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雨强和植被覆盖度对坡地侵蚀产沙影响强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1 08:47
【摘要】:以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度为两个主要变量,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式,应用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分析研究了降雨强度和植被覆盖度这2个直接因素以及径流量和含沙量2个间接因素在坡地水力侵蚀产沙过程中的复合影响及影响权重,结论如下:在单一要素的拟合分析中,雨强和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大,植被覆盖度与含沙量的关系最明显。由此推得,雨强对径流量的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对产沙量的影响大于雨强;复合相关性拟合显示,产沙量与径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显著,含沙量对产沙量的影响大于径流量的影响,雨强对产沙量的影响大于植被覆盖度;4个分析因素中,对坡地侵蚀产沙影响权重最大的是径流量,2个直接因素中以雨强的影响权重最大。由此提出,在坡地侵蚀产沙的控制实践中,应在坡面水利工程控制坡面径流的基础上,发挥植被覆盖度的作用。
[Abstract]:Taking rainfall intensity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as two main variables, the experiment method of artificial simulated rainfall was adopted, and the linear and nonlinear calculation method was used. Two direct factors, rainfall intensity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as well as two indirect factors, runoff and sediment content,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n the proces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slope l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the fitting analysis of single fact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ainfall intensity and runoff is the greates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sediment content is the most obvio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rain intensity on runoff is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age on sediment yiel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rain intens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yield and runoff and sediment content is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n sediment yiel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runoff, and the effect of rain intensity on sediment yiel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vegetation coverage. Runoff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ediment yield in sloping land, and the rain intens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mong the two direct factors. Therefore, in the practice of controlling slope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age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ling slope runoff by slop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大学土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221)~~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雁;刘蜀鄂;雷琳;;洱海流域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与变化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1年06期

2 陈首彬;赫晓慧;王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湟水河含沙量的影响[J];人民长江;2013年19期

3 瞿瑛;刘素红;谢云;;植被覆盖度计算机模拟模型与参数敏感性分析[J];作物学报;2008年11期

4 班爱琴;钱育蓉;莫媛淇;杨楠;;用植被判定流程图法从数码照片中快速提取植被覆盖度[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5 夏青;尚润阳;;植被覆盖对土壤水蚀的影响评价[J];海河水利;2014年02期

6 罗志军;赵小敏;刘耀林;;基于遥感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7 罗伟祥;白立强;宋西德;刘天义;马志明;;不同覆盖度林地和草地的径流量与冲刷量[J];水土保持学报;1990年01期

8 路炳军;刘洪鹄;符素华;章文波;袁爱萍;;照相法结合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植被覆盖度精度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1期

9 章文波,刘宝元,吴敬东;小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快速测量方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6期

10 程圣东;李占斌;鲁克新;李鹏;张林红;;文安驿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异及其与地貌因子关系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登科;范建忠;王娟;;陕西近10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2 刘耀开;穆西晗;阎广建;;基于植被生长模型和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李鹏;李占斌;鲁克新;;黄土区草地土壤侵蚀产沙垂直变化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4 何建军;余晔;陈晋北;刘娜;赵素萍;;植被覆盖度数据对WRF模拟兰州地区气象场的影响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7第三届研究生年会[C];2011年

5 蔡强国;刘纪根;;流域侵蚀产沙模型与尺度转换研究[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6 李萌;白中科;文乐琴;潘健;;基于像元二分模型榆神府矿区植被覆盖度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唐政洪;蔡强国;李忠武;许峰;;侵蚀产沙模型及GIS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郭彦彪;李占斌;崔灵周;;黄土高原流域降雨侵蚀产沙规律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9 郑子成;吴发启;何淑勤;王昌全;李廷轩;夏建国;张锡洲;;坡耕地地表糙度及其作用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赵侠;陕西林草植被覆盖度持续提高[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2 记者 郭军 通讯员 卓静;遥感监测显示我省林草植被覆盖度持续增加[N];陕西日报;2011年

3 姚文艺 王玲玲;侵蚀产沙的动力-植被调控机制[N];中国水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魏霞;黄土高原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动力过程与调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建祥;近30年河龙区间侵蚀产沙时空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3 崔灵周;流域降雨侵蚀产沙与地貌形态特征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花利忠;基于AnnAGNPS模型的流域侵蚀产沙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5 边振;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秦富仓;黄土地区流域森林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侯建才;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示踪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杨具瑞;小流域侵蚀产沙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王志杰;延河流域植被与侵蚀产沙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冬小麦植被覆盖度估算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宋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植被覆盖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叶俊道;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与侵蚀产沙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4 刘前进;基于GIS的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研究——以晋西王家沟流域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纪根;坡耕地施加PAM降雨入渗产流及侵蚀产沙规律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6 廖义善;基于GIS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侵蚀产沙模拟及尺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建波;基于DEM的流域地貌形态特征量化及侵蚀产沙模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8 高文文;基于遥感和GIS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9 王丽;黄土坡地土壤氮磷流失人工降雨模拟实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10 霍云梅;覆盖度、雨强及坡度对城市典型草坪绿地坡面产沙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57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57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