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11-15 14:10
【摘要】:农田土壤是十分活跃的有机碳库,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和汇。秸秆是农业活动的必然产物,研究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对于增加土壤碳库、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固碳、土壤有机碳含量、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并从系统和经济的角度探究了其对全球综合增温潜势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Abstract]:Farmland soil is a very active organic carbon pool and a source and sink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Straw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traw returning to farmland on soil carbon pool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order to increase soil carbon pool and mitigate global warming.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CH_4 and N2O emissions in farmland were reviewed, and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global comprehensive warming potential and crop yield were studi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and economy.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14B07-1)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运超;土壤碳转移动力学及其环境意义[J];贵州科学;2003年Z1期

2 贾宇平;土壤碳库分布与储量研究进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赵生才;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机制及发展趋势——第236次香山科学会议侧记[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4 潘根兴,曹建华,何师意,陶于祥,孙玉华,滕永忠;土壤碳作为湿润亚热带表层岩溶作用的动力机制:系统碳库及碳转移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盛婧;赵德华;陈留根;;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6年02期

6 黄鸿翔;;关于开发土壤碳库固碳减排潜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0年06期

7 杨忠芳;夏学齐;余涛;侯青叶;冯海艳;;内蒙古中北部土壤碳库构成及其影响因素[J];地学前缘;2011年06期

8 袁旭音;李天元;李继洲;季峻峰;王成;;长三角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对城市和农田土壤碳的影响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刘兆云;章明奎;;侵蚀—沉积连续地形中土壤碳库的空间分异[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3期

10 许乃政;刘红樱;魏峰;;土壤碳库及其变化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辽宁省农田土壤碳库分布及其变化的模拟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崔君至;郭鸿裕;陈尊贤;;以旧数据库与数字土壤图估算农地土壤碳存量[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傅野思;杨忠芳;夏学齐;;中国半干旱区土壤碳库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孙国峰;何加骏;郑建初;陈留根;朱普平;周炜;;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轮作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郑存江;我国主要农耕区土壤碳库家底基本摸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子龙;1890~2029年白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土壤碳库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小明;吉林西部水田土壤碳库时空模拟及水稻生产的碳足迹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晶晶;长江流域典型地区土壤碳库变化及固碳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曾媛;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土壤碳库及转化特征[D];新疆大学;2015年

3 胡乃娟;秸秆还田量对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许毛毛;秸秆与秸秆炭对土壤碳库及养分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5 魏晨辉;树种差异对土壤碳截获及肥力的影响机制的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6 李丽君;天鹅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及其稳定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7 国秀丽;温度和水分对土壤碳、氮转化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洪伟;营养调控和淹水深度对湿地土壤碳库变化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刘国栋;三江湿地土壤碳库分布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马文济;浙江宁波常绿阔叶林演替对土壤碳库结构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33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33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