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特性

发布时间:2018-10-09 19:08
【摘要】: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Gannong No.3’)草地0~6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70.72%),真菌最少(0.18%),微生物总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大于撂荒地,且5年生苜蓿地微生物总数最多,是其他各种植年限的1.58~6.17倍,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除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之外,其余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在4月份。
[Abstract]: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quantity of alfalfa (Medicagosativa L.'Gannong No.3')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years in desert irrigation area were studied by fumigation and extrac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alfalfa in desert irrigated are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il microorganism was studied. The management of artificial grassland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itrogen and microorganism (bacteria, fungi, actinomycet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falfa planting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itrogen and microorganism (bacteria, fungi, actinomycet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itrogen,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showed an increasing-decreasing-increasing trend, the number of fungi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bacteria (70.72%), fungi were the least (0.18%), the total number of microbes and microbial biomas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abandoned lan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microbes in 5-year-old alfalfa field was the most, which was 1.58 ~ 6.17 times of other planting years,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Nitroge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s. The microbial biomass and quantity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dynamics, except the maximum value of soil fungi appeared in September, the other indexes all appeared in July, the minimum value was in April.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研究中心;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基金】:农业部行业专项子课题(201403048-8) 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国家自然基金(31460630,41163002)专项资助
【分类号】:S154.3;S54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猛蒙;刘艳;张蓉;黄文广;;苜蓿套种与单种对昆虫种群动态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3年06期

2 ;加拿大苜蓿灌溉[J];科技致富向导;2004年08期

3 李军;陈兵;李小芳;邵明安;程积民;;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旱区苜蓿草地水分生产潜力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彭继慧;吕琳琳;;关于种植苜蓿草改良沙化土壤的探讨[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年03期

5 任晶晶;李军;王学春;方新宇;;宁南半干旱与半干旱偏旱区苜蓿草地土壤水分与养分特征[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6 赵功强,赵萍,王秉龙,何俊彦;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播种出苗及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J];宁夏科技;2002年06期

7 秦嘉海,赵芸晨;苜蓿草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J];土壤通报;2004年06期

8 金兰淑;贾成楠;高湘骐;刘洋;;乙酸-乙酸钾缓冲溶液对苜蓿草吸收土壤中铬离子的影响研究[J];北方园艺;2012年17期

9 李军;陈兵;李小芳;程积民;郝明德;;黄土高原不同干旱类型区苜蓿草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效应[J];生态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文静;王振;韩清芳;任曾辉;闫明科;张鹏;贾志宽;杨宝平;;黄土高原人工苜蓿草地固碳效应评估[J];生态学报;2013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仁杰;毕云霞;;苜蓿高产栽培管理与加工调制[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卢英林;;快速干燥—苜蓿草增值的重要措施[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原崇德;王树兵;王进平;周永香;;苜蓿草种植利用的体会与建议[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4 高振生;马其东;洪绂曾;王培;;苜蓿草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探讨[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5 邓先德;温希斌;李树本;阎文斌;马海军;魏刚;;苜蓿草块不同添加量对奶牛产奶性能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6 邓先德;郭庆河;马海军;;饲喂苜蓿草块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7 侯敏;于林清;;影响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诸因素研究进展[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贺春贵;曹致中;吴劲锋;王森山;;中国苜蓿害虫研究的历史、成就及展望[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2苜蓿基础研究[C];2003年

9 卢欣石;王铁梅;;中国苜蓿92个地方品种资源秋眠性评定[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2苜蓿基础研究[C];2003年

10 卢英林;;快速干燥-苜蓿草增值的重要措施[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S03苜蓿栽培、加工与利用[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苜蓿草业迎来发展机遇[N];山西科技报;2001年

2 记者 王朝霞;我省高产优质苜蓿建设项目进展良好[N];甘肃日报;2013年

3 记者 李震宇 田鹏程 梁粝元;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在阿旗召开[N];赤峰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力澎;离不开的苜蓿[N];新农村商报;2014年

5 中国农业大学 刘少伯 石有龙 葛翔 刘诺;世界粮食与中国饲料业[N];中国畜牧报;2005年

6 江忠;苜蓿草产品价格上扬[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7 吕羡林邋吴天奎;八十七团苜蓿草产销两旺[N];中国特产报;2008年

8 连小芳;苜蓿病虫害影响宁夏草产业健康发展 建立草产业全面支撑体系势在必行[N];中国畜牧报;2004年

9 美国辛普劳草业公司中国代表处技术总监 李保军博士;苜蓿给美国种植业带来高产值[N];中国畜牧报;2004年

10 晓江;苜蓿草产品价格上扬已成定局[N];中国畜牧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南;黄土高原雨养农区不同时间尺度苜蓿草地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2 权文利;苜蓿应答干旱和盐胁迫的机理及MtPHD6基因的功能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2016年

3 钱珊珠;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苜蓿固定深层太阳能干燥过程仿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4 武自念;多叶苜蓿种质特性及其花药培养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李伟民;淮阴苜蓿耐热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6 刘玉良;抗蓟马苜蓿新品系抗性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庆锁;中国苜蓿产业化发展战略和主要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1999年

8 朝鲁孟其其格;混合草颗粒制粒技术及饲用价值评价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桂国;苜蓿玉米间作系统饲料生产潜力及其机理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涵;苜蓿茎秆剪切特性及切割参数的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如;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产量及土壤质量对氮磷肥施加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2 高文娟;苜蓿草地还田后土壤水肥及生物产量的动态特征[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杜芹;河北康保县苜蓿害虫及其天敌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洪建;陕西省苜蓿茎点霉叶斑病和黑斑病病原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景媛媛;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天祝高寒区土壤水热、杂草和甘农1号杂花苜蓿生长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翟晓朦;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秋眠类型苜蓿生理生化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刘莎莎;植物根际促生菌互作提高苜蓿抗盐碱能力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赵靖静;黄土高原西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苜蓿种植年限和轮作模式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9 蔡鹏元;不同除草剂对苜蓿田杂草的防效及苜蓿苗期安全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魏双霞;3个抗寒苜蓿新品系在甘南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60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260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4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