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刺萼龙葵和银毛龙葵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24 08:01
【摘要】: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银毛龙葵(Solanum elaeagnifolium Cav.)是茄科茄属入侵杂草,被列为我国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两种植物可在侵入地形成优势种群,对侵入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目前刺萼龙葵和银毛龙葵的入侵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两种本地植物龙葵和喀西茄为对比对象,分别检测这四种茄属杂草的根际土壤营养元素,并运用Biolog-ECO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探究这两种外来入侵杂草的入侵原因,进一步完善外来入侵杂草的入侵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和银毛龙葵幼苗期根际土壤中速效氮含量显著提高;刺萼龙葵根际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率及丰富度等于本地种存在显著差异;而银毛龙葵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以及碳源利用率差异不显著。2.与本地种龙葵相比,刺萼龙葵根际土壤细菌如放线菌、亚硝化单胞菌多样性降低;银毛龙葵幼苗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整体丰度和多样性无变化;在生长期细菌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其中变形菌、放线菌、根瘤菌、亚硝化单胞菌相对丰度降低。3.两种入侵杂草根际土壤中真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刺萼龙葵根际土壤主要菌群子囊菌、担子菌等真菌丰度和多样性提升;而银毛龙葵幼苗期根际土壤担子菌、伞菌、粉褶菌等真菌丰度和多样性降低。
【图文】:

序列,根际土壤,幼苗期,细菌


物的高利用率碳源数高于其生长期,差异性不到生长期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可利用的碳源数显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率与本地植物处 3.2.2 中得出的结论,刺萼龙葵幼苗期根际土壤物群落变化不显著。群落析序列进行双端拼接、过滤过滤后得到的优化序类。OTU 即分类操作单元,在系统发生学研究似水平下,得到样品 OTU 个数,利用 Venn 图代表的物种,,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所得到的细菌序列进行 OTU 分类,共得到 65OTU 总量的 78.33%,样品间细菌类群差异性不和喀西茄三种植物的根际土壤特有 OTU 数无。

柱状图,相对丰度,细菌门,幼苗期


Fig 3.8 OTUs Venn diagram of rhizosphere soil bacteria in the growing period3.3.2 细菌群落分析将 OTU的代表序列与微生物参考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可细菌菌群的物种分布柱状图(图3.9,图 3.10),可直观表现处理组之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在门(Phylum)分类水平上检测到的相对度较高的细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单芽孢菌门(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幼苗时期,菌群相对丰度如图 3.9 所示,分析相对丰度: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最高,约为 40%,且五组处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刺萼龙葵组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为 19.5%,高于其它处理组中的相对丰度(15.5%)。单芽孢菌门在刺萼龙葵(4.2%)和银毛龙葵(4.8%)组中相对丰度低于本地植物组中的相对丰度(约 5.5%)。放线菌大部分是腐生菌,主要能促使土壤中的动物和植物遗骸腐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154.3;S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玉忠;;外来物种凶猛 中国每年损失2000亿[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13期

2 张祥霖;石盛莉;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李志鹏;;互花米草入侵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土壤生态化学变化[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9期

3 李伟华;韩瑞宏;高桂娟;;薇甘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4 牛红榜;刘万学;万方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理化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7年07期

5 魏守辉;张朝贤;刘延;黄红娟;孟庆会;崔海兰;李香菊;;外来杂草刺萼龙葵及其风险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6 陈慧丽,李玉娟,李博,陈家宽,吴纪华;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J];生物多样性;2005年06期

7 李江萍;;棉田龙葵的化学防除[J];农村科技;2005年09期

8 王维升,郑红旗,朱殿敏,姜宗辉,王宇飞;有害杂草刺萼龙葵的调查[J];植物检疫;2005年04期

9 孙莉;植物引种与外来物种入侵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司春灿;基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2 陈华;外来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瑞;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598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2598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