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青海湖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特征研究——以刚察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0-02-14 01:54
【摘要】:通过对青海湖环湖区1987—2010年五期遥感解译,以湖区北部近30年耕作模式与放牧模式下草地和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类土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差异来探求两种模式下土壤演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和耕地粒级都属于砂-粉砂级,在0~60cm内草地粉砂、粘粒含量大于耕地,而砂含量小于耕地;总碳和全氮以30cm为界,界上草地总氮、全氮含量明显大于耕地且差异明显,界下两者差异较小;草地低频磁化率在整个剖面上小于耕地且变幅较小,频率磁化率两者以30cm为界,界上耕地小于草地,界下则呈现相反态势;0~60cm内草地色度值皆小于耕地,其中红度和黄度值在剖面上变化趋势一致,而亮度值两者变化差异大;两者pH值在10~40cm段差异性明显,在该范围内草地的pH值明显大于耕地,40cm开始两者变化不大。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草地,粉砂


含量(介于17.92%~21.99%,平均值为20.22%)亦明显大于耕地粘粒含量(介于16.2%~19.82%,平均值为18.1%)。此外,通过草地和耕地的“砂组-粉砂组-粘粒组”粒级三角图解(图2),可以直观看出草地和耕地都属于砂-粉砂级,其中草地粒级整体上较细(绿色区域),以粉砂级为主,耕地粒级分布杂乱且较草地粒级偏粗,有部分样品在砂级20%~40%范围内(红色区域),对此区域进一步分析后得知,红色区域内样品为耕地样品中30cm以上样品,对于此种现象后文将做出解释。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studyarea表1草地和耕地土壤粒度含量变化Table1Thesoilparticlesizevariationofgrasslandandfarmland采样点Samplingsite特征值Eigenvalue砂粒Sand/%粉砂粒Silt/(%粘粒Clay/%草地Grassland最大值Maximumvalue12.6473.8121.99最小值Minimumvalue5.6266.4217.92平均值Averagevalue8.9870.820.22耕地Farmland最大值Maximumvalue21.6471.4819.82最小值Minimumvalue9.8160.4516.2平均值Averagevalue15.2566.6518.1通过对草地和耕地土壤纵向粒度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图3),耕地在整个剖面深度内砂含量整体上大于草地,在0~20cm段,耕地砂含量达到了最大值,20~35cm段砂含量减小,而35~60cm又有增大趋势;草地粉砂含量在整个剖面深度内整体上大于耕地,且以0~30cm段为界,界上两者之间差异性最大,而界下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草地粘粒含量在整个剖面深度内也整体上大于耕地,与粉砂含量变化相似同样以0~30cm段为界,界上两者之间差异性最大,而界下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3.

示意图,粒级分布,草地,三角图


昂嘬?(介于5.62%~12.64%,平均值为8.98%)明显小于耕地砂含量(介于9.81%~21.64%,平均值为15.25%)近一倍之多;而草地粉砂含量(介于66.42%~73.18%,,平均值为70.8%)大于耕地粉砂含量(介于60.45%~71.48%,平均值为66.65%),草地粉砂含量多出4.15%;草地粘粒含量(介于17.92%~21.99%,平均值为20.22%)亦明显大于耕地粘粒含量(介于16.2%~19.82%,平均值为18.1%)。此外,通过草地和耕地的“砂组-粉砂组-粘粒组”粒级三角图解(图2),可以直观看出草地和耕地都属于砂-粉砂级,其中草地粒级整体上较细(绿色区域),以粉砂级为主,耕地粒级分布杂乱且较草地粒级偏粗,有部分样品在砂级20%~40%范围内(红色区域),对此区域进一步分析后得知,红色区域内样品为耕地样品中30cm以上样品,对于此种现象后文将做出解释。图1研究区域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studyarea表1草地和耕地土壤粒度含量变化Table1Thesoilparticlesizevariationofgrasslandandfarmland采样点Samplingsite特征值Eigenvalue砂粒Sand/%粉砂粒Silt/(%粘粒Clay/%草地Grassland最大值Maximumvalue12.6473.8121.99最小值Minimumvalue5.6266.4217.92平均值Averagevalue8.9870.820.22耕地Farmland最大值Maximumvalue21.6471.4819.82最小值Minimumvalue9.8160.4516.2平均值Averagevalue15.2566.6518.1通过对草地和耕地土壤纵向粒度变化特征可以看出(图3),耕地在整个剖面深度内砂含量整体上大于草地,在0~20cm段,耕地砂含量达到了最大值,20~35cm段砂含量减小,而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杰;曹广超;鄂崇毅;袁有靖;;青海湖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特征研究——以刚察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年03期

2 马梅;乔光华;;气候变化与生产经营活动对草地退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锡林郭勒盟牧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8年02期

3 王志君;刘俊浩;;关于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实证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谭仲春;谭淑豪;;草地流转与牧户效率:“能人”效应还是“资源平衡”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年03期

5 周洁;祖拜旦木·吐拉甫;祖力菲娅·买买提;;新疆昌吉州草地产权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构建[J];草食家畜;2018年01期

6 杨雪飞;吉春容;高淑敏;郭燕云;王雪姣;王森;;高光谱遥感在草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北方农业学报;2017年05期

7 史志岗;;内蒙古草地退化的经济学分析[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8 周道纬,卢文喜,夏丽华,吴正方,李建东,祝延成;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草地退化与水土流失[J];资源科学;1999年05期

9 汤秋香;谢瑞芝;李少昆;马林;林涛;石书兵;高世菊;刘国庆;胡震斌;牛兴奎;;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10 邱野;王tD;李德利;王宇飞;;不同耕作模式下坡耕地次降雨径流量及径流泥沙颗粒机械组成规律[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剑峰;李婧菲;;土壤肥力与水土流失[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孙剑峰;李婧菲;;土壤肥力与水土流失[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石定凤;欧子艳;;罗甸县果园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建议[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苏春田;唐健生;潘晓东;邹胜章;;不同地质条件下土壤肥力比较[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张福锁;陈新平;沈其荣;江荣风;申建波;徐明岗;;第四章 土壤肥力与养分循环研究发展战略[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6 于奎武;陈文胜;;辽中县土壤长期定位监测试验1995~2003年结果初报[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光荣;张国宏;王立明;杨如萍;董博;;西北灌区薯/豆连续套作对系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8 刘燕;刘金龙;陈德辉;季陆鹰;;扬州市邗江区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及对策分析[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9 张莹;丁文斌;缪炎;;苏南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化学性质的时空变化研究——以溧阳、江阴两市为例[A];江苏耕地质量建设论文集[C];2008年

10 涂仕华;;前言[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农科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贾良良 杨云马 刘孟朝;优化秸秆还田方式 改良耕作模式[N];河北科技报;2017年

2 廖生东;如何提高土壤肥力[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3 陈华文 何慧轩;土壤:决定文明盛衰的关键[N];中国保险报;2018年

4 ;“七看”给土壤肥力“把脉”[N];吉林农村报;2008年

5 记者 王立命 通讯员 罗建华;鄯善为土壤肥力把脉[N];吐鲁番报(汉);2008年

6 游德福;提升土壤肥力十措施[N];云南科技报;2005年

7 ;识别土壤肥力方法[N];陕西科技报;2009年

8 德州市农业局土肥站 曲善功 刘忠海;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作物增产[N];山东科技报;2008年

9 谢志;化肥与土壤肥力[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10 记者 李俊霞;焙育土壤肥力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N];农资导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云霞;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佳馨;草地流转业务信息化管理[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2 萨其日拉;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草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3 李果;贵州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肥力评价[D];西南大学;2017年

4 王紫如;植物在土壤肥力演替中的贡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柳欣茹;灌漠土间作和施磷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6年

6 吉鹏飞;西安市mP灞生态区绿地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许颖峰;沼液施用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7年

8 朱家悦;沼灌后氮磷元素在土壤中迁移吸附环境行为[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9 马媛;干旱区土壤肥力变异规律研究——以阜康地区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10 卢怡;岩溶山区生态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7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7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b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