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菌剂强化紫茎泽兰堆肥试验
【作者单位】: 四川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基金】: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4年开放基金资助项目(GR-2014-C-02)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耀艾;紫茎泽兰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05期
2 夏忠敏,金星,刘昌权;紫茎泽兰在贵州的发生危害情况及防除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年12期
3 李缨;紫茎泽兰入侵云桂成灾[J];草业科学;2003年08期
4 王永达,徐在品;扼制紫茎泽兰危害之对策与思考[J];贵州畜牧兽医;2003年02期
5 达平馥,洪焰泉;紫茎泽兰的危害特性及研究利用近况[J];林业调查规划;2003年01期
6 孙启铭;野生紫茎泽兰的利用[J];农村实用技术;2003年02期
7 葛盛军,金海平;紫茎泽兰的危害和防制[J];四川畜牧兽医;2003年05期
8 王永达,徐在品;扼制紫茎泽兰危害之对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年02期
9 蒋冰;“绿色杀手”逼向成都[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01期
10 葛盛军,金海平;紫茎泽兰的危害和防制[J];四川农业科技;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白洁;刘晓燕;颜冬冬;何兰;;紫茎泽兰综合治理策略及示范[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鲍观娟;王笑;豆威;王进军;;三种替代植物对紫茎泽兰幼苗的生态控制效果[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3 刘钊;李伟;周伟;;云南楚雄大中山紫茎泽兰入侵和生长的限制因子[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昊;薛明;豆威;王进军;;紫茎泽兰对不同海拔入侵地生物多样性影响[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5 高贤明;王玉兰;;四川攀西地区紫茎泽兰的入侵现象及入侵机理[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尹俊;;紫茎泽兰防治的现状与展望[A];我国2003年草原病虫鼠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2004年发生趋势预测与防治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兵;赵平;肖媛;张玉惠;;紫茎泽兰在云南的发生利用及其治理[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8 何萍;;紫茎泽兰综合治理研究[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熊琳;王进军;;紫茎泽兰替代控制的研究进展[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魏冬;鲍观娟;王进军;;紫茎泽兰的为害及防控研究进展[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忠伟;消灭紫茎泽兰之我见[N];大理日报(汉);2005年
2 南国早报记者 陆月玲 本报记者 刘昆;警惕紫茎泽兰泛滥成灾[N];光明日报;2003年
3 邓晓华;化害为宝 抑制紫茎泽兰严重入侵[N];四川科技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建兵;紫茎泽兰威胁泸定万亩良田[N];四川日报;2006年
5 陈鹏;昆明开始全城剿杀紫茎泽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记者 李秀春 实习生 蔡飞;华坪有效防治紫茎泽兰[N];云南日报;2006年
7 陈俊;“绿色杀手”紫茎泽兰可制成清洁炭[N];贵州日报;2007年
8 王应良 汪德安;云县爱华镇紫茎泽兰脱毒养猪成效好[N];云南科技报;2008年
9 王立天;紫茎泽兰怎样变害为利[N];云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邹学润;紫茎泽兰开发利用大有可为[N];云南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洁;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毒性物质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郑照强;紫茎泽兰微波热解行为及产物综合利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农向;紫茎泽兰提取物对动物寄生螨类的杀灭效果及杀虫活性成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丽娟;紫茎泽兰基因EaC4H的克隆及化感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5 宫伟娜;低温胁迫过程中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热激蛋白基因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6 侯太平;草地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及制剂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7 王一丁;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灭蚜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于兴军;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苏秀红;不同紫茎泽兰种群耐旱与耐热性的评价及耐热性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冰;2种替代植物与紫茎泽兰竞争效应及竞争相关指标适用性探索[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昊;紫茎泽兰对不同海拔入侵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种子萌发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易茂红;贵州省紫茎泽兰发生分布调查与防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喻Z,
本文编号:2542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4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