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病死猪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1 02:03
【摘要】:伴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日益突出,利用沼气工程来处理病死猪可以实现病死猪的资源化利用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文章通过进行病死猪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批式试验,探讨了病死猪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可行性以及不同的病死猪添加比例、反应温度对混合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5℃,病死猪添加比例为12%的情况下发酵产气效果最好,最高甲烷含量可达64.72%,总产气量达5310 m L,较猪粪单一发酵提升26%,且单位TS和VS产气量也分别能够提升30%和22%。
【图文】:

试验装置图,试验装置,采气,厌氧发酵


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所用猪粪取自上海市崇明县富民农场堆沤1周的猪粪,猪肉取自富民农场的病死猪,接种物为取自富民农场以猪粪为发酵原料正常发酵的沼气工程所产生的沼渣。在试验前测定了3者的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表1试验材料的理化性质(%)项目猪粪猪肉接种物总固体含量19.5050.0312.97挥发性固体含量14.7147.8711.16含水率80.5049.9787.03灰分4.792.161.81总有机碳6.9122.505.25总氮0.761.711.68pH值7.806.307.101.2试验装置本试验采用的厌氧发酵装置由4个部分组成(见图1):恒温水浴振荡器、厌氧发酵瓶、导气管、采气袋。其中厌氧发酵瓶为500mL的蓝盖玻璃瓶,采气袋为1L的铝箔采气袋。12341.恒温水浴振荡器;2.厌氧发酵瓶;3.导气管;4.采气袋图1试验装置图试验装置工作过程为:向发酵原料中按一定接种率添加接种物,搅拌均匀后加入到厌氧发酵瓶中盖上特制的瓶盖并用蜡密封,将厌氧发酵瓶置于恒温水浴振荡器中,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导气管输入到采气袋中,,每日更换采气袋,用注射器抽出采气袋中的气体测出其体积得到日产气量,测定气体成分时,用10mL注射器抽取5mL气体注入气相色谱分析仪中进行成分分析。1.3试验方法将病死猪的猪肉先用组织搅碎机进行粉碎,然后用压力蒸汽灭菌器在120℃,0.3MPa的条件下进行蒸煮30min,使之成为糊状肉泥,再放入冰箱在4℃下储存备用。试验设置0%,3%,6%,9%,12%,15%这6个水平的肉泥添加比例和35℃h和55℃两个反应温度做双因素试验,同时设置仅有接种物的空白试验组,用于校正接种物对各组产气的影响。根据设置的不同肉泥添加比例向猪粪中添加一定质量经过预处理的病死猪肉泥,混合均匀后作为发酵原料,采用一次投料的方

变化图,中温发酵,气量,变化图


分别为192mL,275mL,257mL和210mL,随后日产气量开始快速下降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各组反应分别于第64天,第66天,第75天和第72天停止;12%和15%这2个试验组日产气量从第6天到第45天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随后缓慢增加,在第61天和第62天达到第二个峰值,分别为231mL和258mL,随即日产气量迅速下降直到反应停止。300250200150100500日产气量/%mL5时间/%d0%3%6%9%12%1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图2中温发酵不同试验组日产气量变化图图3为高温发酵时不同试验组的日产气量变化情况。由图可以知,0%的试验组日产气量经过一个震荡变化后于第13天达到产气最高峰为302mL,从第20天到第27天日产气量一直维持在170mL左右,随后开始快速下降直到第58天反应停止;3%的试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震荡上升后于第24天达到产气最高峰为323mL,随后产气量迅速下降直到第66天反应停止;6%的试验组整个反应持续89天,日产气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震荡变化中,仅4天超过100mL;9%,12%,15%这3个试验组从反应开始日产气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反应分别于第17天、第18天和第21天结束。350300250200150100500日产气量/%mL0%3%6%9%12%15%5时间/%d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图3高温发酵不同试验组日产气量变化图2.2总产气量图4为不同试验组总产气量对比图,由图可知,中温发酵情况下纯猪粪发酵试验组的总产气量为4199mL,添加病死猪肉泥的试验组总产气量较为接近且均超过0%的试验组,其中添加比例为12%的试验组的总产气量最高,达5310mL;高温发酵情况下,纯猪粪发酵试验组的总产气量为3718mL,添加病死猪肉泥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龙;;生猪产业调整转型 消费结构加速升级——2014年生猪市场回顾及2015年展望[J];饲料广角;2015年03期

2 余海波;;中国猪业的现状及展望[J];四川畜牧兽医;2015年01期

3 田海林;林聪;孙赫;王平智;朱娜;;利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病死猪的工程应用[J];可再生能源;2014年12期

4 林岩;郭培源;王昕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检测[J];食品科技;2014年02期

5 宋建德;黄保续;袁丽萍;姜雯;王媛媛;孙淑芳;魏荣;;有关国家常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法应用情况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3年09期

6 蒋微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三废”治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年03期

7 王永利;孙学全;朱学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状、问题与建议[J];养殖与饲料;2010年12期

8 申泰铭;戴梓茹;郑韵英;;处理高盐度采油废水污泥驯化方法的改良——依据盐度抑制动力学原理[J];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朱洪光;陈小华;唐集兴;;以互花米草为原料生产沼气的初步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光;两段式厌氧工艺产甲烷发酵特性及微生物生态调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绪;谢菊芳;樊磊;胡肄农;贾伟亚;李雪;;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运输车辆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成潇伟;朱洪光;张涛;彭胜男;李玲;;病死猪与猪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J];中国沼气;2016年03期

3 黄泽颖;王晨;刘春芳;王济民;;禽流感风险下肉鸡养殖户无害化处理意愿研究[J];中国动物检疫;2016年05期

4 权亚玮;董钊;;新态势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方式探讨[J];畜牧兽医杂志;2016年03期

5 杨军香;黄萌萌;全勇;杨丽娜;;病死畜禽高温生物降解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中国家禽;2016年08期

6 龙存敏;;病死鲑鳟鱼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16年01期

7 张慧君;黄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项目环评要点分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6年01期

8 闫晓伟;莫祥银;;红外光谱法在表面活性剂检测中的应用[J];化学世界;2015年10期

9 谢运球;玉宏;裴建国;陈羽;;桂林寨底地下河农业系统氮流失估算[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10期

10 李杏媛;李静;;唐山市牛羊屠宰现状及其监管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淼;高效三氯乙烯厌氧微生物降解菌群构建与分子生物学诊断[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友;何润兵;熊波;;养殖业畜禽病死尸体处理现状及解决措施——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4年10期

2 林岩;郭培源;王昕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肉蛋白质及脂肪含量检测[J];食品科技;2014年02期

3 王汝都;李海滨;;美国猪场尸体处理方法分析与借鉴[J];家畜生态学报;2014年01期

4 李海峰;;猪场病死猪处理之我见[J];畜禽业;2013年09期

5 ;山东、江西、湖北三省无害化处理调研报告[J];中国动物检疫;2013年07期

6 王素梅;;关于对死亡动物生物安全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13年07期

7 王玉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13年05期

8 万雪;崔金光;李颖;王磊;;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建议[J];中国猪业;2013年04期

9 祁云霞;吴江鸿;何小龙;赛希亚拉;孙海莲;刘永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技术综述[J];食品科技;2012年12期

10 于智峰;赵立庆;郑君君;王自安;;肉制品安全性分析及控制措施[J];食品科技;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丽;沼气产业化基本理论与大中型沼气工程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胜;杨晓志;;浅谈猪粪利用技术[J];畜禽业;2008年11期

2 ;猪粪可以加工成动物饲料[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8年03期

3 王长青;澳大利亚利用猪粪发电[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2年03期

4 陈朱蕾,刘玉珠,熊尚凌;猪粪臭气的药物处理法[J];环境卫生工程;2003年04期

5 谭新;方热军;;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处理与利用技术[J];饲料工业;2006年21期

6 王利民;刘玉民;尹志明;武英;盛清凯;;猪粪中不同功能物质对猪粪产氨的影响[J];山东畜牧兽医;2013年04期

7 霍振钰;处理猪粪便的新技术[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8 朱华明;;一种处理猪粪便的新方法[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0年04期

9 沈雪民,封俊,刘春和,张学军;猪粪物理特性的测定[J];农业工程学报;1993年S1期

10 赵晶晶;陈欣;史奕;韩晓日;;喂饲-堆腐过程中猪粪磷素的变化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连强;王昌全;杨保川;;不同喂养类型猪粪养分含量现状调查[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廖育林;罗琳;陈煦;范美蓉;魏建宏;;赤泥与猪粪配施对水稻生理特性和镉吸收效果的影响[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钟云平;苏州;黎晶耀;邱光忠;;猪粪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初探[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T01畜舍环境与调控技术专题[C];2012年

4 林国徐;陈铸涛;左广胜;李超雄;;用复合多功能微生物发酵剂处理猪粪效果试验[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病制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钟建明;马琼媛;宋云华;普剑伟;张兴文;;猪粪堆腐对提高磷矿粉有效性的研究[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苏州;钟云平;黎晶耀;邱光忠;;猪粪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初探[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董保成;陈羚;张玉华;赵立欣;万小春;高新星;张旭东;罗娟;;猪粪添加对秸秆一体化两相厌氧产气的影响[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白林;李学伟;张林;;蝇蛆处理不同来源猪粪的效果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林国徐;陈铸涛;左广胜;李超雄;;用复合多功能微生物发酵剂处理猪粪效果试验[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雷小文;苏州;钟云平;郭礼荣;黎晶耀;郭添福;;我国猪粪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的现状及展望[A];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T05畜牧业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题[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茹;新鲜猪粪直接喂鱼好[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唐山市滦县职教中心 李桂荣;猪粪巧喂鱼病少效益高[N];河北农民报;2006年

3 李平蓉 李继光;人造“猪粪”三法[N];河南科技报;2000年

4 钟云仙;猪粪改土需“增碳”[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4年

5 李平蓉 口述 李继光 整理;人造“猪粪”三法[N];农民日报;2001年

6 大刚;猪粪养鱼三法[N];中国渔业报;2006年

7 何超群;崇仁新鲜事 农民抢猪粪[N];绍兴日报;2007年

8 周燕芬;猪粪喂猪循环养殖?[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唐斐婷;水面种蔬菜 蚯蚓吃猪粪[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记者 毛广绘 通讯员 蓝正伟 蓝晨;开启农业,让猪粪变香了[N];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俊;猪粪堆制、热解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变化及其产物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2 朱凤香;快速生产蝇蛆饲用蛋白与有机肥的鲜猪粪二步堆酵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白林;四川养猪业清洁生产系统LCA及猪粪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4 杨慧敏;畜禽粪便中重金属的去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高凤仙;饲料中铜对猪—玉米的生理影响及其系统生态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红文;粪污养殖爱胜蚓的分阶段饲养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易云亮;猪粪施用下稻麦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形态及其安全消纳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游来勇;稻—麦轮作条件下猪粪和秸秆还田对氮素转化利用特征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4 谢飞;利用接种EM菌的牲畜鲜粪养殖蚯蚓的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陈黎;猪粪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灵香玉;铜、锌在猪粪—蚯蚓系统中迁移积累和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苏秋红;规模化养猪场饲料和粪便中铜含量分析及高铜猪粪对土壤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8 翟静雅;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季秋洁;3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猪粪中的残留与降解[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10 晏红梅;猪粪成分分析与热值模型的构建[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8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68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