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山地不同植物篱配置模式下的减流减沙效益对比
本文选题:喀斯特 + 植物篱 ; 参考:《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摘要】:以朝营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法,研究不同植物篱配置模式下的减流减沙效益,径流小区包括:黑麦草、黑麦草+白三叶、白三叶、鸭茅+榛子、鸭茅+金荞麦+木通等5种植物篱模式,并与对照小区玉米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在喀斯特高原山地各植物篱措施均具有较好的减流减沙效果,相比之下鸭茅+金荞麦+木通三行植物组合模式效果最显著;(2)各小区径流及泥沙流失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白三叶、黑麦草、鸭茅+榛子、黑麦草+白三叶、鸭茅+金荞麦+木通三行植物篱;(3)与对照组相比,组合植物篱模式(鸭茅+金荞麦+木通,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榛子)减流减沙效果优于单一植物篱模式(黑麦草,白三叶).
[Abstract]:Using Chaoying small watershed as the study area, using standard runoff plot method, the benefit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reduction under different hedgerow allocation models were studied. The runoff plots included ryegrass, white clover, and hazelnut. There were 5 hedgerow patterns in Dactuca arundinacea and buckwheat,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n field in the control p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all the hedgerow measures in karst plateau had better effect of reducing flow and sediment. In contrast, the effect of the three plant combination models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2) the order of runoff and sediment loss in each plot was: White clover, ryegrass, duck fescue hazelnut, ryegrass white clover, (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bined hedgerow model (Astragalus arundinacea, ryegrass, white clover, hazelnut) was superior to the single hedgerow model (ryegrass, ryegrass). White clove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4]6007号) 西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XDJK2013C091) 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研创2015(35))
【分类号】:S15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久芹;梁音;曹龙熹;卢慧中;祝亚云;陈玲;;红壤坡耕地不同植物篱配置模式减流减沙效益对比[J];土壤;2015年02期
2 田潇;周运超;蔡先立;马礼平;刘晓芸;;坡耕地不同物种植物篱对面源污染物的拦截效率及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3 杨光檄;付宇文;;2000—2010年贵州省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04期
4 蔡雄飞;王玉宽;徐佩;任静;;我国南方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5 田野宏;屈远强;满秀玲;刘斌;张维江;于舒;;水土保持措施对黑土流失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6 郭甜;何丙辉;蒋先军;马云;吴咏;向明辉;谌芸;唐春霞;;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5期
7 黎建强;张洪江;程金花;王幸;吕文星;;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篱系统的土壤物理性质[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2期
8 吴玉红;蔡青年;林超文;黄晶晶;程序;;地埂植物篱对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10期
9 卜崇峰;蔡强国;袁再健;;湿润区坡地香根草植物篱农作措施对土壤侵蚀和养分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10 朱钟麟;卿明福;刘定辉;孙松国;曹均成;;蓑草根系特征及蓑草经济植物埂的水土保持功能[J];土壤学报;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民;黄靖轩;卢双舫;王永兴;薛海涛;李吉君;杨金秀;张亮;张宏;;我国不同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研究[J];海相油气地质;2017年02期
2 张庆轩;曲雪丽;;温度对原油四组分高压热解性能的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3 DING Kangle;MEI Ping;LUO Yue;;Pyrite-hydrocarbon Interaction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 Alternative Origin of H_2S and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6期
4 You-Lu Jiang;Lei Fang;Jing-Dong Liu;Hong-Jin Hu;Tian-Wu Xu;;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J];Petroleum Science;2016年04期
5 谢增业;李志生;国建英;张璐;董才源;;烃源岩和储层中沥青形成演化实验模拟及其意义[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8期
6 谢增业;李志生;魏国齐;李剑;王东良;王志宏;董才源;;腐泥型干酪根热降解成气潜力及裂解气判识的实验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年06期
7 王自翔;王永莉;吴保祥;孙则朋;汪亘;徐亮;朱深圳;孙丽娜;;川西北低成熟沥青产气特征及生烃动力学应用[J];石油学报;2016年03期
8 汪健;黄文辉;傅迷;;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碳酸盐岩有机质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9 马安来;金之钧;刘金钟;;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深层油气赋存相态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6期
10 杨珊;廖泽文;刘虎;程斌;徐建兵;;渝东漆辽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及残余干酪根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马永生;郭彤楼;周国源;;四川盆地高含H_2S天然气的分布与TSR成因证据[J];地质学报;2006年08期
2 田辉;王招明;肖中尧;李贤庆;肖贤明;;原油裂解成气动力学模拟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6年15期
3 耿新华;耿安松;熊永强;刘金钟;张海祖;赵青芳;;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热解动力学研究:气液态产物演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6年05期
4 赵文智;王兆云;张水昌;王红军;王云鹏;;油裂解生气是海相气源灶高效成气的重要途径[J];科学通报;2006年05期
5 张海祖;耿安松;熊永强;王铜山;刘金钟;;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6年02期
6 谢增业;李剑;单秀琴;张林;高嘉玉;;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气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效率[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6期
7 胡国艺,肖中尧,罗霞,李志生,李剑,孙庆武,王春怡;两种裂解气中轻烃组成差异性及其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5年09期
8 赵文智,王兆云,何海清,张铭杰,王红军,王云鹏,秦勇;中国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成气机理[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07期
9 谢增业,田世澄,魏国齐,李剑,张林,杨威;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年03期
10 于林平,潘长春,刘金钟,傅家谟;氧化作用对气态烃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地球化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阳兵;;喀斯特小流域复杂景观中水质状况[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2 卢永飞;喻理飞;勾伟;;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小气候变化特征[J];林业实用技术;2014年07期
3 杨瑞;喻理飞;谢双喜;;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圆叶乌桕种群特征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09年10期
4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长慧;周忠发;;喀斯特高原山区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志强;贵州花江峡谷示范区山绿人富[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黎;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的生态效应规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鹏;喀斯特地区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与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防治[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7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9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