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中国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09 08:36
【摘要】:[目的]通过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来评价我国农业生产污染状况,并据此对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提出建议。[方法]利用中国2006、2014年七大农区24省份统计数据,采用过剩氮和水盈余方法测算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及其污染风险。[结果]目前我国水资源总量能够承载农业生产总量,但其环境警报值不断向污染威胁临界值逼近,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农业生产对环境存在略微的污染风险;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农业生产严重超出环境承载力,污染风险最为严重。[结论]可适当增加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和华南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规模;加强汾渭平原和河套灌区的污染物质消减措施;强制实行甘肃新疆和黄淮海平原的生产总量控制与污染消减措施。同时,还可以从节水技术、减排技术、作物耕作制度、农牧循环体系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环境承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ollution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by measur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 China. [method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4 provinces in seven agricultural regions in China in 2006 and 2014,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ts pollution risk were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s of excess nitrogen and water surplus. [results] at present,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can carry the total amou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ut its environmental warning value is approaching to the critical value of pollution threat constantly,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most parts of South China is within the range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en-Wei Plain and Hetao Irrigation District has a slight risk of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Xinjiang and Huang-Huai Hai Plain of Gansu Province exceeds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seriously, and the pollution risk is the most serious. [conclusion] the scal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ortheast Plain,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most parts of South China can be increased appropriately, and the measures of pollution abatement in Fen-Wei Plain and Hetao Irrigation are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nforce total production control and pollution abatement measures in Xinjiang and Huanghuai Hai Plain, Gansu Provi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water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be improved from the aspects of water-saving technology,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crop farming system,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irculation system,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tc.
【作者单位】: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境目标约束下农户技术选择:个体行为与制度安排”(7127314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环境承载力、农业结构调整与化肥减量研究”(2015M581756)
【分类号】:X52;X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翔宇,梁郁华;邵阳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及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5年05期

2 龙平沅;周孝德;赵青松;刘晓辉;;水环境承载力特征及评价[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3 赵卫;刘景双;孔凡娥;;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述评[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1期

4 杨维;刘萍;郭海霞;;水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12期

5 王莉芳;陈春雪;;济南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5期

6 崔兴齐;孙文超;鱼京善;赵江萍;曹丹;;河南省近十年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S2期

7 蒋晓辉,黄强,惠泱河,薛小杰;陕西关中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8 李清龙,王路光,张焕祯,闫新兴;水环境承载力理论研究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9 张秀兰;赵彦红;;河北省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3期

10 李淑霞;王炳亮;;黄河宁夏段水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农业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马君梅;戚华珍;胡央群;;慈溪市地表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汪彦博;周培疆;王嵩峰;;中国华北地区缺水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4 梁雪强;梁棕;张谦;;南宁市水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的研究[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潘军峰;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2 高方述;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旋;天津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温鑫;基于IFMOP模型的四平市水环境承载力及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刘占良;青岛市重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权;武汉市东湖水污染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建兵;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及案例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颖;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祥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5 江明峰;呼和浩特市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艳玲;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长春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丁世刚;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钧婷;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的海南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9 贾磊;武汉城市圈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徐东川;大庆地区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5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