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冻融坡面土壤剥蚀率不同预测模型比较

发布时间:2018-11-12 08:51
【摘要】:为探究水蚀因子对冻融坡面土壤剥蚀率的影响,采用2个坡度(10°,15°)、4个流量(4.5,6.5,8.5,10.5L/min)和4个起始解冻深度(2,5,10,15cm),模拟野外径流冲刷试验。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土壤剥蚀率和流量、坡度、起始解冻深度、流速、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与单位水流功率7个水蚀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连接权关系分析水蚀因子对冻融坡面土壤剥蚀率影响顺序为水流功率单位水流功率起始解冻深度水流剪切力流量流速坡度。BP神经网络模型的土壤剥蚀率预测平均误差为2.848%(R~2=0.954);逐步回归模型的土壤剥蚀率预测平均误差4.820%(R~2=0.925);基于单一水蚀因子(水流功率)模型的土壤剥蚀率预测平均误差5.298%(R~2=0.867)。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剥蚀率预测效果最好,为春季解冻时期冻融坡面不同起始解冻深度条件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ater erosion factor on soil erosion rate on frozen and thawed slope, two slopes (10 掳, 15 掳), four flow rates (4.56.58.5L / min) and four initial thawing depths (21015cm)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field runoff scour test. BP neural network method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rate and flow rate, slope, initial thawing depth, flow velocity, flow shear force, water power and water erosion factor per unit flow pow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water erosion factor on soil erosion rate on frozen and thawed slope surface is analyzed by BP neural network connection weight relationship. The order of soil erosion rate is the gradient of flow velocity and flow velocity of flow shear force and flow rate of thawing depth of water flow per unit power of flow power and BP neural network. The average prediction error of soil erosion rate of the complex model was 2.848% (RP20.954). The average prediction error of soil erosion rate of stepwise regression model was 4.820% (Ru 20.925), and that of soil erosion rate based on single water erosion factor (water power) model was 5.298% (RP20.867).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soil erosion rate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is the best, which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oil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 under different initial thawing depth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slope in spring thawing period.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225)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054)
【分类号】:S1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筋章人,李晓华;坡面地质学[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1期

2 王丽槐,杨运祥,熊柱桃,张劲松;坡面水系工程建设设计施工技术[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10期

3 张长印,陈法杨;坡面水系工程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4年10期

4 叶红,周芸;四川坡面水系水土保持成套技术应用简介[J];四川水利;2005年01期

5 彭煜;;降雨径流对坡面土壤的侵蚀作用及蓄水沟的设计[J];湖南水利水电;2011年04期

6 周跃,Watts D;欧美坡面生态工程原理及应用的发展现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1期

7 沈大勇,马蔼乃,林珲勇,聂向晖;坡面土壤水蚀建模方法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赵晓光;黄土塬区坡面水蚀作用过程[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3期

9 李春刚;左勇;郑伟;;岳池县坡面水系建设成效及经验[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年04期

10 刘金铎;薛海;董明家;刘文静;;坡面水蚀过程与地形演变关系试验研究[J];人民黄河;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安明;钟欣;;坡面水系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2 左长清;;水蚀地区坡面水土流失阻控技术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叶红;周芸;;坡面水系工程技术在泉水沟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与效益观测[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彭鸿;张海峰;;“近自然”生态工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当今坡面整治技术的思考[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党维勤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坡耕地规划的编制者之一;利用循环理念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N];黄河报;2012年

2 秀岩;保护首都饮用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及金楠;林分根系空间分布与水平阶整地对土质坡面稳定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锋;降雨和耕作措施对黑土区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亚锋;黄土丘陵区水蚀坡面土壤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3 张桐;六盘山林区坡面土壤物理性质时空变化及尺度效应[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4 王超华;黄土丘陵区水蚀对坡面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倪晨;花岗岩崩岗集水坡面土壤水分状况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顾礼彬;贵州喀斯特山区坡面产流产沙机理及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7 李静;黄土坡面水蚀模拟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任文海;花岗岩红壤坡面工程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吴玫;坡面水系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流失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10 向风雅;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花岗岩红壤坡面异质性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26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26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