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黔中水利枢纽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淋溶特征

发布时间:2019-06-04 12:37
【摘要】:土壤氮磷流失与土地利用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水源地工程的黔中水利枢纽保护区内主要以旱坡耕地为主,氮磷素更易流失。选取黔中水利枢纽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荒地)土壤,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对氮磷淋溶流失进行分析,研究面源污染可能对水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氮磷素淋溶浓度与淋溶量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趋于稳定;氮素淋溶流失的主要形式有硝态氮、氨氮、有机态氮和亚硝态氮,其中,有机态氮所占比例最大,在荒地、林地、耕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8.75%,51.09%,57.07%,其次为硝态氮,且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硝态氮淋溶流失均大于氨氮;磷素淋溶流失的主要形式为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颗粒态磷为磷流失的主要形式,在荒地、林地和耕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4.73%,75.56%和78.54%;氮磷素淋溶流失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流失规律各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耕地的氮素淋溶流失,荒地的磷素淋溶流失较为严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对水体造成污染。
[Abstract]: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land use types. As a water source project, dry sloping farmland is the main part of Guizhou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re more likely to be lost. Three representative land use types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wasteland) soil of Guizhou Centr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ere selected, and the leaching los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as analyzed by soil column simulation leaching test,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n water quali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aching concentration and leaching amount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eaching times, and gradually tended to be stable. The main forms of nitrogen leaching loss are nitrate nitrogen, ammonia nitrogen, organic nitrogen and nitroso nitrogen. Among them, organic nitrogen accounts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accounting for 58.75%, 51.09% and 57.07% of wasteland, wood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was nitrate nitrogen, and the leaching loss of nitrate nitrogen in the three land use typ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mmonia nitrogen. The main forms of phosphorus leaching loss were particulate phosphorus and dissolved phosphorus, and particulate phosphorus was the main form of phosphorus loss. The proportion of phosphorus leaching in wasteland, forest 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was 84.73%, 75.56% and 78.54%, respectively. The loss law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eaching in the three land use types is different. Therefore, in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f soil, nitrogen leaching loss of cultivated land and phosphorus leaching loss of wasteland are more serious, so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pollution to water body.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61097) 黔科合J重大字([2015]2001) 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贵大研SJJD[2015]004)
【分类号】:S1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群,黄鸿翔,朱大权;鲁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的彩红外片判读精度研究[J];土壤肥料;1986年02期

2 宋开山;刘殿伟;王宗明;张柏;金翠;李方;刘焕军;;三江平原过去50年耕地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4期

3 陈海,康慕谊;土地利用类型与水分亏缺的风险程度关系——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黄土高原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5期

4 刘晓君;李占斌;李鹏;;丹江流域陕西片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性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1期

5 许昌敏;王震洪;阴晓路;蔡先立;;大冲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氮素淋溶模拟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6 岳德鹏,刘永兵,臧润国,王贤;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规律研究[J];林业科学;2005年04期

7 何媛媛;李强;曹建华;梁建宏;朱敏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碳酸酐酶剖面分异特征研究[J];中国岩溶;2013年04期

8 田雨;庄莹;曹义;张笑语;王学东;;雾灵山低山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6期

9 沈连峰;苗蕾;韩敏;葛伟;李有;;河南省淮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的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10 陆冠尧;李红兵;魏兴琥;;粤北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流失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除多;;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李团胜;;陕西省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瑞一;重庆南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运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6年

2 孙尚华;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芯竹;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路径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郭聪聪;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灌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韩黎阳;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格局的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4 黄莉;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贾晓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源涵养服务特征及其时空动态[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陈九美;南阳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丽媛;滇中红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土壤养分及水分的空间分布[D];西南林业大学;2013年

8 杨永东;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艳;泾河流域东北部近30年土地利用特征[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10 肖宏宇;三峡库区几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氮平衡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2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492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