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13 21:51
【摘要】:为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氮、磷、钾与土壤酸度的影响,采集吉林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培养场的土壤,并测定长期施肥土壤的养分含量及p H、交换性H+、交换性酸等指标,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长期定位施肥处理的土壤养分与酸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对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缓效钾的影响较大,而对土壤全钾含量影响不大。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全氮与土壤交换性H+和阳离子交换量相关性显著,随着氮素的增加土壤交换性H+减少,阳离子交换量有所增加;土壤全磷与土壤酸度不相关;土壤中缓效钾与土壤交换性酸、土壤p H相关性显著,土壤缓效钾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大,全钾的影响相对较小。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与土壤酸度有一定的影响。合理施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酸化。
【图文】:

土壤全氮含量,不同施肥处理


加的有机物料为玉米秸秆,添加量分别为0.125kg/m2(S1组)和0.25kg/m2(S2组),不添加有机物料(D组)。1.2测定方法土壤pH用PHS-3C型精密pH计测定(水土质量比2.5∶1),全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磷用钼锑抗比色测定,全钾用NaOH熔融-火焰光度计法测定,速效钾用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交换性酸、交换性氢、铝用氯化钾交换法测定,阳离子交换量用乙酸铵交换法测定。1.3数据处理用MicrosoftExcel和SPSS对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土壤氮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2.1.1土壤氮含量的变化由图1可见,未添加有机物料的D组不同处理间的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有机物料的2组与D组相比全氮含量明显增加,S1组不同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D组,差异显著(P<0.05);S2组的增幅大于S1组,与D组相比S2组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钾配施的处理土壤全氮增幅最为显著(P<0.05),其中氮钾配施处理的增幅高达42.08%(图1)。图1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Fig.1.Contentofsoiltotalnitrogenunderdifferentlong-termfertilizationtreatments由图2可见,D组中单施或配施氮肥处理对56

不同施肥处理,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H,土壤全氮


李玲等: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养分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ofJilinAgriculturalUniversity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比其他处理高,差异显著(P<0.05),其中氮磷钾配施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增幅最大;添加有机物料2组8个不同处理中的碱解氮含量均显著高于D组。由此说明,有机物料的添加对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图2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Fig.2.Contentofsoilalkali-hydrolyzablenitrogenunderdifferentlong-termfertilizationtreat-ments2.1.2土壤氮与土壤酸度的关系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氮与土壤交换性H+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氮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与交换性酸、交换性Al3+和pH不相关。表明土壤中全氮含量对土壤交换性H+和阳离子交换量没有显著的影响。碱解氮与交换性H+呈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1)。表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与土壤酸度的相关性Table1.Correlationanalysisofsoilnitrogenandsoila-cidityunderdifferentlong-termfertilizationtreatments项目全氮碱解氮pH-0.037-0.12交换性酸-0.317-0.251交换性H+-0.567**-0.439*交换性Al3+0.3360.249阳离子交换量0.580**0.518**注:“*”表示显著相关,“**”表示极显著相关,下表同由表2可知,D组中土壤全氮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未添加有机物料的土壤全氮对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有显著影响;S1组中土壤全氮与pH呈显著负相关,全氮与交换性酸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Al3+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说明,添加有机物料土壤全氮对交换性Al3+影响极显著;而S2组中土壤全氮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树苑;;土壤酸度现地测定法[J];林业实用技术;1965年07期

2 杨玉盛;李振问;;林火对森林土壤酸度的影响[J];森林防火;1991年04期

3 刘爽;王庆成;刘亚丽;田宇明;孙晶;徐静;;土壤酸度对脂松苗木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4 孙翠玲,彭久联,刘祖芬;土壤酸度对火炬松人工林生长影响的分析[J];林业科技通讯;1992年01期

5 张治伟;袁道先;傅瓦利;张洪;夏凯生;;重庆金佛山地区土壤酸度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岩溶;2006年01期

6 冷疏影;宋长青;;“土壤酸度与土壤表面电化学性质之间的互馈关系研究”研究成果介绍[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7 李志安,邹碧,丁永祯,谭万能,夏汉平,沈承德,孙彦敏;植物残茬对土壤酸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J];生态学报;2005年09期

8 吉田胜二,廖镜思;土壤酸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1981年01期

9 仲兆环;;茶园土壤酸度演化及其调节[J];茶叶;1984年01期

10 Н.Г.Василъев;张祖锡;;土壤酸度的性质和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酸化问题[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东农;菜地轮作注意啥[N];山西科技报;2002年

2 赵文翰;轮换种蔬菜 增“肥”减病害[N];农民日报;2002年

3 东农;菜地轮作好处多[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西峰区瓜菜产业开发办公室 任惠玲 任丽娟 周建林;科学安排蔬菜茬口[N];陇东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玲;土壤养分变化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芳明;长期施肥土壤的粘粒矿物组成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关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邓万刚;海南岛土壤酸度数据库的建立及土壤酸度变异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4 姜海;吉林玉米带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68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868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