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ang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pH value and soil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fou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were selected from Zhuxi Town, Kaixian City, Chongq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order of slope cultivated land, (PG), plantation, (RG), wasteland, (HC) and fruit forest (JG), 3 10m 脳 10m plots were selected in each land use mode. "S" shape sampling was used in each sample plot, and 0~20cm soil sample was taken. Soil pH value was determined by soil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Organic matter,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oil pH under fou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artificial forest (24.99 卤2.34g/kg) was (19.71 卤1.89g/kg) barren grassland (13.72 卤1.79g/kg) sloping land (10.20 卤0.69g/kg), the highest soil pH value of sloping land was 7.19, and the lowest was 5.67.2) in the range of 0.55~1.38g/kg.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in pla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other three land use pattern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organic carb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 / N between four land use patterns. 3) the change trend of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was the same, and the range of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was between 0.41~0.59g/k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between fruit forest and artificial forest,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between two forest uses,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in the range of 3.73~21.43g/kg. 4) pH valu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The content of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ailable potassium,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phosphorus, total potassium,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alkali-hydrolyzed nitrogen, available phosphorus and available potassium.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doption of rational land use, fertilization, adjustment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of soil fertility and land productivity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攀枝花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科技支撑计划“城乡统筹区村镇建设与污染源控制关键技术与示范”(2013BAJ11B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表面反应对酸性土壤中硝化作用及硝化微生物的影响”(41271267)资助
【分类号】:S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琴;夏建国;;土地利用方式对川西低山区土壤腐殖质组成以及结合形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2 林杉;冯明磊;阮雷雷;胡荣桂;彭业轩;肖宏宇;卢兰;;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3 周脚根;尤冬梅;;基于关联规则的土壤重金属积累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4 齐仲正;加拿大利用航片测定土地利用方式[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5 贾亚男;袁道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贵州岩溶土壤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年06期
6 常美蓉;庞奖励;张彩云;朱美玲;;关中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影响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1期
7 陈铮;刘大林;邓波;张英俊;杨富裕;韩雪梅;;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螨的分布特征[J];草原与草坪;2010年03期
8 吴煜禾;张洪江;王伟;程金花;王冉;杜士才;吕文星;古德洪;;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与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朱霞;韩晓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10 兰登明,孟庆阁,李志恒;赤峰地区退化土地利用方式与生产力[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8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杉;胡荣桂;聂文婷;;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徐华勤;章家恩;冯丽芳;全国明;毛丹娟;孟磊;;微生物商对华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海春兴;赵烨;陈志凡;赵芳敏;;河北坝上东南端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可蚀性研究——以河北丰宁县大滩乡三道河为例[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吴祥云;张丹丹;李海燕;;辽西地区朝代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甄莉娜;张英俊;;农牧交错带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及剖面分布特征[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甄晓君;傅瓦利;贾红杰;段正锋;杜富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中梁山岩溶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李强;刘毅华;;低碳经济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思考[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仕吉;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及碳库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贾韦德;[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莹;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亮;藏东南地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何冬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结构及矿化特征[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张玉革;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潮棕壤营养元素剖面分布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讯;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和水分的动态变化[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洋;雅安上里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的吸附解析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李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超花;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水文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4 张宏;黄土沟壑区侵蚀劣地土壤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姜涛;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沙改土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6 祝滔;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7 宋敏;喀斯特峰丛洼地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空间异质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江淼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与降雨特性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9 宋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磷素肥力特征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李菁;陕北南泥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形态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5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4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