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19-04-21 20:36
【摘要】:土壤侵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植被重建则是防控侵蚀产沙的有效手段。在当前水土资源日益稀缺的新形势下,优化植被布局将成为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地区未来阻蚀减沙、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关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科技需求更加急迫、意义更加重要。为此,从坡面与流域两个尺度,总结评述了侵蚀产沙研究中的植被格局表征、侵蚀产沙对植被格局的变化响应两个议题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目前主要存在缺乏反映侵蚀产沙过程的植被格局表征指数、较少考虑植被与地形叠置格局对侵蚀产沙的耦合影响、尚未建立侵蚀产沙对植被格局的直观响应关系等问题。为促进有关研究,今后在格局指数和耦合关系的构建中应重视植被和地形对侵蚀产沙过程的耦合影响,并选用具有良好应用精度的分布式物理成因模型,以获得反映植被格局影响的流域侵蚀产沙结果。同时,可通过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设计获得更多的典型植被格局及对应情景的侵蚀产沙,以丰富基础资料,减少信息干扰。
[Abstract]:Soil erosion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rosion and sediment prod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increasing scarcity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optimi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event erosion and reduce sediment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such as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eds related to the impact of vegetation patterns on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are more urgent. Meaning is more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pattern in the study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and the response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to the change of vegetation pattern are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from the two scales of slope and watersh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vegetation pattern representation index which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of vegetation and topographical superimposed pattern on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s less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and vegetation pattern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upling effect of vegetation and topography on the proces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attern index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 in the future, and choose the distributed physical genetic model with good application precis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sult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which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pattern. At the same time, GIS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design and obtain more typical vegetation patterns and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corresponding scenarios, so as to enrich basic data and reduce information inter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00535;41501091)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5-2017年度)”项目
【分类号】:S1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花;李占斌;张荣刚;姚文艺;;水蚀风蚀交错区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水沙响应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6年03期

2 陈利顶;贾福岩;汪亚峰;;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5年09期

3 秦伟;曹文洪;左长清;;植被与地形对侵蚀产沙耦合影响研究评述[J];泥沙研究;2015年03期

4 姚文俊;张岩;朱清科;;小流域林地空间分布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年01期

5 秦伟;曹文洪;左长清;朱清科;张晓明;;考虑沟-坡分异的黄土高原大中流域侵蚀产沙模型[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6 刘宇;吴炳方;曾源;张磊;;耦合过程和景观格局的土壤侵蚀水环境影响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9期

7 卫伟;贾福岩;陈利顶;吴东平;陈瑾;;黄土丘陵区坡面水蚀对降雨和下垫面微观格局的响应[J];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8 王计平;杨磊;卫伟;陈利顶;黄志霖;;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景观水平与多尺度比较[J];生态学报;2011年19期

9 丁文峰;李勉;;不同坡面植被空间布局对坡沟系统产流产沙影响的实验[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10 傅伯杰;徐延达;吕一河;;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尺度特征与耦合方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中原;坡面植被格局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史纪安;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对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YANG Feng;ZHOU Yi;;Quantifying spatial scal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rrains pattern at watershed-scale:Case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gion on Loess Plateau[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7年08期

2 冯舒;赵文武;陈利顶;吕楠;;2010年来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7年12期

3 杨秋华;黄炎和;范胜龙;林金石;季翔;;南方红壤丘陵区流域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的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4 刘宇;滕佳昆;;WATEM/SEDEM框架下的土壤保持效益传输研究[J];资源科学;2017年05期

5 王小博;朱永清;吴宜进;刘晴日;葛咏;吴曼;;不同植被下降雨类型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2期

6 秦伟;曹文洪;郭乾坤;于洋;殷哲;;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评述[J];生态学报;2017年14期

7 兰宇翔;傅伟聪;朱志鹏;林丽丽;陈梓茹;董建文;;福建长汀县水土流失区景观美景度评价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年06期

8 孙小涛;周忠发;陈全;陈继军;张珊珊;;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与分布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6期

9 李晓原;张文太;李建贵;仲亚婷;张佩佩;魏影;;伊犁河谷沟壑区坡面尺度地形、植被与土壤性质的相互关系[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06期

10 全占东;;汤河流域水量监测及其径流量合理性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慧娟;城市微型景观格局与配置对降雨产流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侯沛轩;不同降雨条件下植被调控坡面水沙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肖鸽;红麻三维水土保持与植被培育用织物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4 邹美智;可持续坡地景观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5 余韵;黄土丘陵区人工培育生物结皮对坡面水蚀的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肖靖;草甸黑土氮素流失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7 赵鹏宇;黄土丘陵区草、灌地不同经营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亢伟;大理河流域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减沙作用及其变化过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何建龙;呼和浩特市地质环境与土地利用格局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娟娟;董增川;付晓花;徐伟;刘倩;;流域景观生态健康演变及其驱动因子贡献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郭敏杰;张亭亭;张建军;陈利利;张晓萍;;1982-2006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5期

3 刘晓燕;杨胜天;王富贵;何兴照;马红斌;罗娅;;黄土高原现状梯田和林草植被的减沙作用分析[J];水利学报;2014年11期

4 姜亮亮;刘海隆;包安明;任艳群;安小艳;;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4期

5 王金花;张荣刚;李占斌;何琦;;内蒙古西柳沟流域致洪暴雨特征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4年08期

6 陆垂裕;孙青言;李慧;盖燕如;;基于水循环模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评价[J];水利学报;2014年06期

7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年02期

8 张晓明;曹文洪;周利军;;泥沙输移比及其尺度依存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年24期

9 赵维军;刘宪春;张岩;朱清科;姚文俊;;基于均匀抽样调查的半干旱黄土区土壤侵蚀动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4期

10 李海防;卫伟;陈瑾;李旭春;张佰林;;基于“源”“汇”景观指数的定西关川河流域土壤水蚀研究[J];生态学报;2013年1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川;达良俊;;丘陵地区地形梯度上植被格局的分异研究概述[J];植物生态学报;2006年03期

2 胡婵娟;刘国华;陈利顶;吴雅琼;;黄土丘陵区坡面尺度上不同植被格局下植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2年05期

3 蔡伟斌,李贞;深圳市盐田区植被格局分析[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3期

4 纪中奎,刘鸿雁;玛纳斯河流域近50年植被格局变化[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4期

5 李强;李占斌;鲁克新;游珍;;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格局产流产沙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年04期

6 李强;李占斌;尤洋;穆军;游珍;;植被格局对坡面产流产沙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7 杜建会;严平;董玉祥;;干旱地区斑块状植被格局形成的水分驱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2年08期

8 余顺慧;邓洪平;;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陈婷婷;孙希华;;基于GIS的沂蒙山区植被格局变化驱动力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5期

10 沈泽昊,张新时;三峡大老岭地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分析及其地形解释[J];植物学报;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鸿雁;韦芳玲;印轶;朱江玲;;半干旱区植被格局对表土花粉散布的影响及其在转化函数中的应用[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壁成;方炫;;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格局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以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为例[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勃;东洞庭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及其格局主因子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邹梅;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羊道斑状植被格局的结构特征分析及模拟[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仲平;毛乌素沙地植被格局变化及水分收支平衡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张莉;中国北方大尺度植被格局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倪晓峰;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羊道景观的植被格局和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旭;吉林省植被格局的遥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斐;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因子变化的响应[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景德;淮河流域典型河流涡河水生植物分布格局及环境因子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2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62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