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7 08:35
【摘要】:根据2000—2014年东北三省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模型方法,对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集聚性、差异性及其重要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存在比较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自相关性在整体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到2014年全局Moran's I指数达到最高值0.3395.在局部空间相关关系上,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低-低地区主要集中在辽宁省,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人均GDP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有负效应,总人口数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从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化肥施用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代表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耗的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因素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较大,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相关程度有逐渐趋同的趋势.
【图文】:

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7期范大莎等: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由图1可知,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格局,多数碳排放量高的地区与其他碳排放量高的地区相邻,碳排放量低的地区与碳排放量低的地区相邻.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主要有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长春市和松原市,在2000—2014年间,哈尔滨市、绥化市、长春市和松原市都是始终处于碳排放量高-高区域的地区.处于碳排放量低-低区域的地区主要在辽宁省,其中,通化市始终处于低-低区域,2014年处于碳排放低-低区域的地区已包含通化市、丹东市、大连市、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和沈阳市7个城市.图1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LISA集聚图Fig.1LISAclustermapofagro-ecosystemscarbonemissionsinthreenortheasternprovinces3.2.2热点分析Getis-OrdGi*统计量是一种基于距离权重矩阵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能探测出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并明晰哪些地区对于全局自相关的贡献率更高.本研究同样选取2000年和2014年,计算其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区域空间相互关联系数,按照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徐建华,2010)分别对2个年份的局部统计量进行空间聚类显示,按其数值大小依次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图2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格局热点演化Fig.2Evolutionofspatialpatterninhotspotareasofagro-ecosystemscarbonemissionsinthreenortheasternprovinces2801

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7期范大莎等: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由图1可知,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表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格局,多数碳排放量高的地区与其他碳排放量高的地区相邻,,碳排放量低的地区与碳排放量低的地区相邻.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主要有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齐齐哈尔市、长春市和松原市,在2000—2014年间,哈尔滨市、绥化市、长春市和松原市都是始终处于碳排放量高-高区域的地区.处于碳排放量低-低区域的地区主要在辽宁省,其中,通化市始终处于低-低区域,2014年处于碳排放低-低区域的地区已包含通化市、丹东市、大连市、鞍山市、本溪市、辽阳市和沈阳市7个城市.图1东北三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LISA集聚图Fig.1LISAclustermapofagro-ecosystemscarbonemissionsinthreenortheasternprovinces3.2.2热点分析Getis-OrdGi*统计量是一种基于距离权重矩阵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能探测出高值聚集和低值聚集,并明晰哪些地区对于全局自相关的贡献率更高.本研究同样选取2000年和2014年,计算其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区域空间相互关联系数,按照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徐建华,2010)分别对2个年份的局部统计量进行空间聚类显示,按其数值大小依次划分为热点区、次热点图2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的空间格局热点演化Fig.2Evolutionofspatialpatterninhotspotareasofagro-ecosystemscarbonemissionsinthreenortheasternprovinces2801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171433)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No.16BJY039)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资助项目(No.LBH-Q13101)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青年学术骨干项目(No.10XQXG08)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资金项目(No.2016RAXXJ307)~~
【分类号】:X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伦旺;农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特性[J];生物学通报;2000年03期

2 叶旭君,王兆骞;浙江省德清县农田生态系统能量投入的优化[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3 林匡飞,徐小清,项雅玲,金霞,邵志慧;湖北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铜的循环与平衡[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1期

4 黄爱民,赵荣钦,秦明周,杨浩;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影响因素与技术的初步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孙新章;周海林;谢高地;;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经济价值[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7 苏本营;张璐;陈圣宾;王冰雪;蒋高明;;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09期

8 万大娟;杨仁斌;苏文幸;;国内外城市农田生态系统建设经验探索[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05期

9 叶延琼;章家恩;秦钟;李逸勉;李韵;;佛山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损益[J];生态学报;2012年14期

10 李明明;丁忠义;卞晓红;高婷;;煤炭开采对矿区农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影响评价[J];土壤通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有飞;何雨红;;我国紫外辐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郭中伟;甘雅玲;;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界颍;马友华;张继榛;;农田生态系统中硫平衡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卫建;邓艾兴;郑建初;朱建国;卞新民;;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及其地上地下互作机制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曾任森;骆世明;苏贻娟;李均;宋圆圆;叶茂;;农田生态系统中化感物质介导的种间关系研究[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斌;朱兆良;;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磷的界面迁移与环境效应(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朱先进;宇万太;;农田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张微微;李晶;;关中-天水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量时空变化[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刘学军;;大气氮素沉降及其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生茂;李凤民;索东让;汪建国;;张掖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与氮素循环及平衡[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提供;云南种菜要种“健康”菜[N];农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志新;北京郊区农田生态系统正负效应价值的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

2 付静尘;丹江口库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影响因素的情景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夏体渊;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格局与作物功能性状响应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颉鹏;河西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汇时空演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5 胡正华;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丁园圆;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平衡模拟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价[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迎春;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秦钟;华北平原农田水热、CO_2通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莹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露水凝结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10 王凯荣;农田生态系统镉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申洙林;长沙市农田生态系统战略调整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曹兴进;农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评估[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胜男;迁西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高耸耸;徐州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杨洁;河南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杨皓然;潍坊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和碳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向璐;名山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监测与评价[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永杰;基于能值分析的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10 张健;图们江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19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19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