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24 07:21
【摘要】:[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农业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黑龙江省向吉林省、辽宁省扩张的空间格局;从影响因素来看,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结论]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
【图文】:

曲线,变动率,综合效率,规模效率


该文数据均选自《黑龙江统计年鉴》(2006~2015年)《吉林统计年鉴》(2006~2015年)《辽宁统计年鉴》(2006~2015年)以及各地市相关年份的经济统计年鉴、文献资料、统计局网站等。2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分析与省际差异图1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变动2.1耕地利用效率的总体分析将2005~2014年各市(州)的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平均得到东北地区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图1),得出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826,实际效率为理想效率的82.6%,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值不稳定,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年综合效率值最低,为0.747,2008年又迅速上升,此后保持相对平稳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是一个转折点,图22005~2014年东北地区各省效率均值比较2007年夏天黑龙江省与辽宁省都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整个东北地区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都受到了影响。2008年后就稳定在0.85左右,2013年达到最大值0.886。2005~2014年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比较接近,曲线重合度较高,而规模效率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影响较大。因此,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纯技术效率处于持续递增阶段,表明在这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可以带来更高比例的效率提高,比一味增加耕地投入资源效果要好。2.2耕地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按照省份划分,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的总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图2),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值均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吉林省规模效率值高于辽宁省与黑龙江剩综合效率平均值方面,黑龙

曲线,均值比较,效率,综合效率


利用效率变动2.1耕地利用效率的总体分析将2005~2014年各市(州)的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平均得到东北地区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变化趋势(图1),得出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826,实际效率为理想效率的82.6%,可以看出这段时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相对较高。从总体的趋势来看,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率值不稳定,呈波动上升趋势。2007年综合效率值最低,,为0.747,2008年又迅速上升,此后保持相对平稳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7年是一个转折点,图22005~2014年东北地区各省效率均值比较2007年夏天黑龙江省与辽宁省都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整个东北地区的耕地利用综合效率都受到了影响。2008年后就稳定在0.85左右,2013年达到最大值0.886。2005~2014年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比较接近,曲线重合度较高,而规模效率变化不大,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纯技术效率综合效率影响较大。因此,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纯技术效率处于持续递增阶段,表明在这阶段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可以带来更高比例的效率提高,比一味增加耕地投入资源效果要好。2.2耕地利用效率的省际差异按照省份划分,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的总效率及其分解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图2),总体来看,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与纯技术值均高于吉林省和辽宁省,吉林省规模效率值高于辽宁省与黑龙江剩综合效率平均值方面,黑龙江省最高,达到0.881,吉林省与辽宁省相差不大,分别为0.800和0.793,可以看出,综合效率由于省份不同呈现明显差异。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与水平较高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使其耕地利用综合效率明显高于吉林省与辽宁剩纯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总体差?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东北大学土地管理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基于多维视角的中国高铁可达性综合评估研究”(16YJCZH0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变暖背景下三江平原耕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415711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北城市密集区空间经济联系测度、方向及其动力机制研究”(41101153)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汉玉;从耕地利用动态变化看保护耕地的重要性[J];北京房地产;2000年06期

2 谭文敏;农村耕地利用亟待观念创新和科技创新[J];农村经济;2002年01期

3 沈昌发;当前我省耕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08期

4 李宪文,林培,朱德举;山麓地带耕地利用景观动态分析与质量评价[J];中国土地科学;2000年03期

5 高华中;临沂市耕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01年05期

6 邵秀秀;;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年05期

7 宋戈;李丹;王越;雷国平;;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利用系统安全格局及其空间演变[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8 黄淑娟;;当前农村耕地利用与保护对策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14年06期

9 庞英;王伟;;新时期山东省耕地利用模式区域特征——基于粮食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定忠;张丽娟;徐启明;;陇川县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桂波;南灵;;陕西省耕地利用碳源/汇时空差异分析[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万婷;蒲春玲;;新疆阿瓦提县农户耕地利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3 尧德明;;海南省耕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江艳;周兴;;广西横县耕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5 杨忍;刘彦随;;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与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贺一梅;杨子生;赵乔贵;陶文星;许婧婧;;耕地利用区划原理·方法及其在云南省的实践[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7 赵乔贵;杨子生;;保障山区省份粮食安全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措施体系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肖宝玉;张文开;;浅谈人口对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以尤溪县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9 黄训芳;段培;;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智国;;我国耕地利用与粮食安全变化的市场驱动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传民;乡村快速发展下的耕地利用转型与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重庆市宅基地复垦耕地利用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赞红;劳动力析出背景下不同区域耕地利用集约度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田方;重庆市璧山区耕地利用效率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赵文晖;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保定市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周琳;农民职业分化背景下的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周迪;重庆山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7 邓燕婷;矿区耕地利用效率损益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8 王俊智;基于GWR模型的耕地利用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D];新疆大学;2016年

9 吕雷;四川省县域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影响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10 翟伟萍;基于DEA与空间统计的河南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演变[D];河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28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28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