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农业耕作措施对AM真菌功能及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1-28 14:23
【摘要】: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真菌广泛存在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可与大部分农作物共生形成丛枝菌根。AM真菌可提高作物对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增加作物产量和抗逆性,改善土壤结构。本论文研究了包括耕作(Tillage, T)、免耕(No-tillage, NT)、耕作+秸秆覆盖(Tillage+stubble return, TS)及免耕+秸秆覆盖(No-tillage+stubble return, NTS)在内的农业耕作措施,对AM真菌的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影响。试验在温室条件下,自不同耕作处理取土样,设置不做任何处理(真菌处理),灭菌处理,各真菌处理与灭菌处理土壤再分别与灭菌沙子以10:0、4:6、1:9比例混合,盆栽陇东紫花苜蓿。获得如下结果:(1)各耕作处理下,AM真菌不同程度的促进了紫花苜蓿的生长(叶片数、株高、生物量),且在10:0土沙比时,对作物的生长促进最为显著;在1:9土沙比时促进作用最低,表明AM菌量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AM真菌与耕作处理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各耕作处理生物量从高到低依次为NTNTSTST。但灭菌处理下各耕作处理下生物量差异比较小,但以免耕处理作物长势最优,传统耕作处理下,作物长势最弱。(2)AM真菌促进了不同耕作措施下宿主植物对土壤P的吸收,真菌处理土壤在收获后较灭菌处理下的土壤,P含量下降较多,且10:0土沙比下各耕作措施的土壤P含量无论在种植前还是收获后,都高于其他两种土沙比,AM真菌对作物P含量吸收的促进作用,亦在此土沙比下尤为明显。真菌处理下,作物收获后,上述三种土壤型中的宿主植物地上P含量,大小顺序均明显表现为TSNTSNTT;地下P含量的大小顺序均明显表现为NTSNTTST。灭菌处理下的作物地上地下P含量在四种耕作措施之间差异较小,但仍表现为免耕下为最低。AM真菌接菌量与紫花苜蓿P吸收关系与上述苜蓿生长关系相同。(3)AM真菌能显著促进2-0.25mm这一范围内团聚体结构的形成,秸秆覆盖对2mm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4)10:0土沙比下AM真菌侵染率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土沙比,其AM真菌侵染率的高低明显表现为:NTTSTNTS; 4:6与1:9土沙比下,AM真菌侵染率的大小关系为:NTTSNTS=T。在传统耕作的条件下,秸秆覆盖能提高AM真菌侵染率,尤其对10:0土沙比的土壤型。(5)越冬前,共分离鉴定到4个AM真菌属,共12个AM真菌种。其中,免耕耕作处理下AM真菌多样性最高,包括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4个属,10个种;耕作处理下AM真菌多样性最低,包括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个属,3个种。越冬后,共分离鉴定到3个AM真菌属,共11个种。免耕耕作处理下AM真菌多样性仍最高,包括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个属,9个种;耕作处理下AM真菌多样性仍最低,包括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个属,3个种。越冬前与越冬后,四种耕作措施下AM真菌的群落组成丰度均表现为NTNTSTST;越冬前后,球囊霉属在各耕作措施下所占比例均为最大。
【图文】:

叶片数,沙子,紫花,真菌


到AM真菌处理和灭菌处理在对紫花首猜生长速度均具有极显<0.00或显逡逑著(b6<0.05)的作用和交互效应(表4-7)。逡逑在所有耕作、±沙处理下,AM真菌均显著提高了紫花首猜叶片数(图4-1;逡逑4-2;邋4-3)。尤其是在10:0主沙处理,,AM真菌对紫花首着的生长促进作用更为逡逑明显。逡逑10:0逡逑120邋「邋重逡逑100邋-逡逑b逡逑80邋-邋[-^逡逑I邋60邋-逦d逦占日邋AM逡逑f逦■邋NM逡逑:UjLLiLikJjL逡逑NT逦T逦NTS逦TS逡逑耕作措施逡逑图4-1王壤与沙子比为10:0时不同耕作措施下的叶片数逡逑不同字母表示在不同耕作处理下真菌处理间或灭菌处理间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尸<0.05)下逡逑同;AM表示真菌处理,NM表示灭菌处理。逡逑10:0邋±沙处理的NT耕作措施下,在出苗后2周时,AM真菌即表现出促逡逑生作用,其处理下紫花首

本文编号:2574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74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