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沼液对土壤养分和玉米、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13 15:16
【摘要】:评价沼肥肥力肥力水平,定义沼肥单位,利用沼液对玉米、小麦进行追肥,研究追施沼液对玉米、小麦光合特性及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等的影响,旨在为沼液在玉米、小麦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集陕西省各地的沼液沼渣样品,统计分析沼肥中营养元素含量,定义出沼肥单位。在大田条件下,以漯单9号玉米品种和西农889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沼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土壤养分和玉米、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杨凌镇试验地和农户土地中进行相关试验,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对沼液沼渣养分含量进行方差分析,沼液沼渣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对沼液沼渣各养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沼液全氮含量与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沼液肥力水平的评价指标,并定义沼液肥力单位为全氮含量为100mg/L;沼渣速效磷含量与其它养分相关性最好,因此将其作为沼渣肥力水平评价指标,并定义沼渣肥力单位为速效磷含量为1.0 g/kg。2.追施沼液可以提高玉米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以沼液施用量67500kg/hm~2,并在拔节期、抽雄期各追施一次利用方式效果最佳,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增加19.2%~43.8%,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22.6%~34.2%,玉米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也显著提高,产量提高了17.6%,增产显著。沼液玉米作追肥最佳施用量67500kg/hm~2,并在拔节期和抽雄期追施两次为宜。3.追施沼液可以提高小麦光合速率(Pn)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的活性,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的含量,且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以沼液施用量22500kg/hm~2,并在拔节期、孕穗期各追施一次的施肥方式效果最佳,光合速率(Pn)增加41.3%~76.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P、K含量也显著提高,产量提高了36.0%,增产显著。沼液在麦田作追肥的最佳施用量以22 500~33 750 kg/hm~2之间,并在拔节期和孕穗期追施两次为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513;S512.1;S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云清;;大棚内土壤养分调节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年08期

2 邓龙辉;;土壤养分时空变化与施肥分区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01期

3 程乐庆;;夏邑县土壤养分现状、变化与评价[J];基层农技推广;2017年03期

4 赵汝东;王殿武;陈延华;肖强;孙焱鑫;;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北京平原粮田区土壤养分肥力的评价研究[J];土壤通报;2009年03期

5 郑姗姗;吴鹏飞;马祥庆;;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4年04期

6 毕秀清;;利用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开展玉米定量施肥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年12期

7 向仕敏;李玉敏;田华林;刘言生;赵久金;;贵州黔南州林地土壤养分分析及资产价值评价[J];山东林业科技;2012年03期

8 刘建松;王鹏;陈继东;鲍月前;;我国土壤养分概况及施肥对其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9 云雷;毕华兴;马雯静;田晓玲;崔哲伟;周晖子;高路博;;晋西黄土区果农间作土壤养分空间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10 刘菊秀,周国逸,褚国伟,张倩媚;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酸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友华;胡勤远;贾盛宁;梁红霞;黄界颍;张自立;;安徽省土壤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研究[A];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索全义;张连云;郑海春;;基于“3414”肥效试验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制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邢竹;李春杰;郭建华;王贵政;;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4 罗国安;项建军;袁全;;分散经营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红裔;张野;赵迪;吴锡欣;;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的土壤养分肥力评价[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姬宝霖;申向东;吕志远;索全义;刘挨刚;吕忠义;胡敏;;利用高含沙洪水治沙淤地土壤养分、粒径分布特征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7 张琳;张凤荣;吕贻忠;孔祥斌;王茹;;大城市郊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变化趋势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8 廖洪凯;龙健;李娟;;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及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A];贵州省土壤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陈天恩;董静;郜允兵;徐丽媛;;小丰营村蔬菜地土壤养分变异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建华;邢竹;李春杰;;河北省耕地土壤养分变异与施肥对策(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淑玲;吉林有机肥企产品叫好不叫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伊秀丽 张力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吉林模式[N];吉林日报;2017年

3 王旭;温室施用有机肥料好处多[N];陕西科技报;2017年

4 刘鑫;枣裂或不甜 多因土壤养分不均衡[N];新疆科技报(汉);2016年

5 通讯员 伍军邋彭建国;塔西南与喀什合作研究土壤养分[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记者 赵红梅;“土壤养分管理与平衡施肥”让农民亩增收近200元[N];河北日报;2006年

7 赵强;土壤养分的分析方法[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金继运 研究员;以分区土壤养分管理实现产业化[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9 高科;土壤养分测试仪[N];河北科技报;2001年

10 通讯员 姜晓平;磴口土壤养分含量逐年上升[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洪芬;黄土高原太原盆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与尺度效应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2 南锋;黄土高原煤矿区复垦农田主要土壤养分高光谱反演[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3 张强;‘富士’苹果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和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4 许红卫;田间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的时空变异及其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刘杏梅;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不同尺度水稻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李瑞;规模经营条件下土壤养分精准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7 王红娟;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姜城;不同经营体制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及管理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9 贾生尧;基于光谱分析技术的土壤养分检测方法与仪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刘雪梅;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养分及仪器开发[D];东华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海文;沼液对土壤养分和玉米、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玲玲;秸秆还田与施氮对土壤养分、微生物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8年

3 彭石磊;自然降雨条件下长期施肥和耕作对坡耕地紫色土壤肥力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8年

4 朱洁;重庆东南烟区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8年

5 禹庆峰;陕西省主要柿园土壤养分现状与科学施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6 郭卫红;沿海地区水杉叶片性状的纬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7 李磊;轮作条件下化肥减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8 阮晨;采样密度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9 刘啸林;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差异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10 林坡;基于云平台的土壤养分数据挖掘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86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6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