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地丹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价
[Abstract]:In this paper, Arc GIS 10.0 and In VEST soil conservation mode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types in Danjiang watershed of Qinling Mountains from 2000 to 2010, and to simulate the vari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land use in Qinling Mountains.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 change on soil erosion in watershed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arge proportion of bare land decreased by 90.18% (831.06 hm~2) in 2000-2010, mainly transferred to water area, the larg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d by 5 197.24 hm~2 (4.11%), and mainly flowed to shrubbery and towns, and the results of returning slop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grass showed initial results. Between 2000 and 2010,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watershed was more serious, with moderate erosion to intensity erosion, but there was a tendency to slow down the erosion in the period of 10 years. Larg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to shrub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soil erosion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land use type, in addition, the redu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o woodland and bare land area also plays a role in reducing soil erosion. When woodlands, shrubs and grasslands dominated by natural ecosystems are converted to cultivated land, The soil erosion intensity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3) the soil conservation function of ecosystem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actual soil conservation in the study area in 2010 was 5.35 脳 10 ~ (-8) ~ (8) 脳 10 ~ (-8) t, respectively, and the soil conservation amount per unit area of forest land and shrub was relatively stable, which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half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study area. The function of soil conservation was improved.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a certain area of woodland and to arran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lope land for forest and grass under artificial interven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soil erosion in Danjiang watershed of Qinling Mountains.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otection of available arable land.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环保部重点项目(STSN-05-27)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4309)~~
【分类号】: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崇法,丁树文,史志华,黄丽;城镇土壤侵蚀的特点与危害[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12期
2 王占礼;中国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及其危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3 周伏建;福建省土壤侵蚀与综合治理[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4期
4 雷阿林,唐克丽,王文龙;土壤侵蚀链概念的科学意义及其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5 杨存建,刘纪远,张增祥;重庆市土壤侵蚀与其背景的空间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6 杨胜天,朱启疆;人机交互式解译在大尺度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作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7 薛鲍;我校举办土壤侵蚀与生态重建国际学术研讨会[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8 曾大林,李智广;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工作的做法与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01期
9 黄炎和,林敬兰,陈明华,周伏建;福建省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模型的初步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10 李智广;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质量保证体系[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师利明;付红豆;师阳;;用卫星遥感影像信息资料分析评价公路沿线土壤侵蚀和植被现状的方法及应用[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谢婧;吴健生;王秀茹;郑茂坤;;深圳市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何伯干;;福建晋江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危害[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4 樊哲文;黄灵光;钱海燕;方豫;;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5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第二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研讨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蔡继清;任志勇;李迎春;;土壤侵蚀遥感快速调查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商榷[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马为民;张剑波;田卫堂;;纹理解译标志在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中的应用[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左中昌;吴志莲;何建华;;土壤侵蚀的调查结果给治理的启示[A];全国第一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卓慕宁;李定强;吴志峰;王继增;刘平;;广东省典型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及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10 黄毅;张玉龙;曹忠杰;高云彪;蔡景平;;辽宁省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观平;东莞土壤侵蚀59平方公里[N];东莞日报;2013年
2 记者 黄峰 通讯员 肖培青;土壤侵蚀快速调查与水土保持评估方法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黄河报;2007年
3 杨旋;土壤侵蚀:触目惊心的黑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郑北鹰;“长治”工程每年约减少土壤侵蚀2亿吨[N];光明日报;2005年
5 记者 杨亚非;轻点鼠标土壤侵蚀了然[N];人民长江报;2006年
6 记者 李力;我国年减少土壤侵蚀15亿吨[N];经济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锋德 李坤;辽宁全国首个完成高分辨率水土流失调查[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N];江西日报;2004年
9 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公报[N];辽宁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屈遐;水土保持不宜多家管理[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少辉;遥感影像融合在土壤侵蚀分析中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林惠花;典型区域土壤侵蚀的地理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4 华丽;“人—自然”耦合下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其防治区划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黄炎和;闽南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贾丽;基于CAESAR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庞国伟;人为作用对土壤侵蚀环境影响的定量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8 Md. Rejaur Rahman;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覆盖变换分析及土壤侵蚀风险评价的研究—从生态环境角度[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李俊杰;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贾俊姝;大通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侵蚀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小华;三峡库区土壤侵蚀的遥感监测及其环境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2 余芬;石台县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波;大别桐柏山区土壤侵蚀特征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4 程刚;济南市三川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与动态预测[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蕾;湖北省人类活动与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响应特征及分区预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6 代士良;康保县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明罡;毛竹林水土保持耕作体系下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汪涵;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演变[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梁治中;桃林口水库周边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动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任宗萍;区域土壤侵蚀动态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8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5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