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降雪融化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5 16:48
【摘要】:秸秆覆盖条件下雪的融化过程是季节性冻融区融雪期坡面侵蚀防治和土壤墒情改善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决在春季融雪时出现大面积融雪径流而造成的侵蚀发生,以东北地区冬季垄作农田为试验地点,以6个水平的秸秆覆盖处理和留茬为研究对象,即裸地(S0)、0.5kg·m-2(S0.5)、1kg·m-2(S1.0)、1.5kg·m-2(S1.5)、2.5kg·m-2(S2.5)、3.5kg·m-2(S3.5)和留茬(SL),通过对耕地布设不同秸秆覆盖量,探究和分析秸秆覆盖量对降雪融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1.5在融雪初期最先发生融化,SL融雪速率峰值最大,融雪最后均为S2.5最先融通;融化过程中,高覆盖处理的S1.5、S2.5和S3.5融雪累积面积均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且始终高于低覆盖处理的S0、S0.5、S1.0,SL在融雪中期出现骤增,随后累积面积超过低覆盖处理;气温与融雪累积面积相关性较高,各处理表现为S2.5S3.5S1.5SLS0S1.0S0.5;反辐射与融雪速率相关性较高,表现为与高覆盖各处理的相关性在融雪前期较高,而与低覆盖各处理的相关性在融雪后期相对较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季节性冻融区冬春季土壤墒情诊断和灌溉提供合理技术参数与依据。
[Abstract]:The melting process of snow under straw mulching condi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lope erosion control and soil moisture improvement in seasonal freeze-thaw reg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rosion caused by large-scale snowmelt runoff during snow melting in spring, the winter ridge farmland in Northeast China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site, and six levels of straw mulch treatment and stubble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at is, bare land (S0). 0.5kg m-2 (S0.5), 1kg m-2 (S1.0), 1.5kg m-2 (S1.5), 2.5kg m-2 (S2.5), 3.5kg m-2 (S3.5) and stubble (SL), The effect of straw mulching on the melting process of snow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setting different straw mulching on cultivated 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1.5 melts first in the early stage of melting, the peak value of melting rate in SL is the largest, and S2.5 is the first to melt in the end. During melting process, the accumulative area of S1.5 / S2.5 and S3.5 in high mulching treatment increased slowly, and it was always higher than that of S0 / S0.5 / S1.0S1.0SL in low mulching treatment. Then the cumulative area exceeded the low coverage treatm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ir temperature and accumulated area of melting snow was high, and each treatment showed S2.5S3.5S1.5SLS0S1.0S0.5;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radiation and snowmelt rate was high, which was high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melting and higher in the later stage of snow melting.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asonable technical parameters and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soil moisture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irrigation in seasonal freeze-thaw region.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225)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4054)
【分类号】:S15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向前;张贺飞;钱益亮;;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小麦植株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差异[J];麦类作物学报;2016年01期

2 赵秀金;张志涛;张照录;马艳飞;吴忠东;;秸秆覆盖夏玉米田棵间蒸发变化规律[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5年12期

3 付强;李铁男;李天霄;崔嵩;;秸秆覆盖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5年06期

4 杨轩;谭广洋;沈禹颖;;秸秆还田对旱作冬小麦后茬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APSIM模拟[J];干旱区研究;2013年04期

5 郭玲鹏;李兰海;徐俊荣;白磊;李雪梅;;气温变化条件下融雪速率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同步观测试验[J];干旱区研究;2012年05期

6 范昊明;郭萍;武敏;周丽丽;;春季解冻期白浆土融雪侵蚀模拟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6期

7 郑秀清;陈军锋;邢述彦;孙明;杨军耀;;季节性冻融期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土壤冻融特性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3期

8 薛明霞;;不同地表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的冻融特征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2008年01期

9 贺军奇;吴普特;汪有科;;秸秆覆盖对桃树地植-土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J];节水灌溉;2007年05期

10 于晓蕾;吴普特;汪有科;张立强;员学锋;张吉祥;;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强;侯仁杰;刘东;李天霄;王子龙;;积雪覆盖条件下土壤液态含水率空间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2 穆鹏;周丽丽;马世伟;;农田秸秆覆盖条件下降雪融化过程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3 姚宝林;李光永;王峰;;冻融期灌水和覆盖对南疆棉田水热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07期

4 冯大光;范昊明;王铁良;;基于最优回归子集的土壤解冻期降雨侵蚀模拟试验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5 奥海玮;谢应忠;李永宏;马建乐;;APSIM模型对宁夏海原地区草田轮作系统的适应性[J];草地学报;2016年01期

6 伍根志;戴长雷;高宇;;非饱和冻土渗透系数测定装置分析与设计[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7 高双;贾燕锋;范昊明;李光南;;冻融作用下东北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6期

8 白巴特尔;郑和祥;任杰;张建成;赵春芝;张培智;;寒旱灌区冻融期冬小麦不同覆盖条件土壤温度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6期

9 时学双;李法虎;普布多吉;高建新;李永峰;曲珍;;秸秆覆盖对高海拔寒区土壤温度和春青稞生长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6年02期

10 张金珠;王振华;虎胆·吐马尔白;;秸秆覆盖对土柱垂直一维水分传输与蒸发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5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丽;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黄钢;;秋季玉米秸秆覆盖对丘陵旱地小麦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5年06期

2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李玮;陈欢;;砂姜黑土小麦根系性状与冠层光合对不同灌水方式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3 王健波;严昌荣;刘恩科;陈保青;张恒恒;;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2期

4 曲超;刘俊梅;胡昌录;丁茂;张树兰;;氮肥施用对旱地秸秆覆盖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02期

5 李艳;刘海军;黄冠华;;麦秸覆盖条件下土壤蒸发阻力及蒸发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6 高泽永;王一博;刘国华;刘明浩;罗京;印泾经;;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水分对不同高寒生态系统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4年04期

7 李静静;李从锋;李连禄;丁在松;赵明;;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年10期

8 母彩霞;张维江;;青铜峡灌区冬季储水灌溉越冬期土壤水分变化[J];人民黄河;2014年04期

9 张彦群;王建东;龚时宏;吴忠东;;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田间土壤蒸发的测定和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10 王增丽;冯浩;余坤;张春强;王缠军;;轮作条件下秸秆施用方式对农田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庆波;;浅谈东北山区中小河流春季融雪灾害的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年11期

2 路力勤;冬季施肥减少肥分损失的方法[J];新农业;1984年02期

3 柳泽正雄;刘峻山;;延长毒饵药效,防治林木鼠害[J];林业实用技术;1966年10期

4 赵求东;刘志辉;秦荣茂;佘永军;房世峰;陆智;;融雪模型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陈晓飞,田静,刘小洲,都洋;研究冻融侵蚀的融雪/积雪水量模型[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年06期

6 焦剑;谢云;林燕;赵登峰;;东北地区融雪期径流及产沙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7 庄毅璇;熊良时;徐俊荣;史志文;;能量平衡融雪模型在西天山的应用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8 张波;刘志辉;王慧;房世峰;;融雪期融雪水下渗分析及下渗率模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9 曹申义 ,王春耕;融雪塑膜 谁来开发[J];山西农业;2004年01期

10 陈文年;吴彦;吴宁;罗鹏;王乾;;融雪时间对大卫马先蒿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华;杨晓丹;张国平;赵琳娜;;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高青;林密;刘小兵;马纯强;李明;黄勇;;集热蓄能路面融雪化冰过程模块化构造[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先觉;;高速公路融雪除冰技术现状与解决方案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华;杨晓丹;张国平;赵琳娜;;2009年3月中旬新疆融雪型洪水气象成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胡文举;姜益强;姚杨;马最良;;桥面热力融雪模型的建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纪洪健;;冬季道路积雪和冰晶消除技术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睿;曹建华;鄂毅;;人民日报社卫星主站天线融雪除冰系统设计[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三等奖)[C];2014年

8 杨磊;邵化新;;浅谈氯化钙在堤防道路融雪中的应用[A];2014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傅华;肖继东;杨志华;李聪;沙依然;;库玛拉克河流域盛夏最大可能融雪雪量估算[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10 张亮;刘道平;钟栋梁;薛相美;李刚;;道路地热融雪化冰研究现状[A];第十三届全国热泵与系统节能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东亮;本市自主研发融雪屋亮相[N];北京日报;2012年

2 通讯员 廖志米;泽普县认真做好融雪性洪水防御工作[N];喀什日报(汉);2007年

3 张鸣岐;清融雪预案保出行安全[N];天津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丹邋董晓勋 李锐;融雪防冻全面有序展开[N];长江日报;2008年

5 记者 靳晓磊;三级预警应对冬季降雪[N];石家庄日报;2008年

6 记者 孙曦 通讯员 王东坡 江秀龙;融雪铲冰工作实现机械化[N];首都建设报;2008年

7 记者 张鸣岐 通讯员 张志顺;动员全市力量加快清雪进度 确保主干道路清除干净[N];天津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吴楠;全新理念开发双向环保融雪技术[N];中国交通报;2010年

9 陶晓波;新疆长传局为民航加装卫星天线融雪装置[N];人民邮电;2008年

10 记者 陈西艳;新区清融雪预案发布[N];滨海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慧宁;流体加热道路融雪系统温—湿耦合融雪模型及仿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华军;流体加热道路融雪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尉学勇;西藏高寒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太阳能融雪(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赵宏明;布置碳纤维发热线的混凝土路面及桥面融雪化冰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作富;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刘凯;融雪化冰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黄勇;路面融雪化冰及太阳辐射吸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屠艳平;地源热泵系统融雪化冰可靠性设计及神经网络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德栋;基于微波与磁铁耦合效应的融雪除冰路面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高洁;高山积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融雪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清楠;太阳能—土壤蓄热融雪系统应用软件开发[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何婷婷;热力熔融系统的结构设计与管道应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郑跃龙;融雪撒布机预湿装置及控制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王艺;青藏高原融冻、融雪过程与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豆怀兵;超薄罩面盐化物自融雪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李金丹;高速公路凝冰预警与融雪处置管控平台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2015年

7 于洋;缓释自融雪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李铁山;多功能环保路面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9 习阿幸;积雪—季节性冻土分布式融雪模型的改进及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逄淑然;寒区春季融雪入渗规律监测试验与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126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126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