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唐徕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9-11-29 13:29
【摘要】:针对长期以来传统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线长,通讯不便,管理手段落后、粗放,工程效益差,灌溉效率低,"人治"痕迹深,安全管理不合理、不到位,事故频发的问题,充分利用智能感知技术、3S技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WebGIS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数字水利过渡,最终彻底向智慧水利转型,建立数字唐徕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包括数字地图决策指挥平台、综合数据分析查询平台、智能灌渠专家辅助系统、掌上唐徕移动信息终端、数字唐徕渠业务管理支撑平台、自动化采集测控平台的"数字唐徕渠"的六个"一"的功能架构。是一套真正满足灌区管理需求的呈现数字化、控制智能化、决策科学化、管理协同化的灌区生产指挥管理平台,为全渠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图文】:

框架图,系统总体,框架


息采集点单一且数量少,信息化资源分散,同时,灌区的监测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复杂,空间相关性强,实时性要求高[5],针对唐徕渠管理处信息化建设的以上问题,将智能感知技术、3S技术、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WebGIS等现代科学技术引进唐徕渠水利工程管理,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唐徕渠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建设智慧、精准的“数字唐徕,智慧水利”就显得尤为重要。1系统总体框架智慧水利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分为5个层次,依次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管理层和集成门户。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图1系统总体框架1.1数据层在整个系统的构建中,数据就像人体的血肉一样,贯穿于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通过多途径获取的多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水利数据的来源,是系统建设的主要依据。数据层主要包括数据的获娶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存储三个方面。数据的获取包括以下两条途径:首先是水利厅数据中心共享的已有数据;其次是利用遥感技术、GPS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通过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地面监测站点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对象中设置的传感器等智能感知设备,自动采集灌区各部门业务工作涉及的报水点水位信息、闸门信息、渠道信息、气象信息、终端水价计量信息、视频监控信息等。数据的传输是通过Internet、水利厅专网、移动通信网将获取的实时数据与数据库相关联。由于唐徕渠覆盖面积大,地形复杂,,在一些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网络通信信号极易受影响,单一的网络为数据的传输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综合应用多种传输网络,通过网络优势互补,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传输通道,确保数据能及时、完整的传输到数据库。数据的存储是将数据进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数据规范,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确保数据在数据库?

架构图,架构,功能,数字地图


?集成门户集成门户即系统之门,使各独立的信息系统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打破各系统界限进行整合,为唐徕渠管理处各级别用户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一次性登录后不必多次登录。个性化的首页展示,各级用户不必进入各子系统便可获知工作动态、通知公告等信息。2系统功能架构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唐徕信息化”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为六个“一”的功能架构,分别为数字地图决策指挥平台、综合数据分析查询平台、智能灌渠专家辅助系统、掌上唐徕移动信息终端、数字唐徕渠业务管理支撑平台、自动化采集测控平台,如图2所示。图2系统六个“一”的功能架构2.1数字地图决策指挥平台以门户“数字地图”为入口,基于WebGIS和物联网等技术,建成数字地图决策指挥平台,整个内容以数字地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在界面上。实现了灌溉信息一张图,根据灌溉情况显示全灌区灌溉进度、引用水情况、各支渠的用水量情况、各干渠断面的水位流量情况等;工程信息一张图,通过工程节点图标显示全灌区的工程信息、查看工程全部生命周期的历史档案信息;防汛信息一张图,显示全灌区主要洪水来水地点,将滞洪区、拦洪库、泄洪闸、防洪沟等对象在地图上进行标示。点击对象在左侧显示详细信息。启动某个预案演示流程:发现洪水,启动预案,开闸泄洪。2.2综合数据分析查询平台以门户“数据查询”为入口,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整合了灌溉、工程、防汛的各个方面的海量数据,进行数据的实时处理和分析加工,建成综合数据分析查询平台,包括灌溉数据查询分析、工程数据查询分析、防汛数据查询分析。灌溉数据查询分析对灌区断面水位、支渠水位实时监测,对各渠段累计引水量、种植结构、税费收缴情况进行统计,对农田灌溉提供理论指导。工程数据查询分析对各渠段的工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J];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04期

2 杨鹏;;关于建设“智慧长江”的思考[J];人民长江;2014年23期

3 黄凤岗;;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3年07期

4 罗鹏;陈秀万;万玮;万家欢;许玉斌;;基于WebGIS的大型灌区水利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节水灌溉;2013年01期

5 芮晓玲;吴一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水利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志;顾正明;;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唐徕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节水灌溉;2017年01期

2 倪建军;汤敏;詹万林;朱金秀;;水联网与水利信息化理论探讨及应用实践[J];水利信息化;2016年04期

3 左其亭;;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水科学难题[J];水资源保护;2016年04期

4 林荷娟;李健;金科;;太湖流域移动外业管理平台研究[J];中国水利;2016年05期

5 钟登华;王飞;吴斌平;崔博;刘玉玺;;从数字大坝到智慧大坝[J];水力发电学报;2015年10期

6 龚振文;王庆;罗志清;;论智慧水利的测绘新技术[J];山西建筑;2015年27期

7 彭智欣;徐嘉祺;;智慧水务的思考[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5年09期

8 武建;高峰;朱庆利;;大数据技术在我国水利信息化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J];中国水利;2015年17期

9 武建;高峰;朱庆利;;浅谈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5年09期

10 刘得俊;;物联网在现代水利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文;;“工业4.0”在德国:从概念走向现实[J];世界科学;2014年05期

2 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19期

3 王亚华;黄译萱;唐啸;;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划分:理论框架与评判[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6期

4 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13年04期

5 王忠静;王光谦;王建华;王浩;;基于水联网及智慧水利提高水资源效能[J];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01期

6 左其亭;张保祥;王宗志;关锋;崔国韬;;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科学研究的启示与讨论[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年05期

7 胡传廉;;上海“智慧水网”发展理念与展望[J];上海信息化;2011年03期

8 朱洪波;杨龙祥;于全;;物联网的技术思想与应用策略研究[J];通信学报;2010年11期

9 秦洪花;李汉清;赵霞;;“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年09期

10 化雪梅;;基于WebGIS的灌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J];水利水文自动化;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兴;王巍;韩洁;袁顺全;李鹏;庞纯伟;张靖康;王海豹;;以物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J];山西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2 胡平霞;;物联网及其应用探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司凯;臧亮;;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8期

4 梁恒;陈强;;我国农村物联网应用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10期

5 李春勇;;物联网及其在林业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3年18期

6 张文娟;;农业物联网 看上去很美[J];中国农村科技;2013年10期

7 韩华威;;朗坤物联网 智慧农业“布道者”[J];中国农村科技;2013年10期

8 黄盛杰;金芳;;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江苏农机化;2013年05期

9 ;天津:物联网应用在温室领域“开花结果”[J];蔬菜;2013年11期

10 陈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欣;;物联网的智慧从何而来[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晨熙;;物联网的发展状况与趋势[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顺强;;中国物联网发展状况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文增;李拉;;对我国物联网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对策研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曾跃;罗斌;周东晓;;关注物联网发展:冷静分析,务实前行[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金鑫;魏峻旭;;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良颜;余翔宇;;广东省物联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曹玉旺;张炎明;;浅析物联网下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卫国;;超级物联网:中国物联网发展第三条道路[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10 王继祥;;避免浮躁气息,求同存异推进物联网应用[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7:物联网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煜;物联网:下一个经济增长点?[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魏刚;物联网:地球的神经元[N];北京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通讯员 张前 本报记者 陈晓春;神奇物联网,大步走近我们的生活[N];新华日报;2009年

4 蔡玉高 刘巍巍;我国科研机构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N];人民邮电;2009年

5 记者 付秋实;物联网,危机催生的新技术[N];金融时报;2009年

6 朱小兵;物联网不可一阵风[N];计算机世界;2009年

7 本报记者 谷慧;物联网掘金潮:前夜突围[N];中国经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丽娅 陈薇亦 实习生 方卿;“物联网”生活令人憧憬[N];江苏经济报;2009年

9 工业和信息化部 通信科技委委员 侯自强;物联网仅仅才开始[N];计算机世界;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余建斌 整理 刘先云;物联网,智能改变生活[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邓雪峰;设施农业物联网系统建模与模型验证[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峰;物联网数据处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原旭;面向精细化种植的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喻涛;物联网感知终端及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7 杜克明;小麦生长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8 方昶;物联网环境下混合生产系统中三种新的生产计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建栋;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10 丛林;基于技术、应用、市场三个层面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刘鹏程;物联网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黄迪;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曹自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周桄召;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及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覃敏杰;物联网产业发展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程钰杰;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唐力;物联网伦理问题探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9 宁金芳;从虚拟到实在:对物联网的哲学探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周洁;物联网环境下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7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67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