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广西桂林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7 11:05
【摘要】:以桂林市农业科学院的大豆地、梨树地、甘蔗地为例,分析3个试验区土壤表层0~6cm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影响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关键因子,耕作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梨树地土壤含水量是三者之中最高,甘蔗地土壤含水量次之,大豆地土壤含水量最小;3个试验区在3种不同土壤水分状态下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属于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受降雨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制约,在不同条件下他们各自占有的权重不同;尽管不同的植被覆盖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干扰会影响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但是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区域相对稳定,表明土壤本身具有恢复其空间分布稳定性能力。
[Abstract]:Taking soybean field, pear field and sugarcane field of Gu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examples, the variation law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surface soil of 0~6cm in three experimental area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infall was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surface soil, and tillage methods also affected the change of soil water cont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pear field was the highest, and that of sugarcane field was the seco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in the three experimental areas under three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was of moderate spatial correlation, which was restricted by both rainfall and human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y have different weights; although different vegetation cover conditions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soil water content are relatively stable. It shows that the soil itself has the ability to restore the stability of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01230)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BA118098) 广西矿冶与环境科学实验中心和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项目(2014年)
【分类号】:S15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美婷;武红旗;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利用土壤的近红外光谱特征测定土壤含水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8期

2 洪重光;硫酸注射法快速测定土壤含水量[J];土壤通报;1960年02期

3 ;怎样测定土壤含水量[J];农田水利;1960年04期

4 孙福廷;电阻值法测土壤含水量[J];吉林水利;2002年07期

5 张成才,吴泽宁,余弘婧;遥感计算土壤含水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4年02期

6 左玉萍,贾志宽;土壤含水量对秸秆分解的影响及动态变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8 徐玉英;土壤含水量计算方法[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9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谭春英;李清翠;;苹果园土壤含水量测定取样点数目及插值方法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蔡焕杰;张晓杰;;土壤含水量合理取样数目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以烟台苹果园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二虎;仝文伟;鲁建立;霍继超;王娟;;暴雨过程对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春梅;左强;杨鹤松;;应用随机组合方法分析不同尺度表层土壤含水量合理取样数目[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3 武红旗;李美婷;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北疆典型盐渍土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匡亚红;陆桂华;吴志勇;;中国近60年模拟土壤含水量时空特征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5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基于遥感的农田土壤含水量面预报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邹洪涛;黄毅;张玉龙;孙占祥;;东北风沙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模式春播前土壤墒情变化的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7 顾静;;西安地区麦地不同降水年份土壤含水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素芳;马礼;;坝上高原林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王学军;李怀耿;崔少君;;土壤含水量监测与智能灌溉系统应用研究[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10 党修伍;周景春;张永芹;孔妲;张存岭;陈若礼;;0-50cm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永春;农田保墒是关键[N];沈阳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梅 实习生 颜薇;我省部分地区旱情持续[N];陕西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宁波;一场雨雪润了干渴运城[N];山西日报;2009年

4 记者 许怡平;全市旱情基本解除[N];安庆日报;2011年

5 杨建辉;华池伏旱加剧 45万亩大秋作物面临威胁[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赵颂;提供决策依据实现主动抗旱[N];贵阳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谢盼;河北:给土壤做“体检”[N];中国气象报;2013年

8 记者 王文辉;我省中西部地区面临春旱各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N];吉林日报;2009年

9 杨乃芬;小麦大抢救:河北邯郸旱情直击[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唐沙砂;专家提醒:“盲目抗旱”的危害更严重[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立权;雪被—农田土壤复合系统复杂性分析及水热互作效应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俊英;污灌土壤斥水性的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周萍;高光谱土壤成分信息的量化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煜;基于时域反射法土壤含水量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2 孙俊;基于环境一号卫星的那曲地区青藏铁路沿线区域土壤含水量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喻素芳;荒漠化地区土壤含水量遥感信息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薛辉;基于实测热红外光谱反演黄骅地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美婷;新疆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光谱特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6 韦佳;栾城农田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7 谢国兰;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含水量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8 任皓晨;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的遥感反演及在旱情监测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解迎革;土壤含水量的精确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祝倩;晋西北黄土区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87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187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