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GIS技术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2-31 18:57
【摘要】:GIS技术有便捷的数据管理、强大的空间分析和直观的三维可视化能力,在清洁小流域治理中应用GIS技术,可有效地实现海量数据管理、复杂空间分析与决策支持,为实现美丽乡村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以河南省淅川县草庙沟小流域为例,详细介绍了利用GIS技术进行清洁小流域治理的技术路线。利用GIS技术,可在高分辨率影像上获取准确的各级汇水区、植被覆盖信息和地类信息,再结合实测水质数据和土壤、污染、降雨等调查数据,以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技术指南为技术标准,可便捷直观地划分小流域的各治理分区、进行三维施工设计、经费测算和效益分析。因此,GIS技术的利用可有效提升清洁小流域的管理能力。
[Abstract]:GIS technology has convenient data management, powerful spatial analysis and intuitionistic 3D visualization ability.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in clean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massive data management, complex spatial analysis and decision support. To provide stro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Taking the Caomiaogou small watershed of Xichuan Coun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 detail the technical route of clean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we can obtain accurate information of water catchment area, vegetation cover and ground type on high resolution image, and combine with measured water quality data and investigation data of soil, pollution, rainfall, etc. With the technical guide of clean small watershed demonstration project as the technical standard, it can be conveniently and intuitively divided into control zones of small watershed, 3D construction design, cost calculation and benefit analysis. Therefore, the use of GIS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nagement capacity of clean small watershed.
【作者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分类号】:S127;S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善;全国试点小流域工作会议召开[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11期

2 赵文礼;山西省召开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J];中国水土保持;2000年11期

3 曹树森,陈慧利;青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启示[J];水利天地;2000年06期

4 谢建辉,沈家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之路[J];水土保持研究;2000年03期

5 韩凤翔;“长治”工程第六期小流域治理前期工作培训班在成都举办[J];中国水土保持;2001年10期

6 张光富,潘玲仙;仙居县小流域治理工作初探[J];浙江水利科技;2001年02期

7 李凡;离休军人胡明宝治理小流域简记[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1年04期

8 李英明;与时俱进 创新机制 推进精品小流域建设健康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2002年09期

9 ;全省第九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在朔州召开[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2年03期

10 李明月 ,曾凡丰 ,洪军;小流域治理办法多[J];水利天地;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信宝;;小流域治理规划与社会进步[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郝建;于新存;魏敬民;;枣庄市山亭区砂石山小流域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凤斌;王燕;;半山区小流域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研究——以吉林省柳河县圣水镇崔家街小流域为例[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4 杨斌;;瑞金市以小流域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谭晓东;;浅谈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气候变暖特殊时期小流域治理[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6 黄锋;;建改封造退 治理小流域[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7 石健;孙艳红;;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践[A];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C];2008年

8 马为民;白鹤岭;;景观旅游型小流域建设技术[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马志尊;凌峰;;五个典型小流域的治理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文银;王志坚;;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小流域治理步伐[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永熙邋通讯员 粤水婷;治理山区小流域刻不容缓[N];广州日报;2007年

2 特派记者 王付友;大力支持小流域治理[N];吉林日报;2008年

3 兰伟杰 曹小佳;3年完成小流域治理[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记者 陈张 通讯员 顾丹;我市完成7个小流域治理项目[N];桂林日报;2010年

5 凤城市老城社区 于子范;加大小流域治理步伐[N];丹东日报;2010年

6 夏娟;夹江县政协调研规划重点小流域治理[N];四川政协报;2011年

7 兴县水利水保局 马秀清;论“治理大户”在小流域治理中的作用[N];吕梁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邹海林;小流域治理新模式给毛沟带来生机[N];甘肃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孙爱霞;小流域治理守护“中华水塔”[N];中国水利报;2014年

10 通讯员 文建国;我州中小河流及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快速推进[N];大理日报(汉);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晓辉;娑婆小流域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2 吴敬东;北京蛇鱼川生态清洁小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王学雄;参与式小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调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周淑梅;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尺度小流域次降雨水文过程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5 刘泉;汉江中游小流域水土—养分流失过程与调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3年

6 王疆霞;陕南土石山区小流域水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姜娜;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生态需水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周江红;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现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勉;小流域侵蚀速率与产沙关系的~(137)Cs、~(210)Pb_(ex)示踪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王晓燕;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森林植被对径流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梅;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白静;基于AnnAGNPS模型的小流域土地利用最佳管理措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李玲;山东药乡小流域东沟集水区降雨与产流特征[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王一之;房山区平原小流域生态清洁治理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余啸林;小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钟宗莲;小流域水环境系统运行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邢亚蕾;基于生态安全的北京蒲洼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空间配置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8 李伟坡;湖南浏阳小溪河小流域景观特征及清洁流域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9 李艳霞;鲁中南山区生态景观型小流域规划设计[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10 邢伟;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对小流域坡地的土壤侵蚀防控效果[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96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396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