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特征
本文选题:土壤动物学 + 人工林 ; 参考:《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解典型人工林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特征,于2013年5月、7月、9月和11月中旬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的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yroboides人工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人工林和次生林4种林型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跳虫1 496头,隶属于11科。各林型凋落物层跳虫个体密度与类群数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跳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均以柳杉林最高,分别为768头和11科,以次生林最低,分别为86头和6科。各林型均以长角蚍兆科Entomobryidae,等节蚍兆科Isotomidae和圆蚍兆科Sminthuridae为优势类群,其个体数所占比例均在82%以上。研究显示,各林型凋落物层跳虫密度和类群数并不与凋落物蓄积量一致,说明凋落物蓄积量对跳虫密度及类群数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相似性分析显示,除柳杉和楠木相似性系数在7月达最高外,不同林分间相似性系数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7月。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itter layer jumper in typical plantations, the Phoebe zhennan plantation and Metasequoia glyptosyroboides plantation were studied in May, July, September and November, 2013.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litterfall layer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plantation and secondary forest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 496 individuals belonging to 11 families were captured in the experiment. There was a similar trend between individual density and group number in the litter layer of forest type, among which, the individual number and group number were the highest, 768 and 11 families, respectively, and the lowest in secondary forest, 86 and 6 families,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groups of forest types were Entomobryidaeae, Isotomidae and Sminthuridae. The percentage of individuals was over 8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litter specie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litter volum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litter volume had no decisive effect on the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the similar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species. Except for the highest similarity coefficient of Cryptomeria fortunei and Phyllostachys annua in July, the highest value of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mong different stands appeared in September, and the minimum value appeared in May and July,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00457)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3ZA0258) 四川省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资助项目(JGYQ2015012)
【分类号】:S7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金兆,刘建军,朱清科,吴钦孝;森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2 李雪峰;韩士杰;胡艳玲;赵玉涛;;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叶凋落物中有机物分解与碳、氮和磷释放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3 万猛;田大伦;樊巍;;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其动态[J];生态学报;2009年05期
4 刘桂霞;王谦谦;张丹丹;;凋落物和覆土对防风种子萌发及早期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0年02期
5 马红亮;刘维丽;高人;杨玉盛;孙杰;;凋落物与单宁酸对森林土壤无机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1期
6 涂玉;尤业明;孙建新;;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地表凋落物与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其活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9期
7 罗新萍;;云南泸水5种生态公益林凋落物持水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崔洋;汪思龙;于小军;颜绍馗;;森林土壤动物对凋落物早期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2年11期
9 汪思龙,陈楚莹;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的缓冲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1992年04期
10 彭耀强;薛立;曹鹤;任向荣;梁丽丽;;三种阔叶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继勋;;植物凋落物研究概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殷秀琴;陈鹏;;小兴安岭人工云冷杉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研究[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吴华;张建利;喻理飞;卢红英;袁丛军;;草海流域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源涵养能力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8分会场:环境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光升;华西雨屏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凋落物的生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2 王春阳;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姚健;喀斯特人工林凋落物特性及对土壤生态功能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静;凋落物对典型草原植被及土壤水分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潘辉;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肖以华;冰雪灾害导致的凋落物对亚热带森林土壤碳氮及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王意锟;不同杨树—农作物复合经营模式下凋落物分解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程煜;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恢复过程的群落及凋落物特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9 易志军;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婧;紫金山栓皮栎林凋落物特性及其对土壤性状的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超;杨东山十二度水自然保护区凋落物及土壤层真菌群落动态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刘诚诚;模拟氮沉降和凋落物组成对柳杉人工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4 姜沛沛;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乔灌草叶片与凋落物C、N、P化学计量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左巍;青海高寒区不同林分凋落物养分归还与碳固定[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孙双红;林隙大小对阔叶红松林凋落物层及土壤层酶活性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7 张素彦;凋落物的去除和添加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庆玲;黔中地区几种喀斯特次生林凋落物生态功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9 郭伟;川西亚高山植物层次调控对凋落物凋落与分解动态及苔藓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刘尚华;京西百花山区9种植物群落凋落物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98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09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