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8 08:03

  本文选题:马尾松人工林 + 间伐强度 ; 参考:《生态学杂志》2017年03期


【摘要】:以南京市溧水区林场间伐9年后的29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25%;中度间伐:45%;强度间伐:65%)对土壤3种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在总有机碳中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强度间伐显著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对间伐的响应与总有机碳规律一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在3种间伐强度下显著降低,表现为强度间伐弱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土壤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及易氧化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分别为30.83%~64.59%、10.40%~26.92%、3.61%~4.62%。3种间伐强度显著降低了土壤轻组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中度间伐显著降低了土壤颗粒有机碳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中度间伐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积累,且土壤有机碳稳定性高。
[Abstract]:Twenty-nine years old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 after 9 years of thinning in Lishui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control: 0; weak thinning: 25; moderate thinning: 45; intensity: 65%) on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derate thinnin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intensity thinning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oil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he response of soil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to thinning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law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he proportion of soil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light organic carbon and 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were 30.833% and 10.40% 10.40% respectively. The thinning intensity of soil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light group organic carbon and 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light group organic carbon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portion of soil 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but moderate thinn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soil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total organic carbon. Moderate thinning is beneficial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he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s high.
【作者单位】: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104075)资助
【分类号】:S7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云;邓湘雯;雷相东;赵仲辉;项文化;闫文德;;不同生长阶段马尾松生产力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2 张明;;岩性和土壤对黔中地区马尾松生长的影响[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3 张旭东,薛明华,许军;安徽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分配格局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3年01期

4 莫江明,郁梦德,孔国辉;鼎湖山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动态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7年04期

5 黄莉;吴福忠;杨万勤;宋会兴;陈良华;谭波;苟小林;李志萍;;炼山及遮阳网覆盖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年02期

6 王燕,戈峰,李镇宇;马尾松诱导化学物质变化的时空动态[J];生态学报;2001年08期

7 杨会侠;汪思龙;范冰;张伟东;韦翠娥;;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动态[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8期

8 杨青;张一;周志春;马雪红;刘伟宏;丰忠平;;异质低磷胁迫下马尾松家系根构型和磷效率的遗传变异[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12期

9 杜虎;宋同清;曾馥平;温远光;彭晚霞;;桂东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3年02期

10 黄承标,梁宏温;桂东南地区马尾松工程幼林郁闭过程的生态环境变化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志春;泰国峰;王章荣;陈天华;;马尾松制桨材材性的遗传变异及其改良的若干问题[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2 刘强;;杉木、马尾松和米槠人工林有机碳储量及垂直分布特征[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谌红辉;丁贵杰;许基煌;温恒辉;;马尾松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温佐吾;;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林分生长影响的定量分析与预测[A];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全国马尾松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协作组;王章荣;陈天华;;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的研究[A];林木遗传改良讨论会文集(杉木、马尾松等树种)[C];1991年

6 张义昌;刘凡弟;;马尾松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7 张明慧;;马尾松改良1.5代种子园营建技术与现状分析[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省林科院研究员 唐效蓉;抚育间伐马尾松 促长提质又增效[N];湖南科技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徐占升;农业专家传授种养技巧[N];福建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爱仙;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及生态恢复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2 谌红辉;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季孔庶;马尾松扦插繁殖与矿质营养的生理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1996年

4 杨青;马尾松感知异质低磷胁迫的根构型和磷效率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杨章旗;马尾松材性与产脂性状遗传改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黄家荣;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周志春;马尾松优质纸材选择及其生态遗传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0年

8 谢善高;广西马尾松采脂林综合经营技术及其产业化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刘青华;马尾松生长与材性的遗传变异、基因作用方式及环境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王霞;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效果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金珠;马尾松经营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2 简才源;马尾松幼苗水肥需求规律与定量调控方案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唐静;保留母树数对马尾松天然更新及群落结构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5年

4 陈婷敬;6个马尾松优良种源的生长及养分吸收[D];贵州大学;2015年

5 姚世雄;基于组件GIS的马尾松收获预估专家系统构建[D];贵州大学;2015年

6 陈广财;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影响因子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邓平;马尾松人工林植被生物量及碳密度特征[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郭挺;川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王燕;川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黄莉;炼山和遮阳网覆盖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动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06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06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