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施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元;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2 ;989生物有机无机肥[J];农村天地;2004年11期
3 徐庭梅;马福宽;;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的试验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1990年04期
4 刘德辉,丁瑞兴,吴珊眉,孙玉华,冉炜;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白土肥力效应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0年02期
5 田迎春;王殿宏;;无机肥增效途径及科学施用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4期
6 王奎波,余美炎,申秀珍,王同燕,,陈学留,王志芬;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吸收氮磷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核农学报;1994年04期
7 倪仲吾,孙羲,杨肖娥,林咸永,陈妙贞;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0年04期
8 卢良恕;;建立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的施用体系[J];中国农资;2008年02期
9 刘德林,朱兆民,吴敏;有机—无机肥混施对提高氮素化肥效益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10 王艳霞;冯宏;李华兴;梁友强;张育灿;林日强;;无机肥对生物复混肥活菌数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王伯仁;申华平;;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平衡[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利用[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焕银;;积极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搭配[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薛勇;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搭配[N];云南科技报;2004年
3 刘洪波 译;农业呼唤有机肥料[N];农民日报;2003年
4 曲善功;作物施肥四改进[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5 邹国元;建立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制[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成龙;稻—麦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配施协同土壤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想;有机无机肥磷配施的协同效应与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玉平;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邢鹏飞;不同施肥处理调控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波;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刘妍;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肥力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秋颖;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姜丹丹;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无机氮、土壤DOM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吴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敏;不同秸秆量与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8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6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