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秋施有机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30 23:01
【摘要】:以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白浆土为研究对象,在等氮量条件下(秋季有机肥配施来年春季无机肥),设置100%有机肥(T1),30%有机肥+70%无机肥(T2),20%有机肥+80%无机肥(T3),100%无机肥(T4)和不施肥(CK)5个处理,研究长期施肥对土壤生物学、理化性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数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施用高量有机肥有助于细菌和放线菌群落结构的形成,无机肥和不施肥适于真菌生长;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始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有机肥较无机肥处理更能提高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明显提高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培肥地力,单施效果稍差,且差异不大,而高量有机肥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百分比方面作用显著;两年玉米累计产量30%有机肥(T2)最高,分别比100%有机肥(T1)和100%无机肥(T4)提高57.34%和4.59%,稳产并高产。总体来讲,30%有机肥+70%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元;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1年06期

2 ;989生物有机无机肥[J];农村天地;2004年11期

3 徐庭梅;马福宽;;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效果的试验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1990年04期

4 刘德辉,丁瑞兴,吴珊眉,孙玉华,冉炜;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白土肥力效应的研究[J];土壤肥料;1990年02期

5 田迎春;王殿宏;;无机肥增效途径及科学施用要点[J];中国园艺文摘;2010年04期

6 王奎波,余美炎,申秀珍,王同燕,,陈学留,王志芬;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小麦吸收氮磷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核农学报;1994年04期

7 倪仲吾,孙羲,杨肖娥,林咸永,陈妙贞;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和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1990年04期

8 卢良恕;;建立有机无机肥相结合的施用体系[J];中国农资;2008年02期

9 刘德林,朱兆民,吴敏;有机—无机肥混施对提高氮素化肥效益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94年04期

10 王艳霞;冯宏;李华兴;梁友强;张育灿;林日强;;无机肥对生物复混肥活菌数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王伯仁;申华平;;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平衡[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徐明岗;邹长明;秦道珠;八木一行;宝川靖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的稻田氮素转化与利用[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杨焕银;;积极发展有机——无机复合肥[A];第五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搭配[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薛勇;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搭配[N];云南科技报;2004年

3 刘洪波 译;农业呼唤有机肥料[N];农民日报;2003年

4 曲善功;作物施肥四改进[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5 邹国元;建立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制[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成龙;稻—麦轮作系统有机无机肥配施协同土壤氮素转化的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想;有机无机肥磷配施的协同效应与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张玉平;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邢鹏飞;不同施肥处理调控农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2 李波;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及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刘妍;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肥力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秋颖;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黑土主要性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姜丹丹;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无机氮、土壤DOM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6 吴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刘敏;不同秸秆量与无机肥配施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玉米生长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8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68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f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