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2 09:17
【摘要】:为了解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跳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在2011年4、7、9和11月中旬对该交错带胡杨林、防护林、荒草原、灌木林、荒漠、菜瓜地及耕地等7种典型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共获得土壤跳虫2487只,隶属于4目10科17属。其中球角跳属Hypogastrura、伪亚跳属Pseudeachorutes、棘跳属Onychiurus、等节跳属Isotoma为优势类群,占总数的64.58%。长跳属、驼跳属、原等跳属等10个属为常见类群,占总数的33.26%。小圆跳属、短角跳属、疣跳属为稀有类群,占总数的2.16%。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组成、个体数以及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个体数依次为胡杨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荒草原菜瓜地荒漠。不同季节土壤跳虫个体数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研究表明不同生境土壤湿度、植被类型及人为干扰程度是影响该交错带跳虫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文内图片: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的垂直分布
图片说明: 图1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的垂直分布Figure1Theverticaldistributionofsoilcollembolancommunitiesatdifferenthabitatsinoasis-desertecotoneonsoutheasternedgeofJunggarbasin除了沙漠生境比较特殊以外,跳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类群数春季最高,而个体密度夏季最高。调查期间,7月份所获跳虫的个体数最多(879只),占总捕获量的35.34%,春季(707只,28.43%)和秋季(627只,28.43%)之次、11月份最少(274只),占总捕获量的11.02%。个体数的季节变化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图2)。2.4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跳虫个体密度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不同生境土壤跳虫个体密度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2)。从表2可见,不同生境环境因子对跳虫个体数量的影响都不相同,其图2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的季节变化Figure2Theseasonaldynamicsofsoilcollembolancommunitiesatdifferenthabitatsinoasis-desertecotoneonsoutheasternedgeofJunggarbasin中体数量与湿度、容重、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温度却关系不大。尤其是荒漠生境跳虫个体数与湿度,灌木林、菜瓜地生境的有机质含量,菜瓜地及荒漠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温度、pH等不关系不太大;防护林、灌木林、荒漠生境跳虫个体数与全磷含量,灌木林、耕地、菜瓜地及荒漠4种生境跳虫个体数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耕地和菜瓜地生境跳虫个体数与总盐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跳虫的季节变化的整体影响较小,但个别因素对跳特有类群和稀有类群数的影响较大。?
文内图片: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的季节变化
图片说明: 寥捞釬嫒郝涞拇怪狈植?Figure1Theverticaldistributionofsoilcollembolancommunitiesatdifferenthabitatsinoasis-desertecotoneonsoutheasternedgeofJunggarbasin除了沙漠生境比较特殊以外,跳虫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在不同季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类群数春季最高,而个体密度夏季最高。调查期间,7月份所获跳虫的个体数最多(879只),占总捕获量的35.34%,春季(707只,28.43%)和秋季(627只,28.43%)之次、11月份最少(274只),占总捕获量的11.02%。个体数的季节变化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图2)。2.4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跳虫个体密度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不同生境土壤跳虫个体密度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2)。从表2可见,不同生境环境因子对跳虫个体数量的影响都不相同,其图2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不同生境土壤跳虫群落的季节变化Figure2Theseasonaldynamicsofsoilcollembolancommunitiesatdifferenthabitatsinoasis-desertecotoneonsoutheasternedgeofJunggarbasin中体数量与湿度、容重、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温度却关系不大。尤其是荒漠生境跳虫个体数与湿度,灌木林、菜瓜地生境的有机质含量,菜瓜地及荒漠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温度、pH等不关系不太大;防护林、灌木林、荒漠生境跳虫个体数与全磷含量,灌木林、耕地、菜瓜地及荒漠4种生境跳虫个体数与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耕地和菜瓜地生境跳虫个体数与总盐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对跳虫的季节变化的整体影响较小,但个别因素对跳特有类群和稀有类群数的影响较大。由于土壤跳虫移动能力较弱,,夏季的高温和降雨?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961018、41361052) 新疆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No.BS090131)资助
【分类号】:S15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李林;尤民生;陈少波;吴佳霖;;不同生境茶园弹尾虫群落的结构与动态[J];茶叶科学;2010年04期

2 孙元;;我国不同生态系统中弹尾虫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2期

3 吴东辉;尹文英;阎日青;;植被恢复方式对重度退化草原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4 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如苏力·吐孙;古丽布斯坦·努尔买买提;吴松林;;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中国沙漠;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桐音;谢桂林;赫福霞;付荣恕;田家怡;;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跳虫群落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王峰;吴志丹;江福英;张文锦;尤志明;;绿肥对茶园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3 李慧玲;吴光远;张文锦;王水金;郭剑雄;林乃铨;;茶园绿肥品种罗顿豆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J];福建农业学报;2012年12期

4 孙元;;我国不同生态系统中弹尾虫研究进展[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2期

5 郑南辉;;茶园绿肥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J];茶叶科学技术;2014年03期

6 祝向钰;李志毅;常亮;袁一扬;戈峰;吴刚;陈法军;;转Bt水稻土壤跳虫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变化[J];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7 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如苏力·吐逊;木卡热木·阿吉木;张卫红;吴松林;;乌鲁木齐地区不同生境下土壤跳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四川动物;2013年01期

8 吾玛尔·阿布力孜;古丽布斯坦·努尔买买提;阿布都肉苏力·吐孙;木开热木·阿吉木;吴松林;;新疆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J];生态学杂志;2013年06期

9 勾影波;高方清;冯婷婷;吴琼;苏永春;;常熟虞山茶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26期

10 黎健龙;唐劲驰;赵超艺;唐颢;黎秀娣;黎华寿;;不同景观斑块结构对茶园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士国;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姚凤銮;多作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动态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涛;农田生态系统弹尾虫多样性及其环境指示作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孙平;茶叶出口基地IPM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勾影波;苏永春;;常熟尚湖周边农田土壤弹尾类的分布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张雪萍;曹会聪;冯仲科;;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小型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特征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3 陈李林;尤民生;陈少波;吴佳霖;;不同生境茶园弹尾虫群落的结构与动态[J];茶叶科学;2010年04期

4 伍磊;严林;周青平;;青海三江源鞘翅目、弹尾目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草业科学;2010年05期

5 吴东辉,胡克,殷秀琴;松嫩草原中南部退化羊草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态特征[J];草业学报;2004年05期

6 吴东辉;尹文英;李月芬;;刈割和封育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8年05期

7 齐艳红;殷秀琴;董炜华;;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虫生态分布[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安静超;殷秀琴;;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土壤昆虫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殷秀琴;宋博;董炜华;辛未冬;;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0年01期

10 柯欣,徐建明,谢荣栋,翁朝联,杨毅明;浙江衢州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季节性变化[J];动物学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晚霞;亚热带红壤丘陵茶园覆盖与间作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尹澄清;内陆水—陆地交错带的生态功能及其保护与开发前景[J];生态学报;1995年03期

2 赵敬民;刘肖梅;乔晓红;;泰山与泰安城区交错带过度城市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3 高海龙;王辽宏;张兴昌;;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素空间变异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2期

4 王庆锁,张玉发,罗菊春,冯宗炜;人为干扰对浑善达克沙地东部森林—草原交错带的影响及其恢复治理的生态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1999年01期

5 彭建刚;周月明;安文明;师庆东;;奇台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6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廷祥;东北地区农林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区域气温影响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春连;农林交错带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熊丹;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特征及农林交错带宽度变化[D];云南大学;2013年

3 魏巍;东祁连山灌—草交错带植物多样性格局及界面因子特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志述;宁夏四儿滩湿地—干草原交错带边界判定及植被数量特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聂雯雯;退耕还林政策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交错带动态变化[D];云南大学;2015年

6 苗莉云;太白红杉群落交错带生态学特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3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13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