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凋落物产量及动态

发布时间:2019-09-14 18:15
【摘要】:森林凋落物生产及其组分动态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基础过程.以海拔3 589 m高山峡谷区典型的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原始暗针叶林为研究对象,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调查了凋落物产量及其组分动态特征.结果显示:1)暗针叶林凋落物年产量为3 839.68 kg/hm2,其中叶凋落量占年总凋落量的44.61%(常绿树种叶凋落量占叶凋落总量的55.32%,落叶树种占44.68%;乔木树种叶凋落量占叶凋落总量的95.88%,灌木树种占4.12%),落枝占43.29%,附生苔藓地衣占2.07%,树皮占3.34%,花果种子等繁殖器官占0.93%,其他杂物占5.75%.2)相对于其他树种,作为建群种的四川红杉和岷江冷杉的凋落叶是总凋落叶的主要来源,两者叶凋落量占总叶凋落量的76.64%.3)凋落总量、叶凋落量、落枝量和树皮凋落量动态均呈明显双峰型,凋落高峰分别出现在9-10月和5月;附生苔藓地衣和花果种子等繁殖器官凋落量动态呈单峰型,凋落高峰出现在5月.乔木树种的凋落节律与常绿树种的凋落节律相同,为双峰型,而灌木树种与落叶树种的凋落节律相同,为单峰型.本研究结果说明优势种的凋落叶特征影响着总凋落物特征并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凋落节律,这为进一步认识高山峡谷区暗针叶林物质循环及其相关的生态学过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四川省林业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川西林业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526,31622018) 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7TD0022)资助~~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新章;江洪;张慧玲;余树全;周国模;马元丹;Scott X. Chang;;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09期

2 王相娥;薛立;谢腾芳;;凋落物分解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3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8期

4 许湘琴;林植华;陈慧丽;;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5 胡亚林,汪思龙,黄宇,于小军;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年10期

6 汪思龙,黄志群,王清奎,于小军;凋落物的树种多样性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2005年03期

7 郭忠玲;郑金萍;马元丹;李庆康;于贵瑞;韩士杰;范春楠;刘万德;;长白山各植被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模型模拟的试验研究[J];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8 陈书秀;江明喜;;三峡地区香溪河流域不同树种叶片凋落物的分解[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9 林成芳;高人;陈光水;杨玉盛;钟羡芳;;凋落物分解模型研究进展[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10 杨万勤;邓仁菊;张健;;森林凋落物分解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如琼;;红树林凋落物过程与营养物质形式[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2 王斌;杨校生;;不同气候区4种典型地带性植被凋落物比较研究[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宋博;殷秀琴;;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Ca、Mg、Fe动态分异及土壤动物的作用[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振海;长白山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和元素释放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吕瑞恒;抚育间伐对针叶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宫诗玮;松嫩草原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生物活性对增温和氮沉降的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娟;宝天曼森林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王晖;南亚热带四种人工林土壤碳固持及其主要相关过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君;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赵静;氮添加与凋落物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郝娜;大兴安岭南段次生林土壤氮矿化对不同碳输入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4 芦雪;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次生林凋落物分解(中期)与养分动态特征[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秀宇;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下凋落物分解释放对土壤微量元素及葡萄糖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6 王宸;龙溪—虹口保护区阔叶林林区下土壤—凋落物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7 张川;高山森林溪流凋落物分解中有机组分的变化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8 余鑫;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生产量及林分结构与氮沉降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9 陶世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凋落物空中分解的季节动态:原位和凋落物袋分解法比较[D];复旦大学;2009年

10 金虎范;林分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3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