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初植密度樟子松人工林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锐;李凤日;刘兆刚;;樟子松人工林分枝结构的分析[J];植物研究;2006年04期
2 赵琼;曾德慧;于占源;邓斌;范志平;;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磷素转化的根际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3 黄刚;赵学勇;苏延桂;岳广阳;;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微环境改良效果的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8年02期
4 刘朝武;;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与管理[J];民营科技;2014年02期
5 朱教君;康宏樟;许美玲;吴祥云;王巍;;外生菌根真菌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2期
6 方杰;魏雅芬;刘帅;赵学勇;李胜功;;科尔沁沙地丘间低地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利用来源的稳定同位素解析[J];生态学杂志;2011年09期
7 焦树仁;樟子松人工林蒸腾耗水量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84年06期
8 焦树仁;辽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分布的初步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1985年04期
9 焦树仁;;辽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林水分动态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年04期
10 张继义,赵哈林,崔建垣,张铜会,赵学勇;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鹰;;影响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因素的调查分析[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2 T3祥云;;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动态的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3 宋晓东;王恩利;徐贵军;陈江燕;孙海红;;锌肥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状况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5 森林病害及其防治论文集[C];2009年
4 张金鑫;朱教君;康宏樟;闫巧玲;;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异质性及有效性[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常金宝;;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初植密度及密度调控研究[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兆刚;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动态三维图形模拟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贾炜玮;樟子松人工林枝条生长及节子大小预测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与光环境交互影响的樟子松人工林三维可视化模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孙守强;樟子松人工林节子大小的预测与整枝技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楚聪颖;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及其土壤养分变化[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4 何修道;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5 景向欣;樟子松人工林单木动态生长三维可视化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6 赵塔娜;内蒙古山地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7 罗玲;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班宏娜;樟子松人工林树冠层光分布规律及对生长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肖锐;樟子松人工林树木构筑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李海英;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措施和木材品质的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67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6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