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对黑土有机磷形态长期动态影响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05,2013BAC09B01) 吉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招标专项(20150203004NY)
【分类号】:S1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彦霖;闫锐;高雪松;邓良基;张世熔;赖阳丹;;不同种养废弃物还田对复垦宅基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年02期
2 张红;吕家珑;曹莹菲;徐温新;;不同植物秸秆腐解特性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J];土壤学报;2014年04期
3 尹岩;梁成华;杜立宇;吴岩;;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转化的影响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2年04期
4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土壤学报;2008年05期
5 秦胜金;刘景双;王国平;王金达;;三江平原湿地土壤磷形态转化动态[J];生态学报;2007年09期
6 赵吴琼;李菊梅;徐明岗;周连仁;;长期不同施肥下灰漠土有机磷组分的变化[J];生态环境;2007年02期
7 李秀英,赵秉强,李絮花,李燕婷,孙瑞莲,朱鲁生,徐晶,王丽霞,李小平,张夫道;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8期
8 徐阳春,沈其荣,茆泽圣;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中有机磷含量与分配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天佑;王俊忠;冀建华;牛俊义;;施用腐植酸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7年04期
2 胡继杰;朱练峰;胡志华;钟楚;林育炯;张均华;曹小闯;Allen Bohr James;禹盛苗;金千瑜;;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3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杨建;尹彩侠;秦裕波;张磊;于雷;王立春;谢佳贵;;不同施磷水平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磷素平衡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6年06期
4 张敏敏;刘冬碧;吴茂前;段小丽;熊桂云;夏颖;程子珍;;江汉平原棉花合理施氮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6年24期
5 张蕊;王钰馨;赵雪惠;李玲;付喜玲;高东升;;海藻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土壤肥力及‘肥城’桃品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6年12期
6 马星竹;郝小雨;高中超;李一丹;周宝库;;氮肥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春玉米产量及农学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6年06期
7 高玉山;孙云云;刘方明;窦金刚;侯中华;李晓;姜波;徐秀霞;刘慧涛;;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6年06期
8 谢志煌;李彦生;于镇华;刘俊杰;王光华;刘晓冰;金剑;;秸秆还田与作物氮素利用关系研究[J];土壤与作物;2016年04期
9 周龙;吕玉;普正仙;魏江波;汤利;龙光强;;两种含磷复合肥配合不同添加剂对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10 彭贤辉;郭巍;朱基琛;侯翠红;张保林;;水溶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河南化工;2016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瑞勇;王丽艳;郭永霞;;生物有机肥对盆栽小白菜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2期
2 乔亮;王丹;高明;华颖;莫建兵;王新菊;李如峰;;三峡库区农村宅基地复垦耕地地力评价——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年03期
3 武晓森;周晓琳;曹凤明;朱宝成;赵同凯;沈德龙;;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5年01期
4 许小伟;樊剑波;陈晏;张其海;何园球;郑学博;;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土壤速效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18期
5 杨滨娟;黄国勤;钱海燕;;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4年01期
6 邓欧平;谢汀;李燕;邓良基;;稻麦轮作下不同还田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7 马超;周静;刘满强;郑学博;崔键;李辉信;康炳龙;;秸秆促腐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年05期
8 刘骁劏;涂仕华;孙锡发;辜运富;张先琴;张小平;;秸秆还田与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17期
9 杨宪龙;路永莉;同延安;林文;梁婷;;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淋溶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3年03期
10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郭瑞英;;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乃英;;关于抗生素菌渣的利用[J];当代畜牧;1992年01期
2 周松林;菌渣的利用——生产燃气[J];食用菌;2002年01期
3 周松林;就“菌渣的利用——生产燃气”答读者问[J];食用菌;2002年04期
4 江同均;菌渣的妙用[J];食用菌;2002年05期
5 闫宝松,马凤,张跃新,孟宪勇;废弃菌渣二次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J];中国林副特产;2005年04期
6 周天录;;菌渣还田变废为宝[J];湖南农业;2007年01期
7 周保华;高勤;王洪华;李志超;王冬浩;;青霉素、土霉素菌渣研究利用现状及特性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1年05期
8 贾明;陆建忠;尹君;;菌渣直接还田对设施大棚内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初探[J];食用菌;2012年03期
9 徐康铭;吕蔚;王鸿磊;秦娜;邹积华;丁强;;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技术初探[J];北方园艺;2012年22期
10 丁强;吕蔚;徐康铭;王鸿磊;秦娜;崔从光;邹积华;;双孢菇菌渣养殖蛴螬技术研究(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宫志远;;食用菌菌渣综合研究与利用现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建国;尹微琴;奚云龙;储亚云;;秸秆循环利用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3 宫志远;;食用菌菌渣综合研究与利用现状[A];第九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4 陈海波;李艳菊;王悦;王宇洲;梁山琴;冯丝雨;万淑珍;饶嘉健;;金霉素菌渣生物降解特性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5 宋婷婷;蔡为明;范丽军;金群力;冯伟林;沈颖越;;以金针菇菌渣和稻草为基础两种双孢蘑菇堆肥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动态比较分析[A];第十届全国食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孟蕾 记者 郭东;全省三成多抗生素菌渣将被转化[N];河北日报;2012年
2 杨代军 本报记者 陈泳;菌渣集中放 废物变肥料[N];成都日报;2006年
3 云家春邋何骏天 本报记者 汪光辉;菌渣做木炭垃圾换成钱[N];成都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孟蕾 记者 周迎久;让菌渣不再是危废[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孟蕾 本报见习记者 孟然 本报记者 周洁;抗生素菌渣消“毒”变“宝”[N];河北日报;2013年
6 王道全;一纸建议 废渣变宝[N];四川政协报;2005年
7 吴桐 兰波 钟丽娟 李雪林;金堂走出了一条食用菌菌渣循环经济之路[N];成都日报;2010年
8 曹建军邋马友晟 赵遂;金坛市“吃干榨尽”农业废弃物[N];农民日报;2007年
9 杨静;贵阳市把菇农废弃菌渣变成“宝”[N];贵州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曹小佳;什邡拟建废渣利用激励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西宁;抗生素菌渣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梅;杏鲍菇菌渣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复合菌剂构建及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米静静;菌渣对废水中Pb(Ⅱ)和Cd(Ⅱ)吸附性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高妍;基于厌氧消化的青霉素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4 冯振凯;长期菌渣还田对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5 钟润昕;膨润土—菌渣复合材料在砂土中养分释放规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胡诚志;食用菌菌渣用于烟草育苗基质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高凌飞;垫料、菌渣联合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8 陈立文;卡那霉素生物降解及生产菌渣再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鲍王波;青霉素菌渣的两种处置方法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10 谷文硕;庆大霉素废水综合处理及其菌渣重新利用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0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5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