树最高,杏树最低,其余3个植被无显著差异;复垦15年组,云杉显著高于刺槐;刺槐随复垦年限延长,其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增高,而云杉却反之.相似性系数分析、聚类分析和PCA均显示,相同复垦年限的土样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多样性指数和土壤pH显著正相关.优势和差异条带测序鉴定出Nitrospira、Sphingomonas、Arthrobacter、Brachybacterium、Rhizobium以及Mesorhizobium等或参与氮循环、或降解多环芳烃及杂环有机物的细菌属.本研究说明榆树和云杉有利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恢复;复垦区土壤的优势菌群多为有利于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肥力恢复的功能细菌属.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claimed vegetation (elm, larch, apricot, spruce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and their reclamation years (15 and 20 years) on soil bacteria were analyzed by PCR-DGGE. The results of bacterial diversity analysis in soil showed that elm was the highest, apricot was the lowest, and the other three veget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pru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Robinia pseudoacacia in reclaimed 15 years, and Robinia pseudoacacia was extended with the years of reclamation.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le spruce did not.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and PCA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y of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soil samples with the same reclamation years was high.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acterial diversity index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pH. The dominant and differential bands of Sphingomonas arthrobacter Brachybacterium Brachybacter Rhizobium and Mesorhizobium were identified by sequencing, and the genera of bacteria involved in nitrogen cycling or 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heterocyclic organ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m and spruce were beneficial to the restoration of soil bacterial diversity, and that the dominant flora of soil in reclamation area was the functional bacteria genus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530,31400684) 山西省基础研究项目(2014021030-3) 山西大学引进人才建设项目(206533801001)
【分类号】:S1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传坤,莫明和,张克勤;固相微萃取-气质法测定土壤挥发性抑菌物质[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5期
2 周晓梅;赵丹红;;松嫩平原不同生境土壤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刘玲;杨殿林;王生荣;赵建宁;李刚;娜布其;娜日苏;;转Bt基因玉米种植对土壤细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4 马亚敏;;一种降解农药和致癌物的土壤细菌[J];生物技术通报;1985年09期
5 王敬国;从两类不同培养基上分离的土壤细菌的特征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S1期
6 朱南文,闵航,陈美慈;施用甲胺磷的土壤细菌变化效应和耐受菌的分离与鉴定[J];土壤通报;1999年01期
7 龙昊知;孙丽坤;刘光t;伍修锟;台喜生;王艺霖;刘永俊;冯虎元;;青藏公路对其邻近土壤细菌丰度影响的研究[J];冰川冻土;2014年01期
8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多点接种方法计数土壤细菌生理类群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1年04期
9 胡元森;李翠香;孙富林;吴坤;贾新成;;不同培养基组合提高土壤细菌可培养性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7年05期
10 陈香碧;苏以荣;何寻阳;魏文学;魏亚伟;代晓燕;;喀斯特原生土壤与退化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萍;方呈祥;彭方;;北极地区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申聪聪;熊金波;张华勇;冯有智;林先贵;李新宇;梁文举;褚海燕;;土壤pH驱动长白山细菌群落的空间分布[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林育德;胡学文;邱志郁;;亚热带低海拔潮湿天然阔叶林和针叶人工林土壤细菌族群之比较[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曾军;褚海燕;林先贵;;内蒙古典型草地土壤细菌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周志峰;;污水灌溉对土壤细菌及氮循环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A];第五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小龙;英国首张土壤细菌分布图绘制完成[N];科技日报;2011年
2 王俊鸣;碳60对土壤细菌有负面影响[N];科技日报;2005年
3 晓艳;高效抗癌因子来自土壤细菌[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苟燕妮;放牧绵羊对陇东草原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陈邦;三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麦田土壤细菌的影响及对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的调节[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文涛;沼液对土壤改良作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阎冰;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 rDNA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杰;长期施肥对黑土肥力及细菌和古菌群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洪;横断山北部高山区土壤细菌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田晓X;三峡库区两种森林中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关系[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袁博;外源木质纤维素诱导下的土壤细菌菌群结构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5 魏松林;抗生素污染土壤细菌生态学及其耐药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6 朱雪梅;若尔盖高原亚高山草甸土壤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7 刘玮琦;保护地土壤细菌和古菌群落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8 孙怀博;青藏高原阿里地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分布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9 李二琴;氮沉降背景下不同碳输入方式对温带草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王娟;不同耕作方式对草莓土壤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6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7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