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四季潜在蒸散量时空演变的主导气象因子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52 sta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from 1981 to 2011, the causes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changes in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means of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and contribution rat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from 1981 to 1990,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Yunnan stations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from 1991 to 2011 was the most sensitive to mean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relative humidity and sunshine hours, and the lowest sensitivity to wind speed; In winter, th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of relative humidity is the largest in some stations. (2) the main factors of evapotranspiration change vary with different seasons. From 1981 to 1990, the dominant factor of winter evapotranspiration variation of most stations is mean temperature. The dominant factor of most sites in other seasons was sunshine hours. From 1991 to 2011, in winter, spring and autum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in most sites, and the dominant factor was sunshine hours in summer.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ominant factors was different. Mean temperature i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winter evapotranspiration in eastern Yunnan Province, sunshine hours i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summer evapotranspiration change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areas, and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spring, autumn and time period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factors of evapotranspiration change in Yunnan Province are stage, seasonality and regional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863课题(2013AA10290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2014FY110200A07)
【分类号】:S16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彩霞;梅旭荣;居辉;刘勤;甄文超;;黄淮海平原各农业亚区潜在蒸散量变化及其对气候要素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5年05期
2 董煜;陈学刚;;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敏感性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5年08期
3 曹雯;段春锋;申双和;;1971—2010年中国大陆潜在蒸散变化的年代际转折及其成因[J];生态学报;2015年15期
4 王琼;张明军;潘淑坤;马雪宁;李菲;刘文莉;;长江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3年05期
5 姬兴杰;朱业玉;顾万龙;;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3年01期
6 蒋冲;王飞;刘思洁;穆兴民;李锐;刘焱序;;“蒸发悖论”在秦岭南北地区的探讨[J];生态学报;2013年03期
7 马雪宁;张明军;王圣杰;马潜;潘淑坤;;“蒸发悖论”在黄河流域的探讨[J];地理学报;2012年05期
8 陈超;庞艳梅;潘学标;王春艳;;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1年01期
9 尹云鹤;吴绍洪;戴尔阜;;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J];科学通报;2010年22期
10 彭贵芬;刘瑜;张一平;;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J];灾害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芦佳玉;延军平;王文静;唐宝琪;刘永林;;云贵地区气象旱涝的气候响应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7年01期
2 汪精海;齐广平;康燕霞;朱璇浩;马彦麟;史晓巍;;黑河流域潜在蒸散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7年01期
3 钟晨晨;崔宁博;谭畅;冯禹;;近53 a长江流域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12期
4 张青雯;崔宁博;冯禹;龚道枝;胡笑涛;;中国西南五省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6年11期
5 刘扬;刘屹岷;;我国西南地区秋季降水年际变化的空间差异及其成因[J];大气科学;2016年06期
6 赵敏;胡文英;;综合干旱评价方法在云南省的适用性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7 金冶;;基于敏感系数的贡献值法对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的成因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年06期
8 罗那那;巴特尔·巴克;吴燕锋;;石河子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气候因子的定量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5期
9 何娇楠;李运刚;李雪;黄江成;;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5期
10 曹雯;杨太明;陈金华;王晓东;段春锋;;安徽省参考作物蒸散模型参数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煜;海米提·依米提;巴音查汗;张立山;;博尔塔拉河径流与降水的集中性及关联性分析[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2 杨林山;李常斌;王帅兵;杨文瑾;;洮河流域潜在蒸散发的气候敏感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11期
3 张春玲;张勃;周丹;张调风;安美玲;;石羊河流域近53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敏感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1期
4 徐建文;居辉;刘勤;杨建莹;;黄淮海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5 王晓东;马晓群;许莹;刘瑞娜;曹雯;朱浩;;淮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的贡献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3年06期
6 刘勤;梅旭荣;严昌荣;居qG;杨建莹;;华北冬小麦降水亏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13年20期
7 吴文玉;孔芹芹;王晓东;马晓群;何彬方;张宏群;;安徽省近4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敏感性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7期
8 周瑶;张鑫;徐静;;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及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5期
9 张调风;张勃;梁芸;韩兰英;刘秀丽;王东;;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对主要气象要素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3年02期
10 姬兴杰;朱业玉;顾万龙;;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桥浩一郎;王长根;;根据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推算蒸散量[J];气象科技;1980年S4期
2 李怀川;鲁渊平;雷向杰;;陕西森林蒸散量和覆盖率关系的初步探讨[J];陕西气象;1991年06期
3 李林,张国胜,汪青春,时兴合;黄河上游流域蒸散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气象;2000年02期
4 李玉霖,崔建垣,张铜会;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沙漠;2002年04期
5 涂钢,支克广,隋朝阳,付光极,王江;2000年—2001年乾安县生长季蒸散量的初步分析[J];吉林气象;2002年01期
6 段永红,陶澍,李本纲;北京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农业气象;2004年02期
7 梁丽乔,闫敏华,邓伟;湿地蒸散测算方法进展[J];湿地科学;2005年01期
8 张淑杰;班显秀;纪瑞鹏;张玉书;;农田蒸散量模型构建及蒸散状况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10期
9 李春强;洪克勤;李保国;;河北省近35年(1965-1999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08年04期
10 普宗朝;张山清;王胜兰;李景林;刘敏;孙月琴;;近36年天山山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南、北疆的比较[J];干旱区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贞贞;刘绍民;徐自为;;遥感监测蒸散量验证方法的研究[A];遥感定量反演算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2 涂钢;支克广;隋朝阳;付光极;王江;;2000年~2001年乾安县生长季蒸散量的初步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3 李军;罗昂;;新疆1961-200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7农业环境科学峰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军;罗昂;;新疆1961-2000年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间变化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贺洁颖;马丽;张荣;;拉萨市蒸散量与海拔的关系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6 张山清;普宗朝;宋良娈;周鸿奎;宋水华;;吐鲁番地区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曾丽红;宋开山;张柏;杜嘉;;2000~2009年松嫩平原蒸散格局遥感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粱丽乔;闫敏华;邓伟;;松嫩平原西部5-9月地表蒸散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泽粟;张强;郝小翠;黄菁;张杰;张良;;黄土高原地表蒸散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4年
10 王静;宝音陶格涛;;羊草草原不同退化阶段群落蒸散量比较[A];第二届上海市植物生理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连晋姣;基于遥感方法的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区生长季蒸散量估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碳、水通量测定及蒸散量的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建君;农田日蒸散量估算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刘文娟;应用遥感方法估算区域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变异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辛晓洲;用定量遥感方法计算地表蒸散[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6 郭任宏;柴达木盆地平原区蒸散量及浅层地下水的分布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山清;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徐羽;重庆市参考作物蒸散量及地表湿润指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赵华;不同尺寸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量的对比及冠层阻力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熊晓艳;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农田蒸散量的分布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宋雪姣;山西省煤炭基地地表蒸散量的遥感估算及其差异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李杏鲜;黄土高原样带尺度实际蒸散量时空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热孜宛古丽·麦麦提依明;艾比湖流域蒸散时空变化及遥感估算[D];新疆大学;2016年
8 刘国水;作物蒸散量测定与计算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卓玛兰草;甘肃省1960-2009年不同气候区潜在蒸散量敏感性分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yN;基于作物蒸散量模型的智能滴灌控制器设计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38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3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