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壤是我国南方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由于铁铝氧化物含量丰富且具有极强的固磷能力,加之红壤区高温多雨,使得红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及当季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严重地制约着红壤区的农业生产。施肥是有效提高红壤磷素肥力的重要途径与措施之一,但随着土壤磷素肥力的提高,大量累积在土壤中的磷素极易随径流或淋溶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土壤团聚体是红壤水磷互作与土壤磷素运移的重要载体与媒介,长期施肥不仅调控着红壤团聚体的粒级组成,而且影响着大小粒级团聚体对磷素的固持与释放能力。因此,本研究以长期施肥的旱地红壤(1988~)为研究材料,选取无机肥试验区的NPKCaS、NPKCa、NPK、NP、PK和NK等6个处理及有机无机肥配施试验区的CK(1/2NPK)、CK+猪厩肥(PM)、CK+绿肥(FR)、CK+稻秆(RS)和CK+花生秸秆本田还田(PS)等5个处理。采用湿筛法获得了 2 mm、2~1 mm、1~0.25 mm和0.25~0.053 mm四个粒级的旱地红壤团聚体样品,分析了各粒级团聚体的全磷(TP)、有效磷(BrayP)、土壤水溶性磷(CaCl2-P)、土壤磷素饱和度(Degree of P saturation, DPS)以及土壤磷素吸持指数(Soil P sorption index,PSI)等指标,计算了大小粒级团聚体的磷素富集系数(Er)及土壤磷素储量(Soil phospate storage capacity, SPSC),探讨了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大小粒级团聚体磷素的富集能力及磷素释放潜能的影响,并基于土壤磷素的测试值及其环境表征值的相关关系,推算出红壤磷素流失的环境阈值,并提出了红壤区磷素高效管理与环境友好利用的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长期施无机肥的旱地红壤团聚体粒级组成大小比例依次为:1~0.25 mm(45.8% ~64.5%) 0.25 ~0.053 mm (14.0% ~ 21.5%) ( 2 mm,2.2% ~18.9%) ( 0.053 mm,7.0% ~12.7%) 2 ~ 1 mm (5.7% ~9.6%);有机无机肥配施的红壤团聚体粒级组成比例大小依次为:1~0.25 mm (44.1%~62.2%) ( 2mm,13.2% ~24.9%) 0.25 ~0.053 mm (9.0% ~16.1%) 2 ~1 mm (6.0% ~10.4%) ( 0.053 mm,5.0%~12.0%)。长期均衡施用磷肥及配施有机肥后旱地红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分别为0.66~0.79与0.86~0.92。(2)长期施用磷肥可以有效保持旱地红壤的供磷水平。与N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无机磷肥的红壤团聚体内TP累积增加比例大小依次为( 2 mm)(122.6%) 0.25 ~0.053 mm (103.6%) 2 ~ 1 mm (88.7%) 1 ~0.25 mm (85.5%),且NP与PK处理旱地红壤各粒级团聚体均表现出富磷作用,但NPKCaS处理各粒级团聚体均为无磷素富集作用,其余处理中只有2mm团聚体粒级具有磷素富集作用。与CK处理相比,配施有机肥的旱地红壤团聚体TP累积量增加比例大小依次为 1 ~0.25 mm (78.7%) ( 2 mm) (76.6%) 0.25 ~ 0.053 mm(61.6%)2~1 mm (50.7%),且只有配施猪厩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旱地红壤中各粒级团聚体的TP含量;各处理中的大小团聚体(除厩肥处理的0.25~0.053 mm粒级外)均具有磷素富集作用。(3)与NK处理相比,均衡施磷的NPK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旱地红壤的磷素吸持指数(PSI),各粒级团聚体PSI降低比例大小依次为:( 2 mm) (141.2%) 1~0.25 mm (127.5%) 2 ~1 mm (112%) 0.25 ~0.053 mm (70.5%)。与 CK 处理相比,只有配施猪厩肥可以显著降低旱地红壤PSI,各粒级团聚体PSI的降低比例大小依次为:1 ~ 0.25 mm (48%) 2 ~ 1 mm (45.6%) ( 2 mm) (38.9%) 0.25 ~0.053 mm (35.1%)。(4)与NK处理相比,均衡施磷的NPK处理可分别显著提高大小粒级团聚体的 Bray P、DPS 及 CaC12-P 的 465% ~758%、281% ~ 620%及 23.9% ~50%;与CK处理相比,仅厩肥处理可分别显著提高大小粒级团聚体Bray P、DPS及CaCl2-P 的 856% ~1283%、4270% ~ 355%及 1000% ~849%。(5)相关分析表明,随着旱地红壤中 1mm团聚体粒级的增多,土壤TP、Bray P、CaCl2-P及DPS均显著增加;反之,随着旱地红壤中 1mm团聚体粒级的增多,土壤TP、Bray P、CaCl2-P及DPS均显著降低。旱地红壤PSI与SPSC均随着土壤TP、Bray P、CaCl2-P、DPS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着旱地红壤DPS增大,土壤CaCl2-P呈显著增加趋势(r=0.983,p0.01),即土壤磷素向水体释放的能力逐渐增强。(6)由旱地红壤磷素的测试值及其环境表征值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推断出当旱地红壤Bray P168mgkg-1时,土壤磷素的环境风险较低,此时只需根据作物实际需求增加或保持磷肥的施用量即可;当旱地红壤168 mg kg-1 Bray P260 mg kg-1或DPS 28.6%时,土壤磷素具有潜在流失风险,此时应依据作物的产量水平适当调整磷肥施用量或采用其它辅助措施,以保作物高产的同时不增大土壤磷素的环境风险;当旱地红壤Bray P ≥ 260 mg kg-1或DPS≥28.6%时,土壤磷素具有极高的流失风险,此时应立即停止施用磷肥尤其是有机磷肥的施用,并重新调整与制定新的施磷方案,避免土壤磷素的流失及其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晓阳;徐明岗;周世伟;Colinet Gilles;;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年06期
2 刘威;张国英;张静;刘璐;黄丽;鲁剑巍;李小坤;;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3期
3 邢旭明;王红梅;安婷婷;李双异;裴久渤;梁文举;汪景宽;;长期施肥对棕壤团聚体组成及其主要养分赋存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2期
4 王松林;黄冬芬;郇恒福;刘国道;白昌军;;铝和镉污染对砖红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呼吸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5年03期
5 邱晓蕾;宗良纲;刘一凡;杜霞飞;罗敏;汪润池;;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年03期
6 周大通;鲍荣华;;世界磷矿生产消费格局及其变化[J];磷肥与复肥;2015年01期
7 习斌;周萍;翟丽梅;范先鹏;刘宏斌;;土壤磷素吸持饱和度(DPS)评价土壤磷素流失风险研究[J];土壤通报;2014年06期
8 花可可;朱波;杨小林;王小国;;长期施肥对紫色土旱坡地团聚体与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10期
9 黄国勤;赵其国;;红壤生态学[J];生态学报;2014年18期
10 柳开楼;李大明;黄庆海;余喜初;叶会财;徐小林;胡惠文;王赛莲;;红壤稻田长期施用猪粪的生态效益及承载力评估[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瑾;农田土壤水分散性胶体磷的赋存形态、活化机制及阻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章;不同施肥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层级结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2 曲环;长期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
本文编号:
24056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0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