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伊金霍洛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发布时间:2019-03-02 08:21
【摘要】:为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4类土地利用方式(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天然牧草地和农地)下,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差异性,运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4种土地类型在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钾质量分数及pH值。结果表明:1)4类土地在0~3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全磷量和全钾量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依次为农地天然牧草地灌木林地采矿用地,土壤全量氮磷钾最大值分别为天然牧草地、天然牧草地和灌木林地,最小值分别为采矿用地、灌木林地和天然牧草地;2)在垂直剖面上,采矿用地和天然牧草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农地和灌木林地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深度的土层,4类土地的土壤全氮量和全磷量均有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全钾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明显。4类土地的土壤全氮和全钾质量分数整体而言较为理想,全磷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欠缺。农地全磷质量分数基本能满足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求,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不能满足主要作物的生长需求。本研究可为内蒙古中部工矿开采区土地合理利用以及退化的生态环境恢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soil nutrient content under four land use patterns (shrub forest, mining land, natural pasture and farmland) in Yijinhuoluo Banner, Erdos, Inner Mongolia, field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used.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tota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content and pH value of four land types in 0 ~ 30 cm soil layer were determined by combined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0 ~ 30 cm soil layer,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oil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P0.05).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urn is natural forage land, shrub land mining land, soil tota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maximum value is natural pastoral grassland, natural pastoral grassland and shrub forest land, and the minimum value is mining l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soil total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s natural grazing grassland, natural grazing grassland and shrub forest land. Shrubs and natural pastures; 2) on the vertical profile, the mass frac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mining land and natural pastoral grassland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and the maximum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farmland and shrub land appears in the depth of 20 ~ 30 cm.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s of the four types of land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but the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pth of soil layer.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otassium content of the four types of land were ideal as a whole, and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otassium contents of the four types of land were more ideal as a whole. Total phosphorus and organic matter were deficient. 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farmland can basically meet the growth needs of the main crops, while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can not meet the growth needs of the main crop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rational use of land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industrial and mining areas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调查规划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
【基金】:2015年内蒙古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内蒙古鄂尔多斯能源开发区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建设”(201211050)
【分类号】:S1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春兴,周心澄,关文彬;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驱动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玉琴;夏建国;;土地利用方式对川西低山区土壤腐殖质组成以及结合形态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林杉;冯明磊;阮雷雷;胡荣桂;彭业轩;肖宏宇;卢兰;;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4 周脚根;尤冬梅;;基于关联规则的土壤重金属积累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5 齐仲正;加拿大利用航片测定土地利用方式[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1987年04期

6 贾亚男;袁道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贵州岩溶土壤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年06期

7 常美蓉;庞奖励;张彩云;朱美玲;;关中东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地影响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9年01期

8 陈铮;刘大林;邓波;张英俊;杨富裕;韩雪梅;;华北农牧交错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螨的分布特征[J];草原与草坪;2010年03期

9 吴煜禾;张洪江;王伟;程金花;王冉;杜士才;吕文星;古德洪;;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与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朱霞;韩晓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杉;胡荣桂;聂文婷;;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郑小佳;邓良基;张世熔;张春;黄成毅;苟曦;;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形位置下土壤养分特征研究[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8 张淑娟;王凤花;张海红;赵华民;;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武继承;龚子同;郑惠玲;薛毅芳;;土壤养分变化特征与土壤保护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10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华凌;气候变化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N];科技日报;2013年

2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3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4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5 夏海鳌;培肥高产旱土[N];湖南科技报;2009年

6 ;秋播肥料该咋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7 陈茂春;各种化肥应交替使用[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8 孙吉晶;我市新增5万亩一等田[N];宁波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仕吉;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及碳库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贾韦德;[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莹;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赵锦梅;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亮;藏东南地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7 刘芬;陕西省土壤养分与肥料资源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赵业婷;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赵月玲;精准作业区土壤养分和水分时空变异规律及肥力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10 陈航;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精准管理区划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蓝;中亚热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素有效性与分级[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超花;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生态水文性质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宏;黄土沟壑区侵蚀劣地土壤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MOKGAWA DINEO LYDIA;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南非林波波省与中国吉林省土壤化学养分与腐殖物质的差异[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5 杨丰;贵州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D];贵州大学;2016年

6 何颖楠;贵州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特征[D];贵州大学;2016年

7 张佳楠;黄河三角洲垦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杨钦;河北坝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风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姜涛;辽宁省西北部风沙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沙改土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祝滔;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32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32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