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降解菌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3 19:58
【摘要】:本文采用室内摇瓶法制备和筛选出最佳秸秆降解组合菌剂,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小区试验,探讨施用菌剂对秸秆降解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在土壤中均表现出阶段性降解的特点,其降解过程可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四个阶段:(1)盆栽试验中,降解初期均为0~10d,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失重率分别达到15%、20%和35%左右;前期为10d~30d,小麦和水稻秸秆失重率均达到20%~30%,玉米秸秆失重率达到35%~45%;中期为30d~80d,小麦秸秆失重率达到30%~50%,水稻秸秆失重率达到30%~55%,玉米秸秆失重率达到50%~70%。80d以后为降解后期,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秸秆失重率分别达到50%、65%和70%以上。(2)大田试验中,小麦秸秆的降解初期为0~45d,秸秆失重率达到40%左右;降解前期为45d~90d,失重率达到40%~50%;降解中期为90d~135d,失重率达到50%~60%;135d以后为降解后期,失重率达到60%以上。水稻秸秆的降解初期为0~45d,秸秆失重率达到20%左右;降解前期为45d~90d,失重率达到25%~30%;降解中期为90d~150d,失重率达到30%~55%;150d以后为降解后期,失重率达到55%以上。玉米秸秆的降解初期为0~45d,秸秆失重率达到50%左右;降解前期为45d~120d,失重率达到40%~50%;降解中期为120d~210d,失重率达到50%~70%;210d以后为降解后期,失重率达到70%以上。2.施用菌剂不会改变秸秆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菌剂处理对盆栽和大田条件下秸秆降解的影响不尽相同。盆栽条件下,菌剂处理对小麦秸秆降解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前期,对水稻和玉米秸秆降解的影响主要在初期,在中期和后期三种秸秆施菌处理和不施菌处理差异不显著。对于小麦秸秆,20d时施菌处理的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27.65%~30.96%、27.97%~32.50%和29.59%~32.85%,比不施菌CK分别提高36.22%~52.52%、43.67%~66.90%和30.86%~45.28%;对于水稻秸秆,10d时施菌处理的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24.74%~26.70%、30.17%~33.44%和28.61%~34.48%,比不施菌CK分别提高33.57%~44.17%、29.14%~43.17%和70.37%~105.38%;对于玉米秸秆,10d时施菌处理的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5.24%~41.15%、17.27%~27.53%和37.18%~40.63%,比不施菌CK分别提高11.26%~29.92%、183.62%~352.13%和25.99%~37.67%。3.菌剂处理对不同秸秆不同时期的降解影响不一致。(1)对于小麦秸秆,30d时施菌处理的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39.14%~45.77%、41.70%~43.92%和41.57%~47.11%,比不施菌CK分别提高6.16%~24.15%、28.10%~34.93%和2.54%~16.21%。3种菌剂均有利于小麦秸秆的降解,在秸秆降解初期阶段施用菌剂可使小麦秸秆降解提前10d~15d。(2)对于水稻秸秆,45d时菌剂A和B处理的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26.91%和27.35%、42.40%和44.08%以及25.46%和26.02%,比不施菌CK分别提高34.53%和36.74%、68.86%和75.55%以及56.10%和59.55%。菌剂A和B在降解初期可使水稻秸秆降解提前10d~15d,菌剂C没有作用。(3)对于玉米秸秆,45d时菌剂B处理的秸秆失重率、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到53.90%、17.65%和26.78%,比不施菌CK分别提高13.35%、46.00%和43.50%,菌剂B处理可使玉米秸秆降解提前15d~20d,菌剂A和C效果不明显。施用菌剂能促进秸秆降解,明显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增加植株生物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强;99复合促产菌剂应用试验[J];青海农林科技;2003年S1期

2 何永梅;;几种用于有机废料发酵的菌剂[J];西北园艺(蔬菜专刊);2007年06期

3 李世东;缪作清;郭荣君;孙漫红;牛玉山;杨国锦;林淑敏;;生防菌剂在设施蔬菜土壤生物污染治理上的应用 Ⅰ.对温室环境和蔬菜生长的影响初报[J];中国果菜;2009年09期

4 贺国强;王磊;邓志平;李华敏;高淼;陈三凤;;固氮·解磷菌剂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田间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5 明德南;薛智勇;陆正明;钱红;;紫云英冻干菌剂田间接种效果的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86年02期

6 ;增产菌的使用[J];新疆林业;1989年01期

7 胡玉信;;“301”菌剂堆肥技术及使用效果[J];专业户;1996年12期

8 邱源松,陈昌良,王榕坡,卓丽;含钾岩体与硅酸盐菌剂的肥效[J];土壤;1998年05期

9 刘荣昌,李凤汀,郝正然,杨则瑗;生物钾肥(硅酸盐菌剂)开发研究与推广[J];中国农业科学;1998年01期

10 闻f;;高效菌剂——劲好大[J];农业知识;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真;朱用武;;肥料增效菌剂[A];2012新型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苏朋;何艳;徐建明;吴建军;;添加氮素条件下促腐菌剂对秸秆分解过程中碳氮元素变化影响的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车建美;郑雪芳;刘波;苏明星;朱育菁;;微生物保鲜菌剂的制备及其对枇杷的保鲜效果[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树清;王炳华;徐静;高艳敏;王宝申;刘秀春;陈宝江;;生物有机肥生产中发酵菌剂的选择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5 杨晶秋;姚腾云;郑普山;王作尊;;放线菌剂与稳定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蕃茄的联应效果[A];第九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1年

6 崔彦召;黄克和;张克春;;不同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刘保平;周俊初;;根瘤菌菌剂培养基优化与抑菌剂筛选研究[A];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2004年年会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龚光禄;桂阳;朱国胜;;发酵菌剂在玉米秸秆发酵中的作用与发酵料栽培红托竹荪初探[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9 张克勤;黄晓玮;邹成钢;季星来;;微生物与线虫互作的分子机制[A];中国遗传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09-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郭薇;重点行业废水处理菌剂研究通过鉴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李维炯;从EM技术到CM技术[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渊;江苏研制出国内首个农业废弃物干式好氧发酵菌剂[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3年

4 于明忠;分解菌剂生产有机肥技术获得成功[N];中国花卉报;2003年

5 刘明;生物技术治理印染废水有新突破[N];中国纺织报;2007年

6 记者 牛金辉;我区成功研究出沼气低温发酵促进菌剂[N];新疆科技报(汉);2014年

7 ;秸秆快速堆腐技巧[N];云南科技报;2002年

8 赵玉国;临朐:“秸秆反应堆”助农民增收[N];联合日报;2011年

9 河北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王丽英 张彦才 翟彩霞 李若楠 陈丽莉;怎样用蔬菜秸秆制作堆肥[N];河北科技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建峰;东北地区秸秆降解工程菌的选育及速腐菌剂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2 张涛;紫花苜蓿青贮菌剂筛选、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李剑峰;解磷根瘤菌诱变选育及抗污染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4 陶晶;多功能菌剂的组合效应研究及其抑菌物质的特性和分离[D];石河子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飞;农林废弃物速腐菌剂的筛选和制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宋芳芳;主要粮食作物秸秆降解菌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保平;根瘤菌菌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辛银川;高效降解秸秆菌株配伍筛选及菌剂制备[D];郑州大学;2011年

5 张蓓;碳氮比及腐熟菌剂对玉米秸秆发酵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6 王玉;放线菌剂对连作番茄生理生态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柴玉龙;芽孢益生菌B.lincheniformis Tu-1发酵条件优化、菌剂储存特性及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崔彦召;乳酸菌剂对发酵全混合日粮品质及6种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郭春铭;生猪养殖垫料快腐菌剂筛选及其堆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刘国防;高效油脂降解菌剂构建与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792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792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e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